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艮第的望族
作者:王星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i:王中之王
“不能迟到!千万不能迟到!”与罗曼尼·康帝酒庄(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i)预约的见面时间是下午两点,但从中午12点开始丹诺就在提醒我们了。
与我们同行的丹洛(Robert Tinlot)先生已年过八旬,在法国葡萄酒法学界有“泰斗”之誉,他曾担任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VI)的主席达11年之久,现在仍是该组织的名誉主席。此次在勃艮第的名庄之旅,大半承蒙丹洛先生安排。
毕竟,我们要去的是罗曼尼·康帝:法国最顶尖的葡萄酒庄,也是法国最古老的葡萄酒庄之一。没有人敢于质疑罗曼尼·康帝酒庄的地位。倘若拿波尔多来比拟,一直有种说法:“波尔多的五大名庄撑起了波尔多在世界葡萄酒业的地位,但一个罗曼尼·康帝就可以把勃艮第提升到波尔多的地位。”假如相信“最贵就是最好”,那也是罗曼尼·康帝。罗曼尼·康帝酒庄最著名的la Romanée Conti酒园年产约6000瓶,一瓶新酒据说要2500美元以上,陈酒则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但由于酒庄出售的规矩极其苛刻,即便如此也难以买到,相对“容易”的购买途径是在拍卖会上。苏富比拍卖行2008年12月14日举行的伦敦葡萄酒拍卖会,其间一瓶1991年份的la Romanée Conti创下8625英镑的成交天价。这瓶酒容量为750毫升,如果以重量单位来衡量,750毫升的顶级红酒至少应该在25盎司以上,以8625英镑的成交价来计算,每盎司的价值为345英镑,已经超过当时伦敦外汇市场黄金的价格。擅长数字的罗伯特·帕克总结过:“la Romanée Conti是百万富翁喝的酒,但只有亿万富翁才喝得到。”
“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通常也可以简称为DRC,但真正的勃艮第葡萄酒爱好者并不情愿接受这种将他们心目中的王者“LV化”的做法。“品味一瓶罗曼尼·康帝就是在品味历史。”这是对罗曼尼·康帝屡见不鲜的赞誉,而这种对于历史的品味事实上理应从罗曼尼·康帝名称的沿革开始。罗曼尼·康帝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前的Saint-Vivant de Vergy修道院。在教士的建设下,12世纪开始,这块土地在葡萄种植和酿酒上已经有一定声誉。酒庄几经转手但声誉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克伦堡家族经营下,也正是在这一期间,酒庄获得了“La Romanée”的名称,有说是为了纪念罗马人带来葡萄苗,更多人则认为毫无关系。
( 主酿酒师诺布雷算是子承父业,已经在罗曼尼·康帝的传奇酒庄中工作了数十年 )
法国酒庄中,名称带有显现阴阳属性的定冠词的屈指可数,而“la Romanée”就是一个。直到现在,罗曼尼·康帝都经常被形容为女性,而“la Romanée Conti”的成形是从一位女性的失利开始的。1760年,克伦堡家族出售La Romanée酒庄时,吸引了两位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康帝亲王(le Prince de Conti),另一位则是路易十五的情妇、在朝野影响力极大的蓬巴杜夫人(Mme de Pompadour)。两人都和国王关系密切,但一直以来交恶甚多,这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积怨的爆发,因而格外引人瞩目。最终康帝亲王以当时创纪录的高价8万里弗尔买下酒庄,平均单位面积价格相当于周边上等酒庄的10倍不止。从此Romanée酒庄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确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波旁家族被逐,酒庄一度被充公。酒庄在国家拍卖时有了现在的名号“la Romanée Conti”,据说是加上点贵族味道比较好卖钱。此后酒庄又几度易主。1869年被雅克-马利·杜沃(Jacques-Marie Duvault)购入后,1942年亨利·勒桦(Henri Leroy)又购得一半股权,从此酒庄为两个家族共同拥有。
