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要刊速览(66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如今,YouTube的月度覆盖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亿,每日访问量超过30亿人次。但有一个方面是它迄今为止进展甚微的。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YouTube网站上的时间只有13分钟,与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花在电视机前的四五个小时相比,这一数字显得微不足道。一个节目板块的标准时长在电视上是22分钟,但在YouTube上只有3分钟。靠手机视频起家的YouTube正在走向专业化道路,从传统电视台聘请了制片人、发行人、程序员和演员,创造出100多个频道,其中绝大多数会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开播。这就是所谓的YouTV。争夺播放时间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由互联网提供的流媒体,即将与传统电视打响一场前哨战。根据福雷斯特研究公司的数据,到2016年,大约有一半美国家庭的电视将配备无线上网装置,这将诱惑人们取消昂贵的有线电视业务。广播和有线电视公司要想继续发展就只能购买网络频道。
布热津斯基发表文章,讨论美国的挑战及其应对。他认为,美国在未来几十年间的核心挑战都将是恢复自我的活力,同时扩大西方的影响力,在中国崛起的国际地位的背景下,巩固东方的平衡。美国要努力让西方成为稳定和民主之地,通过北美的延展和欧洲与俄罗斯、土耳其的拥抱创造更大的西方。在日本和韩国,西方的核心准则还应该得到加强,以最终形成普世的民主政治文化。在其他东方国家,美国也应该保持持续的接触,推动冲突地区的和解。在亚欧大陆这一世界的中心和关键点,美国将扮演双重角色:向西,它是各种力量联合的推动者和守卫者;向东,它是各大力量的平衡者和协调者。如果美国要实现这一切,它必须向世界证明它能够对自己进行改良。
一些人批评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没有比尔·盖茨的眼光,但他认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打算。巴尔默对行业了如指掌。他从资产超过200亿美元的技术公司一个个谈起,然后是100亿美元档的、50亿美元档的,甚至还可以说说中国的企业。他对这些公司的战略都能提出问题。在3年半以前,盖茨退出了对微软日常业务的管理,巴尔默几乎更换了所有主要部门的主管,改变了公司个人电脑事业优先的战略。结果是,微软现在的产品线被认为是其历史上最好的。其数据中心软件部门去年的销售额高达171亿美元,如果它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足以跻身软件行业的全球五大行列。巴尔默要进一步打击他的质疑者,他雄心勃勃地表示,2012年是微软的重启时刻。
谁正在重塑世界?谁最值得在今日重金聘请?谁又将是今后20年里你为之工作的那个人?总而言之,在那些不到30岁的人里,谁将大有作为?今日的破坏者就是明日最闪亮的明星。《福布斯》首次评选出了12个领域中共360位30岁以下的最耀眼的明日之星。在这份30岁以下最有成就者的榜单中,有些人早就声名鹊起,如科技新闻网站Mashable的CEO的皮特·凯什摩尔、19岁的饶舌歌手麦克·米勒,有些人则还是初次品尝崭露头角的滋味,如17岁进入普林斯顿攻读博士学位、20岁创立能源公司Lightsail的科学天才丹妮尔·方。这些幸运儿中还包括了美剧《废柴联盟》的主演唐纳德·格洛弗,以及华尔街炙手可热的分析师、来自瑞银的弗拉德·康德罗斯等。
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进化论的坚定辩手理查德·道金斯,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他曾宣称,“上帝是一种幻觉”。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马克斯·普朗特,则在1937年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宗教与自然科学》。文中,这位量子理论的奠基者清晰地与“不信神运动”拉开了距离。他写道,“对一个高于我们的力量的虔诚信仰”是自然科学进步的保证与动力,“宗教与科学——它们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看来,宗教批判与科学的结合,因人而异。要理解普朗克思想的时代背景,还必须理解,信仰是理性可论证的超自然秩序与力量,因此,所有的自然过程都有其目的。这一原则,在古典与现代物理学都适用。 环球要刊速览美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