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利葡萄酒探访
作者:苗炜( 圣地亚哥酒厂内品酒的人 )
去智利使馆办签证的时候,迎面就看见聂鲁达的诗,汉字去智利使馆办签证的时候,迎面就看见聂鲁达的诗,汉字书写,装裱好挂在墙上——“兄弟,这儿就是你的家;欢迎来到我这省吃俭用建造的,大海星星鲜花和石头的世界中来;在这里,我窗户的声响仿佛来自一只巨大的海螺,而后又传遍我这凌乱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有这句诗垫底,签证顺利。降落在圣地亚哥机场时,来迎接我们的这位先生叫巴布罗,与聂鲁达同名,老巴目前受聘于中粮酒业,为中粮酒业在智利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他开车带我们直奔圣克鲁兹(Santa Cruz)。
飞机降落前,有一大段时间,通过右边的舷窗,可以看到阿空加瓜山,那是南美最高峰,邻近阿根廷。阿空加瓜山谷(Aconcagua Valley)是智利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1870年这里就开始种植了红色的酿酒品种,2003年开始种赤霞珠,种植面积约1025公顷,红白比例为87/13。下飞机去圣克鲁兹,则是穿越另一著名产区中央山谷,道路两旁就可以看到大片的葡萄园,此外还有玉米地、草莓地。巴布罗先生介绍,这里的农产品丰富,除了葡萄,还有大面积的橄榄种植,橄榄的肉质虽不及欧洲丰厚,但味道相当不错,橄榄油的产量逐年增加,品质稳定。这里的气候和意大利、西班牙相似,但在地中海表现良好的柑橘在这里却水土不服,其中缘由还待进一步探究。行至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一带,道路变窄,乡间道路随处可见整修过的大裂缝,老巴说:“看看,这就是地震留下的痕迹,这次智利地震,好多酒厂都受到破坏,葡萄园的损坏没什么,主要是酿酒罐,很多酒罐倒了,破裂了,葡萄酒满地流淌,酒厂里的树都醉酒而死,树干上都是红色的酒渍。今年智利的葡萄酒肯定会减产。”
巴布罗先生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智利葡萄酒产业一直在快速发展,那时候来智利,最吸引人的就是不断开业的新酒庄和崭新的不锈钢酒罐,而后是非常精细的灌溉系统,从安第斯山冰雪融化之地引来水,浇灌葡萄园。葡萄园的种植者也开始更深入地了解泥土,探索哪个地方更适宜哪一种葡萄,智利人用了20年,向世界提供了优质却廉价的葡萄酒,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极大的份额。大家对智利酒的普遍感觉是,价格优惠,又极富水果味,智利葡萄酒比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要便宜得多。从90年代开始,各国的投资客就不断在智利的各产区购买土地,建立新的葡萄园,那时候1公顷土地的价格只有几千美元,现在则涨到了3万美元左右,但这里的土地价格还是便宜,“在北京买房子的钱,可以在智利、澳大利亚买下一块葡萄园”。
我们住在圣克鲁兹一家葡萄园旅店里,两层小楼就建在葡萄园中,老板娘来自荷兰,当年在智利旅游,爱上葡萄园,在智利嫁人,开设这家旅馆致力于葡萄园旅游。小旅馆提供的水果盘让人惊喜——这正是水果收获时节,草莓是草莓的味道,蓝莓是蓝莓的味道,樱桃是樱桃的味道。水果本身香气浓郁,吃下这盘水果,我对智利葡萄酒就有一个直观认识,它那种纯净的水果香就是这么来的。老巴介绍说,由于智利与欧美等世界主要消费市场存在季节的互补性,智利水果年出口量多年以来保持在150万吨以上,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在美国的进口水果市场中,智利水果就占到40%,智利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出口国,出口水果以葡萄和苹果为主。
圣克鲁兹小镇位于空加瓜谷的中心地带,空加瓜山谷是传统的葡萄酒产区,区内有不少有名的酒厂,如Casa Lapostolle、Montes、Los Vascos等。小镇中心有介绍当地历史及葡萄酒历史的博物馆,多数酒庄都离该城镇不远。这里也是葡萄酒旅游者的胜地。附近另外一个叫圣费尔南多(San Fernando)的小镇,气候较圣克鲁兹凉一点,那里出产的黑皮诺非常有名。
