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是炒出来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过年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使我对本地媒体异常失望。
本地某电视台记者自称接到观众举报,节日市场出现注水猪蹄。他们请我以专家身份述说注水猪蹄的危害,讲解辨别方法。据我所知,猪蹄的组织构成使得注水、注胶很难进行。几年前还有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用针头、气泵从事这项神秘的工作,但由于付出多、收益少,这些人早就产业升级,干别的坏事去了。为慎重起见,我又找到几个大型厂家和具有垄断地位的销售猪蹄的老板了解情况,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判断。最后结论是,小商贩为自己多卖货,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时,胡乱攻击别人注水、注胶。记者觉得这样的报道没有新闻价值,依然按原定的方案行事。他们带着暗访时买来的猪蹄样品,在我说完注水的危害后,让我手持样品,拍讲解注水猪蹄的特写。我一眼看出那些猪蹄根本不是注水的,无法证明市场上出现了注水产品,坚持不说。可新闻里还是播出了我手持“注水猪蹄”的画面,只不过配的是主持人的旁白。这样,业内朋友拿我开心就有了话题,他们说我的心思全在女主持人身上,没在猪蹄上,竟然连注水没注水都分不清了。
另一件事闹得更大,以致我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就是网上疯传的天价猪肉那件事。起因于门店开业当天我拒绝了某报的采访,那记者趁营业员不注意,拿走了柜台旁一张因打字出错而当废纸使用的价格表。她如果有职业道德,核实一下很容易,柜台里每个样品前都公开贴着物价局特制的价签,具体价格一清二楚,可她偏要按废纸上的价格发稿。这篇稿子引来了另一家报社的两位女记者,我很郑重地对她俩说,这种猪肉价格是高,但绝大多数部位的价格没有那篇稿子里说的那样离谱。最好不报道,如果非报道不可,我希望少提价格,多写价格背后的故事。我强调:与进口猪种相比,我们推出的本土品种除了营养沉积,其余均处于劣势。现在国内生猪种源已被欧美国家彻底垄断,我的团队在努力探索用市场的方式,而不是国家保种基地靠财政补贴的方式,让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本土品种不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灭绝。我们创造的一项世界级的生物技术,完全替代了养殖中普遍使用的各类药物。我们已经把占本地产量一半的养殖户组织起来了,正在使用这项技术,很快就要推出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低价位的无药物猪肉。
我说这些话题随便选一个,都值得深度报道,但是要等几个月后新产品上市,现在这个产品只是针对高端顾客的市场试探,这也是为什么不希望你们媒体介入的原因。两位记者对此深表赞同,但回去就发了一篇与第一家报社类似的报道,根本不提之前价格出错的事,还是认准了要炒作价格如何高,以吸引读者眼球,而且发到了网上。结果连续几天,我的门口被各路记者堵死了。来自新华社的3位记者,跟我聊了2个小时,最后决定不做报道,几个月后再联系。这事来龙去脉一说,谁在炒作是不是就一清二楚了?!
(沈阳 老傣) 出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