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新:驯化中国的野生葡萄品种

作者:黑麦

​李欣新:驯化中国的野生葡萄品种0( 李欣新 )

1994年,李欣新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凭借微生物酿造专业的文凭,进了中粮集团。5年后,李欣新终于可以系统地接触葡萄酒,那一年,他被公司调入中粮在烟台的酒厂。对于当时的李欣新来说,课本上学到的,只是“糖转化成酒精的过程”,至于如何榨出优质的葡萄汁,当时还没有太多概念。

1999年,中国的葡萄酒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葡萄酒也没有进入日常餐桌。烟台是中国最重要的葡萄产区,然而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兴建了一个酒厂,而在于中粮在葡萄酒产业的尝试。在李欣新看来,这个40%民营股份、60%国有股份的企业即存在着国企的严谨与保守,也有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作为补充。

自2000年开始,这股国有企业的正规性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性相结合以后的生产力,让李欣新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同时他也看到葡萄酒产业也许更适合民营企业来运作,因为它的战略非常长远,像是一种父亲对孩子的爱。

2000年,也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转型期,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已经开始从甜型葡萄酒转入消费干型葡萄酒。李欣新说:“中国的葡萄酒最开始是甜,就包括干酒最开始进中国的时候也是兑雪碧来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它变甜。这些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糖的摄入量越来越多了,所以开始喝干酒了。”

与此同时,云南红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外风投的资金已经到位,云南红的后期目标已经被定为通过资本运作的新平台,这样一来,云南红就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家族企业了。2006年,李家的世交武克钢,又一次找到李欣新,这时的李欣新决定,加入云南红团队。

当然,吸引李欣新的,不光是云南红的市场战略,更是云南的风土和地域文化,李欣新认为,这一特色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玫瑰蜜、水晶,是云南当地葡萄,加上广西的毛葡萄,它们实际上都是野生驯化的葡萄。李欣新说:“有了这些葡萄,酒酿成了具有中国风土的葡萄酒。”

李欣新认为,葡萄酒味道,必须遵从国际上的流通标准,标新立异。几十年来,中国葡萄酒企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如:醇厚感,酒体的丰满,香气的饱满,果香,橡木香。李欣新回想了亲历葡萄酒的十几年风雨,觉得一直从事和葡萄酒相关的行业,也逐渐对葡萄酒有了更深的情感,那一年,李欣新冥冥中觉得这辈子肯定要交给葡萄酒了。

“我觉得我是爱这个行业的,我本身就是对葡萄酒收藏和品鉴非常感兴趣,再加上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参加大量生产,把这个产品带给消费者,把我对红酒的理解通过我的产品让消费者去接受,去感受。”所以,李欣新一直说:“来到云南红是一件幸福的事。”

2009年9月11日,李欣新从云南一路北上,正式接手经营通化葡萄酒。这一年的所见所闻让李欣新格外惊喜:“我看到了中国独有的山葡萄的潜力和特色,我觉得它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山葡萄的原料混合欧亚品种,经过调配、国际酿酒师的指点,通化葡萄酒以山葡萄为基础,开发了一批产品。我们做的干红,能让意大利的客人喝完后还决定带一瓶走,因为他觉得这个口味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很中国。”

事实上,李欣新所提到的山葡萄都是经过野生驯化的葡萄品种,山葡萄皮和籽的比例较高,果肉成分少。过去,东北的小孩偶尔还会到山上采山葡萄吃,东北的禽类、杂食野生动物,也靠山葡萄过冬。现在,市面上能买到巨峰啊、龙眼啊,非红提黑提这种,籽小肉厚,肯定比山葡萄好吃。李欣新补充道,极寒之地,往往有人参、鹿茸这种东西,山葡萄的生长,既需要大气候的合理,又要有小气候的特色,葡萄酒喝的就是它产区的烙印。“我觉得中国也有自己的风土,关键看怎么认识和把握。”

山葡萄的驯化,已经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俄罗斯的酒厂也在尝试。不同的是,通化的驯化分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选择移种,选择茁壮的植株,如山优、山红,都是从山上移种,筛选出来的植株。而这种筛选极其辛苦,又需要漫长的等待,“一旦被选中,植株的表现力极好”。李欣新说:“现在通化零下三十几摄氏度,植株只需适当的填土掩埋,普通的葡萄株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一定冻死了。再一个,就是和家葡萄进行杂交,‘28号’就是杂交出来的品种,比起山葡萄要娇气很多,却别有一番味道。”

