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头针与橡皮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黄婧与汪洋 )
“两个刺猬想取暖,还不能靠得太近。橡皮泥就不一样,扎进来就扎进来吧,能给吸进去。我们两个都是一半橡皮泥,一半大头针,当对方刺过来的时候,把橡皮泥的一面迎上去。”
黄婧的书架上是一整套的亦舒全集。那是闺密送的结婚礼物。每当她觉得自己对汪洋依赖到一种危险的程度时,就会拿一本亦舒出来看看,算是一种警醒。亦舒的小说中尽是得不到的爱情和不可靠的婚姻,一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爱情就会褪色和变质。
黄婧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汪洋是无厘头的乐观主义者。他们共写一个情侣博客,取名“很高兴和有头脑”,都是各取所缺。
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帖子,寻幸福情侣晒幸福,黄婧回帖说:“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所处的关系和周围认识的人,顿时觉得很灰心,这个标准太高了,没人能达到。”不久就见汪洋杀过来:“为啥咱家不达标准?星座匹配96分,仅次于双子,生个双子的孩子就是星座家庭了!性格也很匹配啊,都是橡皮泥+大头针型,八字是你妈找瞎子算过的没问题,郭嘉都和谐了,咱们这就是超级和谐。”他的帖子里有一种东西打动了我。
他们是典型的理工男配文艺女。汪洋喜欢科幻小说,最好的朋友是电脑,玩游戏是天下头等大事;黄婧多愁善感,喜欢读爱情小说,古典诗词。两人在一起7年,绝对称不上“完美”。吵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最近的一次是为了汪洋没有洗干净一个碗。两个人都负气入睡。汪洋半夜梦见分别,梦里急哭,醒来眼睛都是湿的。于是和好。
他们自有维持爱情的方式。每天早上都会彼此道早安,上班前一定有吻别。他下班晚,回家要挤一个半小时的地铁,每次一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她都会飞奔出来迎接。只要没有特殊原因,每个周末都会抽时间,两个人一起逛北京城,公交车能到的地方都去过了。早上一醒来就开始收拾,走在路上就很开心,一整天都很舒服。结婚一周年纪念,她刻了两枚印章,给他的一枚刻着“两相惜”,给自己的一枚刻了“两相随”。
他们是高中同学。他就坐在她的后排,但她关于高中生活的记忆里几乎没有这么个人。那时候男生出风头的,要不就是成绩特好,要不就是特差,而他夹在中间,不上不下。黄婧成绩好,又是班干部,很厉害很有范,男同学都躲着她。
上了大学以后,一个去了北京,一个留在郑州。他们的爱情是从QQ聊天聊出来的。汪洋说,那时候常常有一种“通灵”的感觉。明明在电脑前面开开心心地玩游戏,突然心怦怦乱跳,感觉不对,一阵抑制不住的渴望,必须马上下线,必须马上上QQ,看看她在不在。事实上,每次黄婧都在等他。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居然熬过了长达4年的异地恋,回想起来几乎有些不可思议。
毕业后,她考研考到北京,他在一家IT公司上班,两人开始一起生活,摩擦才真正开始。生活习惯的差异,生活的种种压力之下,他们吵架,互相伤害,无数次想过分手。但每次她的情绪化遇上他的包容,都是败下阵来。
汪洋说自己的包容并非天生性格里的一部分,而是从爱情中生长出来的,“就像写进程序的代码一样,固化了,变成了自身的一部分”。
对于他们的爱情,汪洋有一个很诡异的比喻:大头针与橡皮泥。“两个刺猬想取暖,还不能靠得太近。橡皮泥就不一样,扎进来就扎进来吧,能给吸进去。我们两个都是一半橡皮泥,一半大头针,当对方刺过来的时候,把橡皮泥的一面迎上去。”■(文 / 三联生活周刊) 黄婧大头针橡皮泥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