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尔代夫之变与印度洋战略格局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2月9日,马尔代夫前总统纳希德在首都马累的一次集会上发表讲话
)
2月16日,马尔代夫新总统瓦希德·哈桑表示,愿在自由和安全的前提下提前举行总统大选。这一计划得到了第一时间承认新政权的美国的支持。然而,前总统纳希德2月12日拒绝了美国特使的提议,拒绝加入现任总统瓦希德领导的联合政府,并要求立即举行选举。
曾公开表态“自愿辞职”的纳希德突然又改口,称自己是在枪口下被胁迫下台,还连续多日发动支持者上街示威,呼吁投票决定政权未来,甚至直接要求印度出兵干预。纳希德表示,他相信政变是由忠于前总统加尧姆的警察和军官发动的。
1月16日,纳希德曾命令军队拘捕刑事法庭首席法官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后者被指控试图阻挠对加尧姆腐败案的调查。而此前,一名曾是加尧姆内阁成员的反对派政客散发了一份指控纳希德与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密谋破坏伊斯兰教的宣传册而被捕,阿卜杜拉下令释放此人。“纳希德的政治对手,自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试图将他抹黑为一个非伊斯兰主义者,这一指责在这个国家相当有煽惑力。因为马尔代夫的国民几乎百分之百是穆斯林,其宪法也没有正式承认过其他任何宗教的地位。在导致纳希德下台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中,强硬派的伊斯兰主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南亚问题专家迪比亚什·阿南德(Dibyesh Anand)教授告诉本刊记者,“而纳希德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受到的质疑,也给了反对派一个团结的机会。”
纳希德本是马尔代夫第一位多党制民选总统,但自从2008年10月上台后支持率却一路走低。早在2011年4月,马尔代夫便爆发过大规模示威浪潮,抗议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不仅无法缓解经济困难,还挥霍开支、金融管理不善。纳希德则称,富有精英阶层对他奉行的“自由市场天堂”政策不满,反对自由竞争和固定纳税。
“不可否认,伊斯兰激进主义在马尔代夫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了,这对印度可不利。很难说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印度能够起到多大的杠杆作用。”印度新德里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政策研究中心访问教授戈帕拉斯瓦米·帕萨斯拉菲(Gopalaswami Parthasarathy)告诉本刊,马尔代夫政变似乎也给了印度一个措手不及,这个近在咫尺的岛国,竟成了“印度在情报和外交领域的一个盲区”。
印度前外交官、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S.D.穆尼(S.D.Muni)教授告诉本刊:“在印度地缘战略利益中,马尔代夫比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大的意义。尤其是当下,中国和巴基斯坦也都对在这个岛国增加影响力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尽管印度情报部门表示,他们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有受到巴方资助的恐怖组织出现在马尔代夫。”纳希德政府之前一直对印度十分友好,去年11月两国刚签署了在多个领域的一揽子合作协定。
有印度情报官员提出,印度应当对马尔代夫的政治僵局进行更有力的干预。1988年,印度便在加尧姆的请求下,派兵平息了斯里兰卡“泰米尔”雇佣军在马尔代夫制造的叛乱。目前,在纳希德呼吁印度军事干预后,《印度时报》也曝出消息,称印度军舰和两艘巡逻舰处于待命状态,在马尔代夫附近海域执行反海盗任务的多艘舰艇也调转方向,加入“警戒”。
然而,政变后,不仅印度派外交部秘书前往马尔代夫,调停各政治派别的矛盾和冲突,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也在第一时间抵达马尔代夫。对美国而言,马尔代夫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军舰艇常在此停留和补给,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空军还曾借道其空中走廊。穆尼认为:“印度应当避免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站队,平静地运用其善意和竞争力去避免危机升级。当前的任务是重新夺回主动权,重建其与马尔代夫各政治势力的和谐关系,确保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度洋邻国中重建与印度友好、合作的政治秩序。” 格局之变马尔代夫印度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