( 卡萨布兰谷葡萄园收葡萄的工人 )
宋传军先生负责中粮酒业在智利的业务开展,他介绍说,中粮刚在空加谷买下一家酒庄,目前的工作是清理库存,修复被地震毁坏的酿酒设施,这是中粮酒业国际化的一步棋,这里将出产新品牌的葡萄酒,中粮不仅要在智利买葡萄园,也会到美国、法国购买葡萄园。于庆泉是中粮酒业的一位技术主管,他的部分工作就是了解附近酒庄的特色,第二天,他就带着我们去拜访了卡莎拉珀斯托(Casa Lapostolle)酒庄。
卡莎拉珀斯托酒庄的葡萄酒大使叫迭戈(Diego Urra),这位迭戈先生不过27岁,法国留学回来,喜欢山地自行车。他说,卡莎拉珀斯托酒庄是1994年创建的,来自法国的马尼埃·拉珀斯托(Marnier Lapostolle)家族在空加瓜谷寻找条件适合的葡萄园,找到这片山脚下的宝地。我们知道拉珀斯托家族是因为金万利酒,1880年,马尼埃·拉珀斯托创制了一款由法国陈年干邑和野生柑橘调制而成的金万利力娇酒,这款酒非常成功,据说现在每隔两秒钟,世界上就有一瓶金万利售出。马尼埃·拉珀斯托家族不仅生产力娇酒,也有品质优良的葡萄酒,他们的老家在卢瓦尔河谷,而他们在智利的这家酒庄,其使命也非常明确,那就是把法国的技术和智利的“风土”相结合,酿出世界水平的好酒。
( 智利葡萄园内,工人们在搬运葡萄 )
迭戈先带我们参观酿酒车间,整个厂房六层,完全按照重力酿造的理念建造,也就是葡萄从收获到酿造的程序是由上往下的,最下面自然是庄主的私藏酒窖,依据山体岩石结构而建。“我们是100%的生态友好酒庄,经过严格碳排放认证。”卡莎拉珀斯托酒庄中有一个巨大的日晷,其装饰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在日晷旁边,是品酒室和客房,迭戈将酒庄出产的10多种葡萄酒摆在我们面前,开始品酒。透过品酒室巨大的玻璃窗,整个葡萄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块地方叫拉埔,三面环山,山脚下的廷格里里卡(Tinguiririca)河能对葡萄园进行温度调节,背后的山能阻挡太阳光,避免葡萄处于强烈的阳光下。“智利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生长,但这里的阳光太厉害,我们都在背阴的山坡上种葡萄,确保葡萄能有一个缓慢的成熟期。”
于庆泉对这家酒庄的酒已然非常了解,但还是在品酒单上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第一,Sauvignon Blanc and Semillon 2009,香气纯净,新鲜诱人,入口平淡,酸度低,后味略苦,入门级。第二,Cuvee Alexander Merlot 2008,典型梅洛香气,青橄榄香气,橡木单宁过重,过多集中于腮部,酒体显粗糙,后味短平。第三,Lapostolle Clos Apalta,赤霞珠2007,香气果香浓郁,持久,入口单宁紧致,酒体尚新,酸度略高,平衡,余味中长。在他看来,卡莎拉珀斯托无疑是智利最好的酒庄之一。
( 圣地亚哥一家生产葡萄酒桶的工厂 )
在拜访蒙特斯(Montes)酒庄之前,我们已经尝过了这家著名的Montes Folly,宋传军对这款酒颇为推崇,说它的风格就像金庸笔下的“胡一刀”,刚猛坚韧。蒙特斯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也算常见,旗下的紫天使(Purple Angel)是款很有特色的产品,92%卡曼纳与8%的小维多(Petit Verdot)酿造,是蒙特斯旗下最老牌的系列。等我们来到蒙特斯酒庄,市场总监丹尼斯·穆雷(Dennis Murray)先生带我们开车上山,他指着山坡上的葡萄对我们说:“这片山坡很陡峭,超过45度,所有种植、收获,工人都要系着保护绳索到山坡间劳动,这就是我们种西拉葡萄的地方,也就是Montes Folly这款酒的出生地。我们最开始要种西拉葡萄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是傻蛋,等我们要在山坡上种西拉,他们更嘲笑我们是傻蛋,毕竟智利还没有多少人尝试种西拉。看来我们是双重的傻蛋,所以我们这款酒就叫傻蛋(Folly)。”丹尼斯·穆雷语气中颇为自豪,他说:“这块坡地的产量十分低,每公顷土地才产出4吨,果实饱含色素和单宁,酿出来的酒色泽浓郁。采摘后的葡萄需要用人工分拣,把不合格的去掉,使用法国橡木桶陈酿18个月,产量限制在9000瓶以内。我们的傻蛋是一种品质上乘的葡萄酒。”
