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富汗和平谈判:摆不平的三角账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2011年9月23日,阿富汗喀布尔,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左一)在总统府清真寺举行的前总统拉巴尼的追悼会上祷告 )
1月3日,阿富汗塔利班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我们现在准备,在国内保持有力存在的同时,在境外开设政治办事处以便谈判。”声明还表示就此事“已经与包括卡塔尔在内的‘相关各方’达成初步一致”。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随后也在德新社记者的电话采访中确认,办事处将设在卡塔尔。
阿富汗战争10年来,塔利班第一次对国际社会的和谈呼吁给予正面回应。消息来得有点晚,但又似乎正是时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哈桑·阿巴斯(Hassan Abbas)指出:“与塔利班进行和平谈判被视为美国在阿富汗最后阶段行动的一个关键要素。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2014年为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期限,但是剩余6.8万人的撤退计划迄今尚未决定。恰逢美国大选之年,公众对战争的挫败感又与日俱增,连政府内部都已经传出了要求加快撤军的呼声。目前开启的局面,提供了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在美军离开阿富汗前,让双方能够开始进行认真的谈判。”
然而,和谈之路上仍有许多障碍。先是一段美军辱尸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令人开始担心阿富汗可能会掀起新的反美情绪,破坏正在推进中的和平对话。但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表示,视频不会影响尚处在“主要关于交换囚徒”的初级阶段的谈判。美方希望换回遭塔利班扣押的美国陆军士兵贝里达尔,塔利班则要求美国释放关塔那摩基地内关押的5名塔利班成员。
紧接着,塔利班于1月12日发表声明,称不会承认阿富汗宪法及以卡尔扎伊为首的阿富汗政府。此时,美国刚刚宣布要派高级官员前往阿富汗征求卡尔扎伊的意见,由后者决定是否开启和谈。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卡彭特(Ted Carpenter)指出:“2009年,卡尔扎伊获得连任后,曾多次呼吁包括塔利班在内的反对派加入国家统一和平进程,但美国当时认为在军事上未能掌握主动的形势下,说服塔利班参与和谈并取得成果的希望不大。因此,奥巴马通过增兵加大了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2010年,驻阿联军发动了“马尔贾之战”和“坎大哈攻势”,然而这两次针对塔利班“老巢”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均未能达到预计效果。
如今,美国终于承认“塔利班和其他武装组织是阿富汗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与他们发起对话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希望把塔利班带回到阿富汗的主流社会中去,这样一来,当美国领导的联军撤出阿富汗后,这个已经在武装暴动中变得千疮百孔的国家能够结束混战的局面。过去一年中,秘密的会面与磋商一直都在进行当中,现在,谈判终于要浮出水面,走向最终阶段了”。卡彭特说:“不过,美国欢迎塔利班中下层成员重返阿富汗主流社会,但并不希望塔利班高层与阿政府分享权力,这可能会威胁到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
但对于如今的卡尔扎伊而言,美国与塔利班代表的秘密接触无疑是给他出了一道难题。2010年9月,拉巴尼在会见一名所谓“塔利班代表”时,遭人肉炸弹袭击遇难。拉巴尼生前还是“北方联盟”的领导人。2001年,以塔吉克族为主的“北方联盟”在美军支援下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并在此后成立的阿富汗政府和军队中占据优势,而历史上一直主导阿政局的普什图族受到削弱。塔利班将自己塑造成“普什图族代言人”,联合南方反对派对抗驻阿联军和阿富汗政府,导致阿安全局势不断恶化。阿巴斯说:“阿富汗前总统拉巴尼遇难后,卡尔扎伊受到了更多来自北方政治对手的抨击。他们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卡尔扎伊邀请塔利班加入和平谈判的政策,认为那是‘姑息养奸’。” 和平谈判不平三角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