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世界的法律课
作者:王星( 2010年9月21日,法国雪兰古堡庄园内,人们模仿20世纪初葡萄丰收时的景象 )
无论旧世界的酒庄如何强调自己在技术革新和葡萄种植上的新思路,真正想获得他们的尊重,还得老老实实地把他们当做老法官或至少是法律老师。旧世界与新世界这两个“名分”的产生也是他们干出来的“夫欲行其实者必先正其名”的事。休·约翰逊那本无所不知的《葡萄酒的故事》里说:“首先将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生产国家一分为二的正是旧世界。”约翰逊来自英国,一个著名的不产葡萄酒却盛产葡萄酒评家的国度,他的第三方裁判应该算是公允。
虽然一说起“旧世界”总容易首先想到法国,虽然彼此端着架子、从葡萄酒分级制度上就绷着都要独树一帜的劲,但法国的旧世界战友还是颇多的: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不说,在酒会上如果你遇到希腊、匈牙利的酒商,他也会强调自己是旧世界中“老”旧世界。关于新旧世界的界限,来自法国这样的旧世界辩护律师的官方说法是:以葡萄酒的命名方式作为界线。比如旧世界的葡萄酒以产区(不完全等同于地名)命名,属于产区命名法;而在新世界,一般以葡萄品种为命名。“产地命名法”确实带着几分自傲,在旧世界看来,葡萄品种命名法与产区命名法之间的地位差距就像说“我爱吃西餐”和“我爱吃Fouguet家的生蚝”一样悬殊。
但富贵家庭里总会有几个离经叛道的。德国虽然是不折不扣的旧世界,却偏偏使用葡萄品种命名法。有人认为这是出于另一种自傲:德国人相信世界上只有一种雷司令葡萄酒,那就是德国的雷司令。更要命的是法国这边也祸起萧墙:法国的阿尔萨斯(Alsace)在酒庄的产区划分上沿用了旧世界的产区命名法,酒标上却使用了新世界的葡萄品种命名法,这种欲鱼与熊掌兼得的做法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当然,阿尔萨斯不会承认自己是“新世界派”,它认为自己不过是沿用了德国的做法。
关于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分界其实还有两种八卦说法。一种说法是,旧世界产酒国都集中在地中海附近,也就是北纬38到50度之间;而大多新世界产酒国集中在南半球的相同纬度,因此旧世界是“地中海气环带”而新世界是“地中海气环带”的延伸。第二种说法是旧世界酒庄的主人大都兼营副业,而这其中又以橄榄油尤其有代表性,有些酒庄甚至主业是卖油、副业才是卖酒;而新世界的酒庄却罕见这样的例子。
旧世界的代表们肯定不会认同第一种说法,因为这种“气候延伸”概念实在是太背离“产区不可复制”这一概念。第二种说法他们听起来可能会更乐意些,但难保不会有哪个极有产区法概念的人会就此提出:完美的产区概念也理应包括立法限制产区内的副业比重。以欧盟多年来为欧盟版产区命名立法的吵嚷来看,在旧世界遇到这样知法懂法的老爷子的概率太高了。■(文 / 王星) 葡萄酒法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