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企换帅不约而同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奔驰中国新总裁尼古拉斯·斯皮克斯 )
海兹曼教授(Prof.Dr.Jochem Heiz-mann)已为大众汽车集团服务30年,历任多个职务,具有丰富的管理、战略、技术以及生产规划等经验。此前从2010年10月开始,海兹曼教授一直担任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商用车业务。去年9月,他走马上任,就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他还领导大众汽车在集团管理董事会专为中国业务设立的职能部门,以进一步推进集团“2018战略”的实施和大众在中国的发展。
上任后不久,他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所有工厂都跑了一遍,技术出身的海兹曼给大家留下了稳重谨慎的印象。“虽然讲话语调温和,但是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最多的表情就是,嘴唇紧抿,锐利的目光紧盯前方。”海兹曼传递的信号并不轻松,如果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三四年增长速度能保持在7%~8%,海兹曼说他的底线是大众不能低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换帅的消息是在去年底曝出的,有着“中国通”之称的史登科于12月正式卸任,接棒者为宝马德国总裁安格(Karsten Engel)。安格将于2013年一季度正式上任。史登科执掌中国市场8年,他曾经笑称自己有“一半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
“史登科时代”宝马在中国市场步入到一个市场高点,中国不仅成为宝马销量最大的市场,本土化也在步步为营不断深入。如今,这个高度对于即将到任的安格来说,很可能将是巨大的挑战。安格在宝马已经工作了25年,具有较为丰富的区域市场工作经验,在经销商渠道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基于此,安格也被一些分析人士看好:“很可能他将从其最擅长的渠道着手,这对于改善目前宝马(中国)渠道利润遭遇挑战的情况不无益处。”
去年12月1日,奔驰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Klaus Maier)正式离开了他工作生活了6年的北京,如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市场,而麦尔斯上任之初,这个市场的排名还仅为11位。尽管如此,与同在中国市场的奥迪和宝马相比,奔驰与两位德国选手的差距仍不见缩小。理不清的渠道,一直是奔驰中国销量的桎梏,而车型变化的不敏感,也构成了奔驰在华销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尽管所有这些原因并非麦尔斯的责任,却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发展的瓶颈,更是留待新总裁要解的难题。戴姆勒-奔驰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部破天荒地直接任命一位总裁专门负责中国市场。
( 即将就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一职的安格 )
戴姆勒-奔驰把原来负责奔驰日本市场的总裁尼古拉斯·斯皮克斯(Nicholas Speeks)调往中国接替麦尔斯。资料显示,这位新总裁一直以来是负责销售工作,已在奔驰工作33年,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国际化视角,他于2010年起接管日本市场,去年,奔驰日本销量增长近20%,优于同期奔驰中国的销量增长率。在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的关键当口,他被委以中国区总裁重任,也许德国总部看中的是其在亚洲市场的功力。
自称“希望能够关掉黑莓手机,放慢生活节奏,去享受生活”,原通用汽车中国总裁甘文维(Kevin Wale)在57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的“选择题”——告别担任通用中国总裁的位置,于2012年10月底宣布正式退休。
继任者是58岁的原上海通用副总裁、原通用汽车全球采购及供应链副总裁苏瑞博(Bob Socia)。苏瑞博于1975年加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的凯迪拉克事业部,先后任职于财务和材料管理部门,曾在通用汽车亚太地区、欧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担任高层运营职务。年前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未来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如何面对南北大众的步步紧逼?苏瑞博默认了大众2012年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同时,他含蓄而温和地表达了通用汽车的既定主张,他说:“我们关注的重点是长期发展,而非短期结果。通用汽车将继续专注于我们在中国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继续致力于超越这个行业的平均增幅。”
2013年1月1日,安德鲁·霍夫曼(Andreas Hafemann)正式履新就任斯柯达中国总裁一职,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斯柯达原中国总裁马克斯在去年10月底因其个人原因已经离职。
霍夫曼此前曾任斯柯达汽车首席信息官,负责整合公司内部对信息技术的组织性需求,其中包括对公司网络的流程控制、规划和管理。再之前,他曾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担任过不同的高级管理职务。据内部人士透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霍夫曼已经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及上海大众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以巩固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增长势头。
对于新帅霍夫曼来说,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发布的斯柯达中国5年计划无疑是一副重担:中国是斯柯达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占到斯柯达全球销量的25%。5年后,斯柯达在华销量要翻番,车型要进一步丰富,中国市场销量在斯柯达品牌中占有的份额要提升到40%。目前,斯柯达汽车的经销商网络遍布中国,接近400家,按照中期计划,这一数字将扩展至550家。
2012年12月,福特中国正式迎来了新的领军人物,罗力强正式出任福特汽车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的人事任免还包括亚太非地区总裁韩瑞麒调任美洲地区总裁,原中国区CEO萧达伟升任亚太区总裁。
福特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述变动是福特进一步提升并强化领导团队的表现,目的是持续推进“一个福特”战略,实现盈利性增长。福特汽车在过去15年内对中国区的投入超过49亿美元,福特在去年8月曾经宣布将在2014年将豪华车品牌林肯引入中国。
罗力强曾经作为亚太及非洲地区的首席财务官,与韩瑞麒和萧达伟密切合作,制定并实施了公司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计划,他曾是福特北美地区转型领导团队的一员,具备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
2013新年刚过,北京现代也传出换帅的消息,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事业本部本部长崔成起接替白孝钦,出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据说崔成起10多年前即是韩国起亚来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时的谈判代表团成员,并在北京现代任职多年。公开资料显示,崔成起1977年加入韩国现代汽车,历任销售、企划等多个部门的重要职务。10年前参与组建北京现代并出任北京现代汽车发展规划本部本部长。
北京现代官方表示,将在崔成起的带领下继续按照“十二五”战略目标奋力前行。“十二五”期间,北京现代将在产销能力和中高级产品结构上较之“十一五”末年实现全面倍增,产销能力在2015年倍增至140万辆,中高级产品比例倍增至50%以上,到2017年,北京现代成立15周年之际,实现第1000万辆下线。
…………
跨国车企在中国换帅,原因各有不同,但目标都是一个,都想在中国市场有更好的发展。虽然2012年度对于中国来说并非“大年”,总体而言汽车增速放缓,但以三个德系厂商为代表的德美车企,仍然占据着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
换帅之举,定会左右德美五大车企未来走向。车企不约而同换帅,传递怎样的信号?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或许不仅仅因为业绩压力,更深层次或者是战略战术的转变。这些继任者,多数人并未发布自己的“战略主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于大众,是如何在中国市场继续赚更多钱;奔驰的任务仍然是销量;宝马的目标,则是继续追赶奥迪;至于通用,提升市场占有率乃是当务之急。 斯柯达海兹曼北京现代奔驰汽车福特德国汽车豪华车奔驰汽车通用汽车企换帅奔驰中国大众汽车跑车不约而同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