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故垒西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大仙)
34岁的周瑜与28岁的诸葛亮联手大破54岁的曹操的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东南部蒲圻县内西北的赤壁乡,而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则在距湖北省武汉市东南70公里的黄冈市黄州区的赤壁矶,又名赤鼻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乡后称“武赤壁”,又叫“公瑾赤壁”,而苏轼吊古伤怀的赤壁矶后称“文赤壁”,又叫“东坡赤壁”。却不管苏东坡是不是弄混了赤壁大战的“赤壁”,大江东去既出,无人挑此瑕疵,文采斐然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气势。
公元1082年,47岁的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黜黄州已两年,他一眼望见黄州赤壁矶的筑垒工事,古战场残留的城堡,疑似赤壁大战遗下的陈迹,陡然追忆34岁的周瑜当年雄姿英发、建功立业的壮举,对照自己已近半百却碌碌无为的荒废之身,一首气贯千古的绝唱喷薄而出。瞬时间,人们对赤壁大战的真实地点淡忘了,完全被苏东坡的千古风流笼罩住。谁说我们是活在古人的阴影里?我们完全是活在先哲的光明中!
不知怎的,我一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就会自然联想起辛弃疾的“千古江山”,从北宋到南宋,从《念奴娇》到《永遇乐》,从赤壁矶到北固亭,苏东坡与辛稼轩,两位相隔100年的词人,怎会有如此的心灵默契?而且又能如此完美地穿越?不要说他们都是豪放派,这话听起来像庸俗的教科书,这完全是英雄气质、豪杰风度打开的历史空间,让两位沉雄伟岸的词人在冥冥中相遇。英雄惜英雄,好汉爱好汉。于乱世崩云,惊涛裂岸之力中;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势中——中国诗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穿越。凭栏百尺应高歌,倚天千里须长剑,苏辛一脉,词重如山!
所以我完成了对苏东坡、辛稼轩以及整个辞章的穿越读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醉里挑灯看剑。故垒西边,怒发冲冠,人道是,醉来时响空弦。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千里如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三杯两盏淡酒,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 故垒西边有关三国赤壁苏东坡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