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小盘炒中盘

作者:邢海洋

新春第一次加息过后,市场上又出现了新的风景,是为“不炒小盘炒中盘”。

不妨看看2011年来第一大牛股晋亿实业的情况:该股流通股7.38亿股,在高铁概念中算小盘,可与中小板和创业板中股票相比就是十足的大身量。高铁概念来袭,凭着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供应250公里/小时和350公里/小时的高铁扣件的独特地位,以及相对较小的流通市值,晋亿实业成为高铁板块表现最为出色的龙头股。1月涨幅达91.71%,同时也独占A股市场鳌头。1月份十大牛股中,沪市占7席,深市主板1席,中小板只占到2席。去年中小板、创业板引领市场上涨的局面彻底改观。可资佐证的是:在1月份的十大熊股中,创业板的先锋新材以29.64的跌幅居于第一位,十大跌幅榜中创业板共占5个位置,中小板占了3个位置,深圳主板占2位,上交所的股票竟没有出现。去年深强沪弱,今年一开局,沪市的积弱竟然完全逆转。

自然,这一跌幅涨幅榜单上也没有A50中的巨无霸企业。高铁概念再火热,承担高铁机车开发和生产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以及承担铁路建设的中国铁建与中铁二局等拥有数十亿流通盘的大企业,上涨势头远没有晋西车轴和晋亿实业等中型企业轻松快捷。以一年为期,这些为高铁提供配件的企业股价已经翻了不止一番,晋亿实业股价从去年5月最低的5.69元/股已经涨至2月10日最高的31.86元/股,晋西车轴也从7.48元/股涨至23.78元/股。而相应的,南车最低4.67元/股,最高9.17元/股;北车最低4.60元/股,最高9.69元/股。庞大的高铁规划使全行业的盈利预期均大幅度提升,但反映到股价上,还是行业中的中小盘股获益最多。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今年另一个高热板块——水利板块。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政策刺激下,水利水电股闻风而动,三峡水利6天里5个涨停,涨幅近七成,而同样处于三峡地区的葛洲坝同期上涨26%,长江电力则只上涨了5%。三只水利股,三峡水利经营的主要是小水电,装机容量不足三峡大坝的十分之一,却因为盘子甚小,成为水利规划最大的受益者。

资金一向是制约股市行情和题材炒作的最大因素。股谚云:熊市买小,牛市买大。熊市里,资金紧张,有限的资金更是只专注于小市值股票,获取差价。到了牛市,更多的资金汇集过来,大盘股和中盘股较适合大资金的进出,因此盘子大的个股被看好。另外,在牛市时由于流通盘大,对指数影响大,往往成为市场调控指数的工具。凡此种种,构成了投资者选择个股,一般熊市应选小盘股和中小盘股,牛市应选大盘股和中大盘股的依据。目前的市场,小盘股被抛弃,中盘股崛起,而大盘股滞涨,是否因此具有了熊市向牛市过渡的指示作用,正是需要仔细判断的。

这里,不妨大胆假设,设定今年1月为中盘股崛起的一个标志性时点,与小盘股崛起的2009年11月做一个对比,看看外围资金环境的变化。之所以将2009年11月作为小盘股崛起的起点,是因为在当月,深市的中小板指数创出了反弹中的新高,而沪深主板市场却从此一蹶不振。这里,还是用全社会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来定量描述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2009年11月,当月的M2为59.46万亿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29.64%。这还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月份,此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由极度宽松转为适度宽松,M2增长率再也没有这样高过。因为央行尚未公布1月的金融数字,这里借用的是去年12月的数字,当月M2为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这还是自去年7月M2降低到低点后连续的第六个M2处于20%以下的月份,从当前管理层抑制通胀的政策看,货币市场的环境短期内难以宽松。尽管如此,只要计算一下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仅13个月间M2即膨胀13万亿元的事实,就能感受到货币环境的变化。要知道,虽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抱怨2010年的上万亿元融资,但和全社会资金增量相比仍不是一个数量级。

资金在变得越来越宽裕,同时,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在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中国制造”只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向型小企业为主力。经济转型的角度,如果说2010年是增长方式的转型年,而转型的动力在于企业从外部的投资型推动转变为内生的创新型推动,创业板和中小板则是这一概念的代表。高铁跑出了世界第一速度后,概念成为现实,负载这一现实的并非小企业,那些承担着使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大中型企业走上了前台。这一阶段,中型企业比小企业稳定,比大企业有发展空间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 创业板股票小盘中盘晋亿实业中小板小盘股票

下一篇: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