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博弈:伊朗与美欧的生死殊斗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伊朗胡齐斯坦省的马赫沙尔石油化工公司内,一名保安正在巡逻(摄于2011年)
)
为了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美国和欧盟近期先后宣布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和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毫无疑问,石油禁运是所有对伊制裁当中最为严厉的一项举措
多年来,由于美伊关系紧张,美国一直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美国并不从伊朗进口石油。在伊朗出口的石油中,约20%为欧盟购买,其他的主要大买家则为土耳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南非。
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欧洲的“断油”议案。欧盟外长会议1月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通过了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石油禁运令。从即日起,欧盟将不再与伊朗签署新的石油合同,已经生效的石油合同被“宽限”执行至7月1日。作为回击,伊朗议会随即起草议案,要求政府立刻禁止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并且要求政府禁止从对伊制裁国进口任何商品。伊朗媒体透露,该草案打算向欧盟停止供油5年至15年。
2月4日,伊朗石油部长卡西米指出,伊朗肯定会切断对某些欧洲国家的石油出口。但他并未给出时间表,也未提及伊朗惩罚性行动所针对的任何“敌对”国家名字。总部位于伦敦的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的副所长卡廷卡·巴里奇(Katinka Barysch)告诉本刊:“在欧洲,主张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最坚决的是法国,英国的态度也较为强硬。但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是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希腊约1/3的石油进口来自伊朗,意大利和西班牙从伊进口的石油也分别占10%以上。寻找替代国至少要一年时间。石油供应紧缺,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油价上涨,将给这三个本已在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国家增加困难。”
在伊朗问题上,土耳其一直有自己的主张,不仅明确表示不会对伊朗石油实行禁运,其外长达乌特奥卢还在刚刚闭幕的第4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如果有强大的政治意愿及互信,伊朗问题将在几天内迎刃而解……军事行动会引发地区灾难。”巴里奇认为:“土耳其怀有成为地区能源中心的野心,这意味着它希望保持一种开放性的选择权。对于能源获得渠道的多样化始终抱有兴趣。”
为了进一步施压伊朗约束其核野心,美国一直希望亚洲这个伊朗最大的石油市场能够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日韩等美国的铁杆盟友已表态,将逐渐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与美国合作渐频的印度却不愿意买账。1月29日,印度财政部长慕克吉在访美时明确地说,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石油消费国,印度12%的石油都是进口自伊朗,不会削减进口伊朗石油。为了确保石油供应,印度在国际石油市场积极活动,与非洲多国都展开了石油合作,去年还与越南开展所谓油气合作。但从短期看,印度仍然离不开伊朗石油。
美国担心的不是印度。不少西方分析家都认为,因为美欧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中国可能会在谈判桌上获得有利地位。而且,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是美国专门研究能源安全的智库,其执行主任加尔·卢夫特(Gal Luft)提醒本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发出警告,由于美欧对伊朗石油实施禁运,国际原油价格将增长至少30%。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经济也无法逃避世界油价飙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伊朗目前已经开始务实地寻找摆脱困境的突破点。2月6日,卡西米致信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要求欧佩克保护伊朗作为石油生产国的权利,请求欧佩克成员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不要在欧盟对伊朗实施制裁之际提高原油产量。 殊斗博弈美欧生死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