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的世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劳伦斯·布希
)
标准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从食品的质量到汽油的纯度我们都制定了标准。它们使我们混乱的生活变得可以预测,并免除不必要的争论。
布希给标准下了定义,并把所有不同性质的标准分为四种。标准是我们干预世界的方式,我们就像按照食谱一样创造出一个有序、规则和稳定的世界。标准有奥林匹克式(涉及年度最好的酒、汽车等)、过滤式(涉及食品安全等)、排名式(谷物和地震等级等)和分类式(苹果、云的种类)。
巴拿马标准指的是巴拿马运河能通过的最大的船只的尺寸,长294.13米、宽32.31米、高12.04米。由于世界贸易的4%是经过巴拿马运河运输的,很多船只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建造的。更大的船效率更高,但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比如,“三井喝彩号”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建造的。它能够装载13排标准集装箱,每只宽2.438米。
标准一旦建立,既有的标准就变成了像是自然形成的,其自然而然的本质使其他潜在的与其竞争的标准变得可疑。虽然经常有一种标准取得其他标准——19世纪法国有几百种地方量度被米制取代,做出这种改变特别困难。即使在米制被发明出来的法国,也用了近半个世纪彻底取代旧的计量单位。纵使如此,旧的方法仍然没有绝迹。比如,法国仍然用1磅指500克,在美国,描述和销售钉子时不是按照钉子的长度,还是按照它们的本尼威特(重量单位)。
希尔说,有的标准是可以通约的,有的不可以。比如温度的标准。摄氏度换算成华氏度用的公式是华氏度=摄氏度×1.8+32。因此,32华氏度刚好是0摄氏度。但对于很多其他温度,会有一些误差。比如39华氏度等于3.8888……8摄氏度。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无限循环的结果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对于一些科学实验来说,小的误差会造成巨大差异。因此,只能说这两种刻度几乎是可以通约的。有些标准只是部分可通约的,如英国人和美国人对牛肉的部位的划分标准,美国人划分得更细,所以有些在美国买得到的部位在英国买不到。有些标准是完全不可通约的,如美国的电视制式是NTSC,法国的是PAL,你得有两台电视机才能收到这两种信号。
标准的可通约性不仅涉及物,也会涉及人。欧盟成立后,欧洲大陆大学学位的部分可通约性给求职与招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法国的国家博士与德国的教授执教资格孰低孰高?
布希认为,世界的标准化始于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们相信普遍性的叙事和人类的理性。这种心态推动了战争、科学、教育和商业管理的标准化。西方快速的工业化和公司的分工也突出了对标准化的需要。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1904年写道:“没有相当标准化的东西需要太多的手艺、思考和个性化调整,因而无法经济地使用。”
并非所有人都欢迎标准化,很多凡勃伦的同时代人认为,标准会消灭个性,使生活变得枯燥。还有人担心,如果产品质量被标准给固定了,竞争条款会集中在价格上,从而毁掉任何不愿意降低其标准的公司。神奇的是,这一问题被标准或者布希所说的“标准化的差异”给解决了,标准被用于造成差别而非标准化。今天我们有那么多种罐装腌菜就是因为能够固定各种产品的特性,每一种的颜色、质地、尺寸等有不同的标准。
在布希看来,标准的缺陷不是它会使生活变得千篇一律,而是它经常会带来出其不意的后果。他认为,标准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和道德工具,既能被用于造福人民,也会被滥用。比如美国的“一个都不能少法案”,把学校能得到的联邦预算跟它的学生的会考成绩联系起来。有的学校就忽视教学方法,只注重提高分数。有的学校不去帮助最优秀和最差的学生,而是集中提高那些略微低于标准水准的学生。结果有些学校达到了最低标准的要求,但对于教育学生来说做得很差。这违背了法案的初衷。布希写道:“问题不是要消除标准,回到过去的标准并不重要的状态,而是要确保看上去良性的标准不会造成普遍的不公正。” 标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