蒙特斯酒庄的首席酿酒师奥雷里奥·蒙特斯(Aurelio Montes)认为,高品质的葡萄酒是在葡萄园中“酿”出的,他确信不同的葡萄品种有自己适合的风土环境,并且坚信拉埔山谷是智利最佳的红葡萄酒产地。“好的葡萄品种、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酿造过程的把握是葡萄酒诞生需要的三个重要因素。品种和气候、土壤是相辅相成的。而对于酿酒过程来说,我们要充分尊重葡萄的天然风味,但是也不能对于酿造过程循规蹈矩,配合葡萄所在的不同产区,对葡萄酒进行适当改良有利于更加优质葡萄酒的诞生。”奥雷里奥·蒙特斯出生于智利圣地亚哥,1971年智利天主教大学毕业,主修葡萄酒学,他曾经在智利Undurraga酒厂和San Pedro酒厂担任过25年首席酿酒师,是蒙特斯酒厂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智利曾多次获得“智利最佳酿酒师”奖,在80年代至90年代,他大胆地尝试坡地种植酿酒葡萄,率先开发出智利高端葡萄酒品牌。
蒙特斯酒庄的厂房内,三三两两的工人在修理地震中受损的酒罐,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做准备,接待区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一眼井,与整个葡萄园的灌溉系统相连,从天窗上透下来的日光正好照射在水井上,招待区入口处则是一尊天使塑像,据说酒庄创办人之一的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曾在一起重大事故中看见天使的身影,因此相信天使守护神的存在。但丹尼斯介绍说,整个酒庄主体建筑,包括酿酒车间和酒窖的设计,都来自于中国风水,参与设计的风水师是智利人,但她的理论都是来自中国,比如酒窖中的橡木桶中间都用酒涂成红色,橡木桶呈扇形排列,最重要的是,这些酒都听音乐,酒窖中回响的是格利高里圣咏,丹尼斯说:“我们的风水师告诉我,听好音乐,桶里就会酿出好酒。”
在格利高里圣咏的轻柔回响下,我们品尝了蒙特斯的多种美酒,Montes Alpha M,与Montes Folly齐名的一款酒,比例是赤霞珠(80%),梅洛(10%),品丽珠(5%)和小维多(5%);紫天使系列,Montes Cherub,100%西拉酿造的一款桃红酒,非常特别。Montes Alpha空加拉谷精选系列,当然少不了Montes Folly,最后收尾的是Montes Late Harvest——晚收系列甜酒,50%琼瑶浆和50%雷司令混酿。于庆泉非常肯定地说,我们已经尝到了智利最好的葡萄酒。
在全球著名的葡萄酒杂志《Wine Spectator》中,“Montes Alpha”系列是Best Buy品鉴中的常客。Montes Alpha Cabernet Sauvignon曾获得《Wine & Spirits》杂志评选的“全美国餐厅最受欢迎的智利红酒”称号,Montes Alpha Chardonnay 获得意大利餐饮协会的“World Champion Chardonnay”首奖。最高级别的Montes Alpha M系列在1996年、1997、1998 连续三年获得 Wine Spectator 91分的评价;Late Harvest晚收甜酒也曾在波尔多获奖。
在圣克鲁兹拜会了两家酒庄之后,我们向南来到智利另一个著名产区古力高山谷(Curico Valley),探访这里的云端酒庄(Vina Requingua)。这里的掌门人年过七旬,名叫圣地亚哥(Achurra Santiago),1961年他23岁时来到这个山谷,买下一块葡萄园苦心经营,在酒庄的会客室里,老人向我们讲述了智利葡萄酒发展的历史:“智利葡萄酒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矿业的兴起相关。在60年代到70年代,许多矿主投资葡萄园,他们买下葡萄园当做身份的象征,打马球,酿酒,按照欧洲富人的样子生活。阿连德总统上台之后,这些资本家受到打击,大面积的葡萄园被砍。到1980年,智利的葡萄种植面积仅剩10.6万公顷,相当于1938年水平,同期智利的人口却增长了一倍。皮诺切特上台后,葡萄酒园的生意逐渐恢复。20世纪90年代后,葡萄酒产业得到稳定发展,欧洲、北美投资者进入智利葡萄酒产业,智利葡萄酒产业从此进入现代化阶段。”
