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之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洪浩)
( 乔·帕特诺 )
乔·帕特诺去世了。在我就读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哀悼笼罩了全校。作为学校的橄榄球队教练,他一辈子只带过这一支球队。在一生的86年中,帕特诺执教61年,担任主教练46年。而从他被解雇到去世,却只有短短两个月。
在这个偏远的小镇,美国学生热衷的无非两件事,一是聚会,二是看“尼特尼狮”的橄榄球赛。率领尼特尼狮队的帕特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乔爸”(Joe Pa)。校园里有太多教练留下的印迹:纪念品商店、历史照片、帕特诺雕像、帕特诺图书馆。一年四季,走到哪里都有学生身穿蓝白色橄榄球队外套,构成了永久的风景线。教练的被解雇和他的去世,对学生是巨大打击。他被解雇的那天,数千愤怒的年轻人走上街头,掀翻了一辆采访车。而在他去世后的一周,上万人换上了黑衣,到他的雕像前点燃蜡烛。报道葬礼消息的报纸一大早就被取完。公交车停运一分钟,为教练默哀。为以防万一,往日宁静的道路上停满了警车,甚至有直升机在空中轰鸣。
帕特诺率领尼特尼狮队,获得5次赛季不败,33次碗杯胜利,2次总冠军。他执教最后一场比赛时,刚刚以一场胜利,超越了408胜的埃迪·罗宾逊,成为美国大学橄榄球界胜场最多的教练。但学生对他的爱戴,来自他的成就,更来自他对学校一生的付出。自从大学毕业后,帕特诺就来到宾州州立大学工作。著名的纽约巨人队多次邀请帕特诺出山执教职业橄榄球队,都被他拒绝。在他执教期间,宾州州立大学的体育文化不断壮大,学校橄榄球场扩建6次,面积扩展两倍,成为美国第二大、世界第四大体育场。能容纳10.7万人的球场,场场座无虚席。他爱护队员,训练之余督促他们全面发展,使宾州州立的橄榄球队员成绩普遍高于其他学校运动员平均水平。他积极投身各种慈善事业,个人向学校捐献400万美元,成立了运动博物馆和信仰中心。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他募集1350万美元,使图书馆扩建得以完成。我看到有人把运动帽放在他的雕像前,上面写着这样的话:“乔爸,我们一家三代人都看过你指挥的比赛。你把宾州州立变得更好。”这是真的。
如果不是被解雇,教练也许不会在悲愤中这么快去世,甚至会继续创造执教的辉煌。可是,如此功勋满满,如此被爱戴的他,为何却会被学校抛弃?
与其说是由于教练做了什么,还不如说,是因为他的“不作为”。2011年11月,桑德斯基,前任宾州州立橄榄球队防守教练,被起诉在15年间先后猥亵8名男童。在丑闻被揭露的10年前,一位研究生助理目击桑德斯基在学校体育场淋浴间猥亵一名10岁男童后,报告了帕特诺。第二天,帕特诺即向学校体育主管报告了此事。陪审团认定,由于将事件报告给了直接上级,帕特诺并没有法律上知情不报的责任。然而,帕特诺却没有向警方直接报案。这一事实一经披露,就使他遭到了剧烈的批评。只要在美国住过,见过坚不可摧、享有最高路权的美国校车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将保护儿童置于极高地位的社会。人们无法容忍对儿童的任何伤害,哪怕这伤害仅仅是知情不报。在丑闻被曝光后的第二天,帕特诺宣布他将在赛季结束后退役。但校董会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帕特诺宣布将退役的同一天晚上,校董会决定,在勒令校长辞职的同时,解除帕特诺的职务。
在很多学生看来,校董会这种立刻与教练划清界限的行为是自私的。也有人认为,考虑帕特诺多年来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对他的解职太不近人情。我在想,当道德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该重道德,还是重人情?我也在想,如果是在中国,这位教练会被解雇,还是会继续留任?
也许,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就应该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而不是因贡献和人品被开脱。我一位朋友有句精到的评论:“美国学生为什么要掀翻媒体车?因为他们觉得就是媒体害了他们的教练。”一方面,媒体的推波助澜可能使当事人承担了过多的压力。但另一方面,舆论,且不论它正确与否,证明了它在美国的监督作用。在无数的聚光灯下,只要你有一点过失,无论你是总统、富豪,还是德高望重的教练,都会引来海量的目光。 我不欣赏捕风捉影、吹毛求疵的批评,但我希望,严肃的追问,也能在中国发挥它的力量。
我不清楚帕特诺为何没有报警。他为自己辩解道,作为一个老人,他根本无法理解学生描述的场景。也许他拿起了话筒,却又想起了这一丑闻会给学校带来的打击。他应该知道,即使查无此事,这样的传闻也会毁坏橄榄球队、学校和他自己的声誉。但他可能的犹豫,却给学校、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毁灭。
被迫离开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对教练是巨大的打击。在被解职的同一个周末,他被医院诊断出患有肺癌。据他儿子声称,当时的诊断是“可治愈”。但这项医学的诊断,也许没有考虑教练沉重的心情。在两个半月后,他匆匆去世。一位将一生献给一项事业的伟人,因为一次疏忽,玷污了一生的荣誉,以耻辱的方式离开人间。人生的戏剧,如何不令人唏嘘。 教练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