一条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实习记者  王玄)

一条船0( Sissi和Hawky与儿子小宝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前留影(摄于2011年) )

2000年4月,QQ注册用户数量刚刚突破10万,Sissi和Hawky是10万人中互不相识的两个。夏天,一位共同的朋友有意撮合,就把他们的QQ号告诉了彼此。Sissi身边用QQ的人并不多,尚未踏入社会的她有点担心在网络上遇到骗子。但Hawky是朋友的朋友,与Sissi一样在成都读的大学,那时已经毕业,在深圳工作了两年,背景让人放心。Sissi在四川大学学通信工程,在学校里是学业、社团两手抓的活跃分子。她即将升入“大四”,为出国留学做着准备,托福考了630多分,申请美国大学的前景不错。即使去不成美国,她也想到上海去闯荡。她心怀着成为事业型女性的生活目标,一边准备出国的申请,一边写着用于求职的第一份简历。“希望有工作经验的朋友帮我看看简历。”这是她与Hawky结识的初衷。

但QQ上的聊天超出Sissi的预想,“跑偏了”。Hawky有过几次恋爱经历,没什么结果。他抱着交往的愿望去结识Sissi,主动聊起两人都感兴趣的篮球话题,讲自己的糗事,逗她笑。Hawky刚和朋友一起从四姑娘山旅游回来,Sissi和同学一起去了云南,他们在网上交换旅游中的照片。Hawky对大方爽朗的Sissi印象挺好,2000年国庆节假期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成都跟她见面。一打照面,两人发现彼此连长相都相像,Hawky身高185厘米,Sissi身高174厘米,站在一起,看着像兄妹。

两人尝试第一次一起出游,一个是穷学生,一个是穷上班族,从成都出发到稻城,坐客车要走20多个小时,十足的穷游。Hawky想要在旅途中多承担一些照顾Sissi的责任,自己背了个大背包,装满了东西,Sissi只需要背一个装随身物品的小背包。结果走到一半到康定,Hawky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余下的行程里只好由Sissi背大包,Hawky背小包。“那次旅行是我们相互了解的重要经验,他觉得我能照顾人,我也觉得我们之间有一种相互扶持的默契。”

Hawky说,两人最合拍的地方还不是相似的外表和重合的爱好。一向思维既跳跃又奇怪的他跟朋友聊天常常说不到一块儿,但他在QQ对话框里打出半句话,Sissi就能马上明白他的完整意思。“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儿太聪明了,我曾经以为很难找到这样与我心有灵犀的人,遇到她后,就觉得我们俩真的太般配了。”说到底,是两个人价值观契合,能够彼此理解。Hawky偶然对Sissi讲起他喜欢林觉民的《与妻书》,Sissi觉得惊喜,没想到一个“工科男”会有这么细腻的情感,和自己喜欢同样的文章。林觉民曾对妻子陈意映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林觉民希望自己比妻子后死,一般人认为把活的希望留给心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但我觉得林觉民心目中的爱情已经超出了生死的界限,相爱的两人中,如果一人先离开人世,剩下一人独自生活,那活着的人所承受的痛苦会比死亡更难受。”有的人会将生死看得更重些,爱情相对生死来说是次要的,但Hawky对Sissi说:“我赞同林觉民所说的,因为生死相对于真挚的爱情而言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现实生活中,Hawky和Sissi没有遭遇过生死别离,他们只有几次面对更好的工作机会,需要付出分开两地的代价。“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会以两个人在一起为优先选择。”Sissi大学毕业时,Hawky坚持让她来深圳。“半年时间的异地恋还可以接受,如果以后分开很远,时间很长,那我们的爱情就说不好了。”为了在一起,Sissi没去国外读书,没去上海,外派国外的工作机会也放弃了。她把大把简历投向了深圳的公司,尽管她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我在学校里是那种特别‘爱现’的人,做学生会干部,想出国。大学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工作狂、事业型女性,看待事业上的发展重于爱情和家庭,因为当时我没有想到爱情和家庭会这么美好。”大学同学之间开玩笑,都说她肯定会是所有同学中最后一个结婚的,直到遇到Hawky。“我的人生转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比我期望的更好,我觉得蛮快乐的。所以我觉得在生活中,说很多‘我爱你’,不如天天在一起,两个人的爱情还是不要太‘柏拉图’。”