云端酒庄的亚洲区经理名叫“南山”,他是一名律师,在北京学习汉语时娶了北京姑娘杨扬,两人随后都投身于葡萄酒行业。南山说:“在智利,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3~18升,相当于中国的啤酒消费量,但智利人一般只消费很便宜的葡萄酒,我从未听到我身边的朋友说他们喝过拉菲,或者想买拉菲,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哪个酒庄的人说,我们这里像波尔多或勃艮第,智利酒庄都强调自己的风土。”南山和杨扬陪同我们参观葡萄园,坡地种植有些地方汽车很难开到,我们要骑马上山,站到山坡上,四下里是1000多公顷的葡萄园,种植着赤霞珠、梅洛、西拉、长相思和霞多丽等多种葡萄。南山介绍说,这个地区离太平洋80公里,离安第斯山脉60公里,海上来的风,可以为此地带来适宜葡萄生长的湿润和凉爽,这是我们珍藏级葡萄酒的高品质来源。
我们品尝了云端酒庄圣地亚哥梅洛干红葡萄酒(Vina Requingua Casa Santiago Merlot Curico Valley)之后,告别圣地亚哥老先生,折返向北,来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在这里,我们要参观圣卡罗(Santa Carolina)酒庄,这是智利国内深受欢迎的一个老品牌,拥有130年的酿酒历史,在国际上,也是智利葡萄酒的代表之一。据说,酒庄的创始人佩雷拉(Dona Luis Pereira)是用太太的名字多娜·卡罗琳娜(Dona Carolina)来命名这家酒厂,以表明自己的爱意。酒厂出口业务代表迪亚戈说,大概是这个原因,圣地亚哥年轻人愿意在酒厂里举办婚礼,婚礼场地已经被预订到一年以后。100多年前,卡罗琳娜酒庄开始酿酒时,周围都是葡萄园,但随着圣地亚哥的城市化进程,酒厂如今已在市区内,周围的葡萄园也早就改建为住宅区了。我们在酒厂里的确遇见了一场正在筹备的婚礼,筵席设在酒窖中——地下是酒窖,地上是一个礼堂,四周的橡木桶储藏着美酒,婚礼将在天气凉爽下来的20点开始,筵席将在21点半以后,预计最高潮会是夜里两点。礼堂正被年轻人布置为餐厅和舞厅,上面是灯火绚烂,地下酒窖里则是一片宁静,迪亚戈带着我们品尝酒庄的几款好酒。
他说,圣卡罗目前管理的葡萄园散布在智利各著名的酿酒葡萄产区,包括美埔(Maipo)、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空加瓜(Colchagua)等地共1000公顷。我们所在的酒窖已经宣布为国家纪念建筑。圣卡罗更投资巨额于装瓶线的设备更新,以空气压缩方式和现代化的发酵设备,生产高品质的葡萄酒来满足全球各地的顾客。所使用的葡萄全部来自于圣卡罗的上等葡萄园,其所萃取出的葡萄液再小心翼翼地移至不锈钢桶中在适当的控温下进行发酵,精选酵母菌可以帮助葡萄愈发显出它独特精萃的芳香与风味。圣卡罗的葡萄酒年轻而色泽闪亮,充满清新果味。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a de Familia家族珍藏系列是酒厂的顶级产品,存放于法国橡木桶中12个月以上,有橡木、香草与黑醋栗香气,余韵悠长。Cabernet Sauvignon Gran Reserva,这一系列的赤霞珠葡萄来自美埔谷(Maipo Valley),浓郁、深沉,有樱桃香气,此酒未经过滤,以维持其自然的沉净与安定。特选梅洛红酒(Merlot Gran Reserva)来自于科尔查瓜(Colchagua Valley)的圣费尔南多(San Fernando)产区,全部的葡萄是完全成熟时以人工手摘方式拮取,在不锈钢桶中与精选酵母菌发酵后,50%的酒液移到法国橡木桶中存储10个月,再与另外50%的酒液混合,裝入瓶中,以汲取其自然散发的香草与肉桂气息。最后,我们品尝了酒庄的VSC系列,三个英文字母套着数字130,寓意这是酒庄130周年庆典,这款酒在国内市场上能够以不到千元的价格买到,散发菌类和可可豆的芳香,有成熟的黑色水果味道。迪亚戈说,酒庄创始人佩雷拉在1875年就把波尔多名种的葡萄根带到了智利,在美埔谷来种植赤霞珠、梅洛、长相思等法国葡萄。而我们所处的这个酒窖,也是当时法国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埃米尔·杜瓦耶(Emile Doyer)设计。