据说蓬巴杜夫人因为这场争夺而从此不再青睐勃艮第的葡萄酒,转而在宫廷里推广香槟酒,又据说蓬巴杜夫人将当时还是无名之辈、日后却声名大噪的“拉菲”引入宫廷也是在此时。勃艮第与香槟乃至波尔多两产区的微妙关系再一次戏剧性地呈现。虽同为“阴性”,女性却似乎一直和la Romanée Conti“阴阳不合”。1992年,一场高管风波导致罗曼尼·康帝酒庄当时的合作管理者拉罗·比泽·勒桦(Lalou Bize Leroy)女士离开酒庄,另起炉灶创建了如今名气日盛的勒桦酒庄(Domaine Leroy),罗曼尼·康帝酒庄从此多了个近乎仇敌的女对手。
( 罗曼尼·康帝的酒窖面积并不大,但每一桶酒都称得上价值连城 )
然而,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取代罗曼尼·康帝酒庄“王中之王”的地位。这种尊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酒庄延续至今的销售方法。罗曼尼·康帝酒庄拥有两个独占园(monopole):1.805公顷的La Romanée Conti酒园与6.06公顷的La Tache酒园;另外还拥有约3.51公顷的Richebourg酒园、5.29公顷的Romanée Saint Vivant酒园、3.53公顷的Grand Echezeaux酒园、4.67公顷的Echezeaux酒园以及不到0.6759公顷的顶级白葡萄酒园Montrachet。1.805公顷的La Romanée Conti酒园中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是酒庄最顶级的产品,也是至今法国唯一不能直接在酒庄单瓶或成箱购买的葡萄酒。想要拥有一瓶La Romanée Conti,必须订购11瓶酒庄其他酒园的产品,恰似王者出巡时必须隆重带齐所有侍从。
尽管伴随着如此之多的传奇,罗曼尼·康帝酒庄的门面却是惊人的不起眼:没有草坪、没有城堡,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大门,由于地址太过隐蔽,连丹洛都一度迷了路。朴素的院落若搬到中国会被误认为某个乡镇加工厂,只有门牌号上简练的“la Romanée Conti”能证明它不同一般的身份。酒庄的会客室也简朴得如同老年活动室:老旧的木桌,随意挂在墙上的几张照片、宣传画,更多的照片和宣传画倚在墙边,虽然已经镶了框,但显然搁置已久。映衬之下,墙角处的酒柜倒成了唯一的亮点,当然,前提是你知道那些贴着平淡的单色酒标的酒瓶里装的就是大名鼎鼎的La Romanée Conti。
( 罗曼尼·康帝酒庄坚持使用最传统的酿造方法,发酵阶段使用自家制作的大橡木桶 )
已过七旬的奥贝特·德·维兰(Aubert de Villaine)是现今罗曼尼·康帝酒庄的产业共有人兼庄主。污渍斑斑的夹克衫,裤兜里塞得鼓鼓的牛仔裤,维兰的衣着同样不会让人联想起王者。但当他落座侃侃而谈的时候,一直背着手旁观我做采访笔记的丹洛也像模像样地讨来张白纸写写画画。维兰颇为健谈,抑或是已经见多了我们这样的朝拜者,一历史二现状三未来说得一气呵成。历史的那些老故事自不待说,估计已经成了历代罗曼尼·康帝酒庄掌门人的经典说书段子。现状是自从1985年开始酒园全部为绿色天然种植,不使用化学杀虫剂,2007年起更是采用生物活性种植法(Biodynamic)有机种植。说起未来,维兰的兴致倒明显高了一些,因为他正在牵头联合勃艮第各酒园一起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的不是勃艮第的葡萄酒,而是整个勃艮第的Climat文化(Climat通常被定义为地理、葡萄品种、葡萄酒知识、土壤、底土、方位、小气候和等级的综合体)。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都是Climat的一部分。”维兰庄重的神情让我联想起他的名言:“罗曼尼·康帝是一个伟大的酒庄,但更是一种哲学。”