她最后选择了深圳一家通信公司的产品研发岗位,朝九晚五的生活相对平淡枯燥。Hawky看到Sissi平时喜欢拍拍照片,就鼓励她发展摄影这个爱好作为生活的调剂。2001年,Sissi买了一台8000多元的数码相机开始摄影,拍了没多久就在大小比赛中得了几个奖。“我喜欢拍照,Hawky不喜欢,但他每次都陪着我,而且自封为‘摄影助理’,帮我背包、扛器材。朋友们都知道,如果他这个摄影助理不在,我根本不会拿相机出门。”两个人一起越拍越好,她开始给杂志拍照片、写专栏,甚至出书。“他的鼓励让我发现了我的一个长处,这给我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门。”

Hawky年纪大些,想要结婚,“我想要一个名分”。Sissi年轻,跟一般的女孩儿一样,感性、爱浪漫,她要求Hawky写出101个爱她的理由,然后才接受他的求婚。现在回想,101个理由中,大部分内容都很平常,譬如“你很可爱”、“你很关心我”、“你会做家务”,但其中有一条让Sissi记忆犹新:“他提到,‘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激发彼此的潜能’,这让我感同身受。比如摄影,我原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能力为杂志拍照,他也没想到自己写出的文字能够配合我的照片出版成书。所以,我们在一起,能把彼此的潜能激发出来,这说明我们还是蛮般配的。”

2006年,儿子小宝降生在这个家庭。Sissi怀孕6个多月时,Hawky在博客上对他尚未出世的孩子说:“你是爸爸和妈妈的宝宝,但你不会是我们家的中心。我们家的中心只能是你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妻子……”在Hawky看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理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家庭的基本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基础是爱情。“从我的角度来说,与我过一辈子的人是妻子,我和Sissi的关系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她是我生活的中心。”

儿子的到来没有挤占他们独处的时间,两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亲吻彼此,午休时,公司离得不远,他们就聚在一起吃午饭。“我经常跟儿子说,晚上我和妈妈约好一起去看电影,你就不要去了。”全天候的陪伴并不厌倦,Hawky说,他们之间的感情包含了许多因素,所以不单调。自然而然的倾慕和相互吸引是爱情,两个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像朋友,相处时互相扶持、彼此依赖,像亲人。极个别的时候,他们会独自读书、看电影、旅游,每每看到有趣的东西,Sissi的第一反应是“好想和Hawky分享啊,如果他在这里就好了”。他们始终保持着相伴、交流的状态,有些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就写在开了10年的博客上。“很多人看着像情书一样的肉麻的博文,其实都是我们对爱情、对生活最真实的看法。”

Hawky在博客上说起他理想的生活状态:能与Sissi和小宝一起,坐在午后的阳光下,捧一本书,这就足够了。他和Sissi都是没有太多欲望的人,2002年时打算买房子,当时物色了深圳华侨城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大屋,便宜,没买,现在均价接近每平方米5万块。“从投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失误,但我们觉得那座房子跟我们当时的工作和生活不匹配,人一旦用上与自己的生活不匹配的东西,那是会很累的。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有多大头就戴多大帽子,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在一起,过普通的日子就好。”Hawky说他认识Sissi以前的生活像在大海中游泳:“我感到很累、很孤独。但遇到Sissi、组成家庭后,我就像找到了一条船,可以靠近它、依赖它,虽然依然在大海中,但我的生活从疲惫、孤单的独行变成了自由、快乐的探险。” 一条爱情婚姻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