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皮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索辛酉,河南省灵宝市的一位皮影艺人,河南省授予他“民间皮影艺术家”称号。2006年,“灵宝道情皮影”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索辛酉是灵宝道情皮影的第7代传人。老人现在已经78岁,儿孙中无人学唱皮影戏。

第一次见到索辛酉是在2008年,我到三门峡旅游,索辛酉在旅游区为游客表演皮影戏。表演是免费的,旅游区给他每月发500元“工资”。那时,索辛酉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声远播,曾应邀到法国、奥地利演出。三门峡的旅游区请他,也正是希望用“文化遗产”这个招牌吸引游客。但事与愿违,中国游客们对唱词、唱腔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好奇地摆弄着那些皮影道具,然后取下几个皮影跑到影幕后边学着索辛酉的样子耍一耍,有的询问皮影的制作,有的还提出想买走一个。索辛酉伤感地告诉我,道情戏传不下去了,现在的年轻人有电影、电视作为娱乐,对皮影戏没兴趣,唱道情皮影收入太少,靠这个养活不了人,所以也没人愿意学。

除掉“传承人”、“艺术家”之类的光环,索辛酉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平时务农,闲时带着皮影艺术团到各地演出(这也是农村戏班的基本形态)。以种地为生的索辛酉并不嫌唱道情皮影戏赚钱少,他只是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与外国人对皮影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去巴黎表演的3个月里,演出百余场,场场爆满。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者稻叶明子,两次专程赴灵宝拜访索辛酉,她把中国皮影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还赠送了录音机和磁带,希望索辛酉能多保存一些戏词和唱腔。

第二次见到索辛酉是在2009年,他已从旅游区回到家中。老人住的是红砖房子,在村里算是条件较差的,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索辛酉告诉我,他14岁学唱道情,家人反对,他就偷着学。台上演,他在台下比画着学,后来又加入剧团登台演出,这样痴迷地学了3年,他竟凭着天赋唱出了名气。老人说,别人忙着打工赚钱,他没事就琢磨皮影戏,这也算不务正业,所以,家里富不起来。老人拿着一个清代皮影让我细看那刀工,他说,现代人是刻不出来这个功力了,不是现代人笨,而是现代人不像古人那么用心了。

第三次见到索辛酉是去年冬天,老人失望地对我说,演不动了。春节前,我给他打电话拜年时,他的儿子告诉我,老人刚刚出院,脑血管病犯了。老人托我问问,为何以前县里说要为他申报“国家级传承人”,现在又没信儿了,听说准备把传承人换成其他人。我问过省文化厅的朋友,他们不知“准备换人”的事,但承认某些地方上确实存在“传承人”之争,因为有了这个名分,就会争取到国家拨款,出了名,就有利。

(郑州 一乐) 道情皮影

上一篇: 同病不同命
下一篇: 大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