独特的风土打造了它独特的个性。山葡萄颜色较浓,有野果的香气,像山枣一样有厚重的浆果香,它最大的特点是酸度高。“我们做葡萄酒的时候,第一要求的就是糖度,没有糖就没有酒精,但是我们会发现,糖度高的时候酸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同时保持一定的糖度又有酸度,那肯定可以酿制顶级的葡萄酒了。”李欣新说,法国酒在顶级大年、糖度达到水平的时候,酸度也还存在。“就像咱们吃水果,最好的水果不完全是甜的,而是酸甜可口的。山葡萄的酸对家葡萄的缺酸是最好的一个弥补。”

通化70年历史积累下来的配方是大资源,想做什么酒,都可以选。目前,通化葡萄酒厂已经尝试了用山寨、野生玫瑰、蓝莓等酿造葡萄酒,甜型酒中,从每升7克糖到150克糖,也就是说,通化葡萄酒的生产跨度很大,一定时间内,完善了适应多种生产的技术水平。

自2010年开始,李欣新决定在3年内,从年产量1万吨增加至年产量10万吨。李欣新认为,目前通化酒厂有这个能力,“从3度的酒做到70度,从4克糖做到180克,从出厂价7元一直做到出厂价1600元的酒。对于一个好的企业,做贵的酒不是本事,只要肯花钱都做得出来,实在不行买瓶拉菲换成我的标呗。做便宜酒就考水平了,既要用纯的葡萄汁,又要控制成本酸甜可口,还有独特的口感,7块钱一瓶,绝对是个考验”。

通化甜型葡萄酒的分类体系,是根据共和国的步伐来定制的,从开国1949,国宴1959,开天1969,开放1979,开元1999,开运2009,越往后糖度越低,越往前糖度越高。干型酒则是根据桶号和星级制定的,它代表不同酒的浓度和酒体的饱满度。几年前,通化葡萄酒收购了一家加拿大的皇家冰酒厂,李欣新不但用它生产冰酒,更拿来做试验。

“通化的葡萄烈酒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李欣新说。葡萄烈酒是白兰地的弟弟,在葡萄烈酒行业里有两个酒很有名,一个是格拉巴酒(Grappa),一个是白兰地,白兰地是法国干邑地区的,它用蒸馏的葡萄存放在熏烤过的橡木桶内完成,蒸馏过的葡萄酒香气不高,酒精却很健康,所以白兰地的颜色是深咖啡色的,同时散发着一种浓浓的橡木香和果香。格拉巴酒,是发酵后的葡萄皮渣做的葡萄酒,通过蒸馏直接饮用。这种酒较烈,但原料毕竟是葡萄,因此也很健康。

李欣新结合了格拉巴酒、白兰地和中国白酒的工艺,用百分之百的葡萄蒸馏,之后通过中国传统的酒缸藏酿,这样使得酒体变得醇厚的同时,有白酒的口感,而不是白兰地一般的药酒口感。

中国白酒大多用缸储存,也是一个熟化的过程,为的是让酒体通过氧化以后变得更加醇厚,橡木桶会增加其他的香气进去,而陶制的缸却不会。缸会让酒体变得醇厚。可以理解为一个水分子和一个酒分子结合成的聚合物,结合得越完善越好,喝起来就越滑越不上头。李欣新把中国缸藏的工艺和葡萄酒酿造的工艺做了一个结合,他补充道:“喝葡萄酒的地区,健康程度一定高于喝粮食酒的地区。”

“在消费者不成熟的情况下,他们会轻易认为葡萄酒应该是甜酒,或是干酒,或是烈酒等等,实际上在欧洲真正成熟的葡萄酒市场,什么酒都有,他们愿意什么酒都尝试一下。”李欣新总是强调,“走法国的路没有什么不对的,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确实比较先进,但是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独特性加进去?我相信当中国的老百姓对葡萄酒越来越了解,达到现在对啤酒的了解水平,他选择甜酒或者干酒是个人爱好,并不存在说谁高谁低。”李欣新坚信,在中国,甜酒、烈酒和干酒不会是敌人,而是兄弟。■(文 / 黑麦) 驯化品种李欣新山葡萄葡萄野生云南红白兰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