与圣卡罗相比,我们在智利拜访的最后一个酒庄非常年轻,它是位于卡萨布兰卡山谷的Loma Larga,名字可以译为长丘,酒庄属于迪亚兹家族,占地面积700公顷,但只有150公顷种葡萄,这其中还有几十公顷是刚开始种植,葡萄未能用来酿酒。其他地方是树林,与其说这里是酒庄,不如说更像个大农庄,里面最漂亮的建筑是主人迪亚兹(Patricio Diaz)的别墅。迪亚兹在圣地亚哥是个大律师,他乘坐直升飞机往来于城市与农庄之间,他的儿子菲利普担任酒庄CEO。迪亚兹家族在1994年买下这块土地,花了5年搞试验和研究,在1999年才开始种葡萄,葡萄园被严格划分,每块土地适合什么样的葡萄都精心考量,他们是卡萨布兰卡山谷中第一家种植西拉和马贝克的酒庄,也是这个山谷中唯一一个出产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更多的酒庄。他们的第一瓶酒是在2004年出产的,这离他们买下土地已经过去了10年。迪亚兹家族买地酿葡萄有玩的成分,但他们玩得非常认真。2004年他们只生产了1.2万瓶葡萄酒,2006年提高到10万瓶,他们的目标是30万瓶,95%用来出口。
法国酿酒师塞德里克·尼科尔(Cedric Nicole)带着宿醉接待我们,他介绍说,这个农庄是绝对的生态农庄,里面有不少野马,酒厂的酿造罐都是5000升大小,这能保证每一块田里的葡萄都能分开酿造,酒的风味和土壤分析能够对应。“我们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我们决心按照一个小酒庄的模式来生产优质葡萄酒。我们每公顷的葡萄产量最终用于酿造的,不会超过4吨。”
尼科尔介绍,这家酒庄虽然年轻,但已经多次在智利国内获奖,而2007年的6款酒Loma Larga Rapsodia,Loma Larga Syrah,Loma Larga Cabernet Franc等,都在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葡萄酒杂志上获得90到92的高分。Nicole双眼发红,还没有从前一晚的烧烤聚会的大酒中醒过来,他看着我们品尝这家年轻酒庄的年轻葡萄酒,说:“我喜欢这里,我的祖辈都是法国罗讷河谷种葡萄酿酒的,但智利有它的特色,这里的瓶装酒在10年之间出口量增长了10倍,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地方,但酿酒、喝酒都要慢慢来。”■
智利葡萄酒的主要产区
智利是个狭长的国家,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构成了自然的“国界”。其北部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多为高山和沙漠,出产矿产。中部为地中海气候,葡萄酒产区多在这个区域。智利白天光照充足,晚上的气温凉爽,非常适宜种植葡萄。葡萄很少得病,这样好的种植环境,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智利是南美洲的第二大产酒国,产量仅次于阿根廷,但出口量遥遥领先。葡萄园集中在中部的山谷。智利的葡萄酒产区分三个区域,13个产区:分别是最北部的葡萄种植区艾尔基谷(Elqui Valley)和利马里谷(Limari Valley);第二块为中央山谷,也是酿酒葡萄最为主要的产区,细分为8个产区;第三块为南部的伊塔塔谷(Itata)、比奥比奥谷(Bio Bio)和马尔雷考谷(Malleco)。
A北部
产区
利马里谷 Limari Valley
安第斯山上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为利马里河流,也造就了这里名为Norte Chico的湖泊,这里90%为红葡萄。
艾尔基谷 Elqui Valley
这里种有大量的麝香葡萄,传统中,智利的Pisco蒸馏酒用这种葡萄来酿造的。这里除了麝香葡萄之外的葡萄园约有448公顷。
B中央
山谷
卡萨布兰谷
Casablanca Valley
近几年来这个产区出了不少出色的葡萄酒,也是智利唯一白葡萄种植多于红葡萄的地区,好的智利白葡萄酒大多来自于这个产区,特别是长相思和霞多丽,非常清新的柠檬香是它们的典型特征。这个产区位于圣地亚哥和智利主要的港口城市瓦尔佩雷索,共有3693公顷左右葡萄园。
阿空加瓜谷 Aconcagua Valley