眼下一心忙着让“全勃艮第酒农联合起来”的维兰马上还要赶去开一个庄主联合会议,于是将我们转交给主酿酒师伯纳德·诺布雷(Bernard Noblet)。诺布雷算是子承父业,已经在罗曼尼·康帝的传奇酒庄中工作了数十年。与不苟言笑的维兰不同,诺布雷是一个脸上的五官随时准备跃动着抒情的感性人物。“在勃艮第,我们仍使用14世纪的手工方式生产葡萄酒。没有不锈钢桶,没有任何机械设施。”站在发酵车间的大橡木桶前,诺布雷手势夸张地介绍着,我也竭力不去看车间顶上的电动吊装传送带,只随着他的手势看两侧的木桶和墙上装饰的传统酿造工具。“对于葡萄酒的口味来说,发酵前的浸泡最重要,只有做得充分,才能让如此优质的葡萄中的香气和单宁都发挥出来。为达到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连皮带籽浸泡,而且还放入葡萄枝条,每年都有50%的葡萄枝条会转作此用。”诺布雷所说的其实是勃艮第最传统的发酵方法,在部分更老派的小规模私家酒庄甚至还见到过倒进60%的葡萄梗用以发酵的,但这里毕竟是罗曼尼·康帝,即便是葡萄浸泡后的残渣似乎也透着格外尊贵的红色。
( 来自Richebourg酒园与La Tache酒园的葡萄酒簇拥着中间的王者:La Romanée Conti )
“酿酒师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激情。”走进酒庄的地下石头酒窖,品尝尚在橡木桶里的2009年各酒园出产,诺布雷的表情越发生动,话语间的修辞也越发感性:“Romanée Saint-Vivant,这是一个狡黠的女人。一开始,她会给你展示她的温柔与妩媚,但是,就在结束的那一瞬间,她会滋生出一点点放肆、一点点攻击性,让人迷惑的女人……”“Richebourg,这是一个男人,一个英俊的男人。一开始他是张扬的,不断展示他的肌肉、线条和力量,末了却会以最温柔的方式靠近你,呢喃着和你调情。是的,他是多么的唐璜啊……”我们捧着酒杯在木桶阵间小心穿梭着,除了诺布雷的吟咏,一时听不到更多的声音,连一向喜欢低声调侃上几句的丹洛也只静静嗅闻着杯中紫红色的神圣液体。品尝酒花时习惯将杯中的剩酒倒回橡木桶中,但这并非定规;然而,这里是罗曼尼·康帝,当看到诺布雷庄重地递到你面前收集残酒的杯子,没有人能够逾矩。地上放着盛有木屑的吐酒桶,但没人使用——即便是尚未成形的罗曼尼·康帝,咽下去也是有价值的。酒窖四壁插着检测二氧化碳水平的蜡烛,映照着小心翼翼地捧着杯子低头缓行的这一小列人,更近似某种宗教仪式场面。
以雄浑见长、在品酒时多用来压阵的Grand Echezeaux在这里却成了开道的,然后是Romanée Saint-Vivant,被诺布雷封为“唐璜”的Richebourg紧随护驾,最后,我们来到酒窖尽端的几个木桶面前:La Tache,La Romanée Conti。“La tache和La Romanée Conti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直接、爽真,后者含蓄、千回百转。”诺布雷继续独自吟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La Tache胜过喜欢La Romanée Conti。然而,La Romanée Conti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她不张扬,甚至她的色泽都比前面几杯要浅,但这样的女人需要你的耐心等待和发现。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姿势,也许这就是她能给予你的所有暗示。”诺布雷抿下一口,“只有把她化在唇齿间,你才能逐渐感受到她那丝绸一样滑润的、无比女性的曲线。”诺布雷眯起眼幻想着,却把杯中的残酒倒回了酒桶。■
( 酒庄业主之一德· 维兰在2010年被《品醇客》评选为“年度人物” )
品酒笔记
( La Romanée Conti被形容为“世上最温柔的女人,她不张扬,甚至色泽都要浅一些” )
罗曼尼·康帝酒庄的La Romanée Conti实际上没有“好年份”可推荐,就像酿酒师诺布雷所说:“没有什么好年份,只有合适此时喝的酒。”请教适合2011年喝的La Romanée Conti,诺布雷琢磨半晌说是1990年的“凑合”,但马上补充道:“一般来说,La Romanée Conti是可以存一辈子的。”换而言之,也许一个人一辈子也等不到你那瓶La Romanée Conti真正酝酿好出阁的时候。勃艮第葡萄酒特有的悲剧感在此地达到极点,也罢,暂且先看看酒庄自己留下的记录吧。
2002年:产量约6100瓶。第一次除渣后在橡木桶中取出的样品:精致的光晕,和常见染料完全不同的亮黑。美妙的花香,细致自然,清澈的质地。轻盈的外观,没有一丝新橡木桶的痕迹,葡萄很好的成熟度已明显展示出来(好于2001年份)。草莓般柔软的味道,悠长的回味,是个极为优雅的年份!葡萄采收时间为9月21日。
( 罗曼尼·康帝酒庄所在的Vosne-Romanée是整个勃艮第拥有最多顶级酒园的村庄 )
