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行雨施——龙文物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0( 汉龙盖三足石砚 梦蝶轩藏 圆形石砚,带盖,下承三足。盖面透雕三爪龙五条,头部相叠于盖面中央,并举一“五铢”钱。盖沿及砚面边沿各有刻画细致的图案花纹,三足刻成熊形。砚面打磨精细,并配有圆锥形的研石。这盖砚的巧妙设计是,将盖合上砚面时,可以将研石收藏于盖面中央龙头相叠下的圆拱内。此砚石质细密,形制规整,透雕龙的造型及各式图纹刻画流畅舒展,足见雕工华美精致。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1( 辽龙纹鎏金铜高翅冠 梦蝶轩藏 这是由镂雕錾刻的鎏金红铜片,用金属线缀合而成的筒形冠。每块铜片均以镂空鳞纹为地纹,高筒式的冠体加饰灵芝纹,在双立翅上加饰龙戏珠纹,龙的上下方也有灵芝纹。在冠顶的圆形铜片上则錾刻荷花纹,其上应有立饰,可惜已缺失。这类高翅冠应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红铜制品,应是专为墓葬而制。契丹贵族生前佩戴的原件,应是金或银制品,也有编织品。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2( 明金线孔雀羽毛藏袍 约1450年,贺祈思先生藏 这是西藏贵族或僧人穿着的藏袍,袍料应是宫廷赐赠,或是由宫廷赐赠的袍服改制而成。袍的前后幅是用金线和孔雀羽毛缂织而成,金线主要是用做地纹,孔雀羽毛则用在龙的身体,在适度的光照下,闪亮生辉而不耀目。龙的造型,龙爪的圆形处理,有明显的晚明风格。袍的袖口织绣雁纹,里幅织绣牡丹纹,可能是由椅垫套改制的。下摆有双鹿纹的立水,有可能是清初的织绣。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3( 明剔彩龙纹大漆盒 抱一斋藏 木胎漆盒,盖面的菱形开光内,全是朱漆剔红,其余剔黄地红彩,雕花繁密精美。开光内雕五爪龙,前肢高举,捧“天下太平”圆钱,下有海水江崖。后肢的五爪,各剔去一爪,遗留残痕。开光外的盖面及盒壁,在黄漆锦纹地剔朱漆花纹,包括有灵芝、缠枝花卉、连回纹等。盒内及足底髹黑漆,底有刀刻填金“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楷书款。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4( 明项圣谟(1597~1658) 仿龙眠居士十六罗汉图册页 1642年,长青馆藏 这是明末清初浙江嘉兴文人画家项圣谟仿宋代李公麟《十六罗汉图册页》之一,绘于明亡前两年,作者时年46岁。画面有一僧人鬈发蓄须,穿耳环,盘足打坐,左手持钵,似在召唤穿梭于云雾之中的五爪行龙,应是“降龙罗汉”。项圣谟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孙,家藏文物丰富,并结识如董其昌等文人画家,受其影响。这件作品虽纯以水墨写出,但是层次丰富,书写性强,体现明代文人绘画对笔墨的追求。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5( 清初云龙花卉纹金饰 承训堂藏 这菱形金饰片,是由锤鍱、錾刻、镂空、镶嵌等技法制作而成。饰片的中部锤鍱正龙纹,龙身环绕着正中央的镶嵌红宝石的火珠一颗。四周镂空云纹、蔓草纹。龙有四爪,上方有一“寿”字,下方有江崖海水,推测应是皇亲国戚所拥有的金饰品。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6( 清乾隆画珐琅龙纹盆 艺德堂藏 画珐琅圆形大盆,折边口,口沿现铜胎。绘画花纹繁密,以黄、红、绿色为主,衬以蓝色地,色彩华丽,对比鲜明。内底正中画金色五爪腾龙,祥云缭绕。内腹壁饰缠枝蔓草纹及“八吉祥”图案:轮、罗、伞、盖、花、瓶、鱼、肠。折边口及外腹壁画番莲图案。 )

云行雨施——龙文物赏7( 西汉绿松石肖形印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此枚印仅1.4厘米大小,却没有影响上面龙纹的展示。其上的龙纹便是文物馆徽标的出处。 ) 文物龙文应是云行雨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