这个山谷靠近南美最高峰。1870年这里就开始种植了红色的酿酒品种,这里的红葡萄色泽深,单宁出色。种植面积约1025公顷,红白比例为87/13。
空加瓜谷 Colchagua Valley
这里也是传统的很重要的葡萄酒产区,这里适合于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区内有不少有名的酒厂,多数酒庄都离该城镇不远,以红葡萄最为出色。
卡恰铺谷 Cachapoal Valley
这个山谷的葡萄园是安第斯山脉下最佳的葡萄种植地之一,具有很佳的条件种植红葡萄品种,在这里的赤霞珠能得到圆润的单宁、酒体也很丰满的酒。共有9377公顷左右葡萄园,红白比例为87/13。
美埔谷 Maipo Valley
这是智利最古老的葡萄种植区。这是一个横向的山谷,从安第斯山向下直达太平洋,此区域适合种植不同品种葡萄,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丘陵地带葡萄园是出产智利最佳赤霞珠的地方。葡萄种植面积约有10461公顷,仍在扩大。
古力高山谷 Curico Valley
古力高是智利重要的农业中心地带。葡萄园集中在中央平原和沿岸山脉的山坡上。这里的白葡萄有着较好的酸度,特别是长相思。这里较为温暖的山谷如Lontue出产高品质的赤霞珠。特别是一些老葡萄园,还有一些80年的老树。
莫莱谷 Maule Valley
这是智利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东面的边际为安第斯山脉。最近几年来,此地酿造出了不少优质酒。
圣·安东尼谷 San Antonio Valley
这是个比较小的产区,靠近海边。共有289公顷左右葡萄园,红白比例为40/60。
C南部产区
比奥比奥谷 Bio Bio Valley
比奥比奥谷种植了黑皮诺、雷司令、霞多丽和琼瑶浆等品种。
伊塔塔谷 Itata Valley
这是智利传统的葡萄酒产区,有400年的历史了,这里也能出产优质葡萄酒。种植面积约为10807公顷,红白品种比例为46/54。
马尔雷考谷 Malleco
马尔雷考谷也是比奥比奥盆地的一部分,基本上跟比奥比奥谷差不多,这里出产不错的霞多丽。
智利酒目前基本的级数
Varietal
只列葡萄名称,这是最基本的酒。
Reserva
珍藏级,酒是由橡木桶储存过的,比上面的酒好。
Gran Reserva
极品珍藏,使用更多、更新的桶,储藏的时间较长,素质也更好。
Reserva De Familia
家族珍藏,基本上是某酒庄最好的酒,但不同酒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Montes的Alpha和M系列,Casa Lapostolle的Clos Apalta也属于这个级别。
值得注意的酒庄
Carpora
在许多产区都有自己的葡萄园,品牌有Gracia de Chile, Porta,Augusinos(带胡椒味的佳酿马贝克),曾与勃艮第酒庄合作。
De Martine
位于美埔谷,这一地区的最佳酒厂之一。酒款Gran Familia Cabernet Sauvignon和Legado系列最佳。
Falernia Vina
位于北方的艾尔基谷,因海风吹拂而气候凉爽,海拔高度从350米到2000米不等,适合多种葡萄栽种,品牌包括Alta Tierra 和Mayu。
Haras de Pirque
位于美埔谷,出产带烟熏味的长相思,优雅的霞多丽,顶尖酒Albis相当优异。
Montgras
空加瓜谷设备最新的酒厂,高级的旗舰酒是Ninquen Cabernet Sauvignon,价廉物美的有机葡萄酒是Saleus。
Torren de Paredes
位于Rapel,生产鲜明、活泼的霞多丽,旗舰酒是Don Amedo Cabernet Sauvignon。
Undurraga
位于美埔谷,历史悠久的酒庄,品牌Tessoir Hunter的长相思酒最为出色。
Von Siebenthal
位于阿空加瓜谷的小型酒厂,业主是瑞士人,极佳的 Carabante Syrah,还有 Petit Verdot Toknar。
Valdivieso
大型酒厂,近年的佳作是取材自智利多个产区的Reserva级酒款以及单一葡萄酒系列,Leyda的霞多丽最佳。(文 / 苗炜) 葡萄酒智利酒庄酿酒设备智利总统探访智利中央山谷智利葡萄酒葡萄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