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乡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荣学磊)

家乡是一个四线城市之外的小乡村,全村不过300人。儿时的印象是朴素、温情甚至是充满乐趣。近年来,感受家乡,只能依赖传入耳中的一件件家乡故事,而故事总是越来越坏。

在得知“黑子”坐牢时,我没有太多的惊讶。黑子从小性格就比较“阴险”,经常对其他伙伴“施坏”,因此我们都不喜欢他。黑子是因为盗窃了建筑工地的一些钢筋,被送进监狱的。“小跟班”比我小6岁,记得儿时,我要在河里抓鱼,他就在岸上帮我捡鱼,我要在田野里烧番薯,他就帮我捡柴草。小跟班性格腼腆,甚至有点懦弱。因此,当得知我的小跟班被公安抓起来了,我非常惊讶,无论如何无法将一个懦弱的“90后”跟犯罪联系在一起。后来得知,他中专退学后就到上海嘉定区打工了,在一家经营二手电脑的小公司工作,工资大概1500元。可能是觉得工资太低,他决定去南方打工,临走时搬走了公司的一台二手电脑。毫无疑问,他构成了盗窃罪。尽管公司老板从来没有跟他签过所谓的“劳动合同”,他或许只是想索要自己的权益。作为法律工作者的我,很难过。如果按照《劳动合同法》,他完全有权利从公司老板哪里索回工作一年多的“双倍工资”,价值足以买上一台新电脑。我心里骂他“愚蠢”,但仔细一想,他不过是个刚刚走出农村、只有半吊子初中文化的孩子。他不曾知道有关“双倍工资”的处罚规定,即使知道他也不见得就懂得通过法律手段要回属于他的双倍工资。

更让我沉重的事情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今年春节前,他和几位朋友在饭店吃饭时因口角争执把一位饭店伙计打伤了,手臂骨折,构成轻伤,面临坐牢的风险。还好,他的爸妈在北京打工10多年,手里攒了一些辛苦钱。他们拿出了10万元,万般哀求受伤的饭店伙计,最终争得他的谅解,被取保候审。事后,我骂他不懂得身上担负的责任,骂他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但是,平静后我发现我骂得没有道理。他怎么可能知道没有文化的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在他7岁时,父母就离开农村去北京打工了,每年过年回来一次。他只看到父母外表光鲜地回到农村,带着大包小包的玩具和孝敬老人的衣物,他怎么可能知道父母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蹬着三轮车去“新发地”蔬菜市场上货、晚上22点多才能回到昏暗的地下出租屋休息的生活。

最让我沉重的事发生在春节后。在家乡三线城市打工的堂弟,在南阳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当保安,电动车被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保安给碰坏了,于是纠集一帮保安同伙把肇事者教训了一顿,在他们返回途中,一辆面包车直接把他撞倒,随后车上袭来一群持刀客,一阵乱砍后,包括表弟在内的同伙五人被砍伤,其中三人失去了手臂,最严重的一个同时失去了一条腿。堂弟很幸运,只被砍折了手臂,医生说手臂的筋断了,恐怕以后没有力气了。据悉,直接砍人的行凶者已经被警方抓捕归案,无非还是一些来自乡村的打工仔。而南阳警方正在全力抓捕打人事件的纠集者和策划者,他们称之为“主犯”。

至此,我记忆中的家乡完全破碎了。我真想告诉乡亲们,可能的话,还是回到家乡吧,让你的孩子每天都能看到你的真实生活,你的勤劳、艰辛和苦楚。让他们懂得你们、爱你们,让他们明白用功读书的道理。最关键的是,在他们弱小的时候不受“弱肉强食”法则的逼迫…… 破碎乡土

上一篇: 渔民的困惑
下一篇: 让孩子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