2001年:产量约6960瓶。纯净明亮的上等色泽。入口强劲、致密,有复杂度。依旧年轻,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产地的特质,香料、黑色水果、李子和甜软的土壤气息。充盈在口中,要求聚精会神和充满敬意,单宁平衡细致。肯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顶峰期至少 15年,甚至超过20年。葡萄采收时间为9月29日。
1998年:产量约5600瓶。美妙的颜色,保持着紫红的色调。花香和辛香的融合,优雅愉悦。口中显现出惊人的流动性和和谐,红果和樱桃气息,丰富细腻的单宁。这款酒的精巧,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惊喜。葡萄采收时间为9月24日。
( 地上放着盛有木屑的吐酒桶,但很少有人使用 )
1995年:产量约6000瓶。这个年份展现出的是La Romanée Conti女性化的一面,芬芳优雅的美妙香气,带着玫瑰、皮革和香料的气息,尽管还是款相当年轻的酒,已经在宽松中自如地发展。柔丝般的质地,单宁感像真正温柔抚摩的感觉。这款佳酿将强劲和饱满隐藏在细致和所有我们能体会到的美妙感受后面。我们可以在后续几个年份前饮用这款酒,但事实上它有着比后续年份更好的陈年能力。葡萄采收时间为10月1日。
1992年:产量约4800瓶。石榴红的光晕,层次明显。典型的La Romanée Conti的香气,甜椒和玫瑰花瓣的气息。轻巧和谐,口中感觉强度比较收敛。这款酒的酸度要比1995年份高点,回味也比1995年份短点,不过还是有相同的神韵,已经到适饮期了!葡萄采收时间为10月2日。(注:1992年是勒桦女士离任风波发生的那年,外界通常认为1992年的La Romanée Conti有失水准,但这并不妨碍它价格依旧。)
1990年:产量约7440瓶。石榴红色带着一丝微微的棕色。成熟甜椒、香料和皮革的气息,华丽的酒体,极为悠长的回味。太过年轻,离顶峰期还远,估计应该在2015,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个超级好年份的实力,尤其是宏大的收尾阶段的质感!葡萄采收时间为9月28日。
1987年:适量的少许沉淀,醒了约30分钟左右。通透清浅的橘褐色泽。主导的干蘑菇气息融合着泥土和皮革的味道,还有松露以及笋干的香气。干净清晰,很好的复杂性,而且富有变化、持久。中等酒体,细腻如丝绒般的单宁温柔却有力地在口中撑起了独特的“矩阵空间”。前中后段的力度持续贯穿,但又不失温文尔雅的气度,很好的平衡。适当酸度带来的活跃口感,宛如口中充盈着盛开的花瓣。回味悠长,酸度略微凸现。1987年份感觉属于一般年份, 但还是很好地体现了上等勃艮第特质和罗曼尼·康帝作为顶尖酒庄的实力。
1977年:产量约9360瓶。棕色泛出微黄,就像冬天的天空。精致的香气,惊人的纯净,幽幽的玫瑰花香。口感柔和,有点像“潮湿的棉布”,但也很是平易近人,有点果香。很好的持久力!葡萄采收时间为10月19日。
1965年:产量约5760瓶。颜色非常深邃。干蘑菇的气息。令人吃惊的不太传统的复杂度,但充满激情。葡萄采收时间为10月23日。
1952年:产量约5760瓶。深色泛出些许黄色。美妙的香气,紫罗兰、麝香、灌木、香子兰果实和烟熏的气息,夜丘产区典型的上等佳酿!入口依旧佳酿风范,展现出野性的一面。野禽味道,尤其是松鸡那种。令人惊讶的酒体,完全不像出自年轻的葡萄藤,柔和的质感,非常复杂的醇香。作为葡萄园重建后年轻葡萄藤出产的第一批酒,已经出色地显露和继承了La Romanée Conti的风格和水准!葡萄采收时间为9月29日。
1945年:产量约600瓶。保存极佳的状态,1990年时的品尝记录:深邃的颜色,令人赞叹的东方香料的气息,透出李子和异域浆果的芳香,口中果香充盈,持续极长,以辛香收尾,完美的平衡。是勃艮第百年难遇的完美佳酿。葡萄采收时间为10月2日(注:第二次大的考验是“二战”末年,园主已经没有资金可以对酒庄进行投资。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死于战争,劳动力也极为缺乏。雪上加霜的是,1945年春季一场严重的冰雹灾害伤到了庄园大部分的老植株。那一年只生产了600瓶酒。来年La Romanée Conti酒园不得已将老植株铲除,并从邻近La Tache酒园引进植株种植。为了保证葡萄酒质量,1946到1951年6年间La Romanée Conti酒园没有出一瓶酒)。(文 / 王星) 葡萄酒罗曼尼·康帝酒庄望族勃艮第勃艮第葡萄酒葡萄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