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找那么好吃的腌笃鲜

作者:鲁伊

​到哪里找那么好吃的腌笃鲜0( 雷笋烧排骨 )

曹位均能用竹笋做出222种不同的菜。然而,在这位安吉“百笋宴”的创始人看来,最经典、最好吃、最不容错过的笋菜,还是一道“腌笃鲜”。

这道菜,在安吉本地另有其名,叫“咸肉煨笋”,原料与烹饪方法一望可见,可曹位均觉得,这名字却远远不如“腌笃鲜”来得有意境。“腌是咸肉,鲜是鲜笋和鲜肉,放在一起大火烧开,小火慢炖,一开锅,就看见气泡‘笃笃笃笃’地四面冒起来,这样‘笃’上一夜,那个味道,那是不得了。”

笋和猪肉的因缘,人们常常将其归于曾为杭州郡守的苏东坡。但事实上,那首著名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俗加不瘦,餐餐笋加肉”的最后两句,却是附会。北宋一代,虽然养猪业开始发达起来,但猪肉依然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贱物,上层人士热爱的,犹是被戏称为“毡根”的羊肉。东坡先生爱吃猪肉,也爱笋,但却未必会将笋与猪肉同烧。证据,便在他写的一首小诗里。在这首名为《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的诗中,苏轼写道,有人从千里之外寄来竹笋,他的厨子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被眼尖的李公择见到了。来自江南的李公择想必当即露出垂涎三尺的模样,而豁达的东坡也即慷慨相送,还找了个让客人下得了台阶的理由:“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我们家的笨厨子,只会用猪肉烧蔓菁(一种类似萝卜的蔬菜),笋这样的好东西,还是送给你烧好配着香粳米饭一起吃吧。如果他已领略过笋烧肉之美,恐怕便不会如此说了。

但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中,竹笋和猪肉的天作之合,却逐渐得到肯定。林语堂说中国的烹饪有两点别于西方,一是重视食物的“组织肌理”,二是仰仗“味道的调和”,举出的例子,便是竹笋烧肉——“嫩竹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微的抵抗……(竹笋)它不油腻,有一种神出鬼没般难以捉摸的品质……竹笋和肉煮在一起,会使肉味更加香浓,猪肉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它本身也会吸收肉的香味。”而在李渔的笔下,笋与肥肉两种简单原料相烹,不需他物杂之,便可到“其鲜之至”的境界。

如何烧一锅极品的腌笃鲜?曹位均说,要容易,可谓极其容易,要难,却也千难万难。因为所需的原料少,对品质的要求也就更高。咸肉不用说,得是自然风干的土猪肉才有真正的肉香,而用来搭配的笋,更是门道众多。

​到哪里找那么好吃的腌笃鲜1( 安吉“百笋宴”创始人曹位均 )

“上海人做腌笃鲜,讲究用春笋,其实,所谓的‘黄泥拱’,是长在黄泥地里的毛竹笋,即将破土,将出未出时,味道才最鲜美。等到已经露出地面,笋萚呈青色时,笋味便已经苦涩了。”曹位均说。但其实,这却是因为上海本地不产毛竹,毛竹笋只能仰仗外地供给,春季春笋大量上市,价廉且易得的缘故。如果完全以味取,则冬笋的味道,还要更胜春笋一筹。

江苏省科委的刘爱英曾经专门分析过各种竹笋的营养物质含量,结果发现,冬笋的尖部含水率为82.16%,春笋为89.50%,但冬笋的可溶性总糖却是春笋的将近一倍,此外,冬笋的平均粗纤维含量为6.35%,春笋却是9.15%。这便使得冬笋在口感上较春笋更为脆嫩鲜甜,没有春笋常见的苦涩味道。此外,由于冬季气温低,挖出的冬笋也更易保鲜,不像春笋,两三天后便色味皆失。这道理,在北宋和尚赞宁的《笋谱》中便有记载:“见风则触本坚,入水则浸肉硬……采而停久非鲜也。”

​到哪里找那么好吃的腌笃鲜2( 腌笃鲜 )

如果真要给腌笃鲜中的笋排个座次,曹位均说,第一位是冬笋,第二位是产量很少、市面上很难见到的红竹笋和白哺鸡笋,第三梯队,才轮到毛竹的春笋和早笋,也即临安人口中的“雷笋”,上海人口中的“燕笋”。“一是要看笋本身的品种好不好,二是要看笋有多新鲜,这两件事,已经决定了一锅腌笃鲜品质的大半。”

安吉本地产好肉好笋,可是这十几年来,曹位均在外面吃到的正宗腌笃鲜,还是越来越少了。这并不仅是口味的变化。“到后厨一看,年轻厨师煤气灶烧开一大锅水,先把笋焯水,捞出来,和肉一起扔到高压锅里,压上半小时,起锅加两勺味精鸡精,这样做出来的腌笃鲜,全都一个味儿,不对。”

怎样才是对的做法?曹位均说,关键只有两条:不焯水,柴灶慢烧。焯水,是为了去掉笋的涩味,但与此同时大量流失的,还有笋中的鲜味物质。传统做法,是把大锅烧红,不加任何油盐,下入笋块干炒,用高温去掉涩味。等到一阵带有本地人称为“哈气”的生涩热气蒸腾而上时,笋便可以入水烧之。此外,正如浙江德清、双林一带古法烧羊肉的做法一样,做腌笃鲜,还必得用传统柴灶大锅。“要趁着一根大柴火旺时将锅烧开,此后自然而然会变成火力较为微弱的炭火,才有‘笃’的效果。如果是煤气灶,大火时分散不开,四面滚沸,小火时则受热面积只有中间拳头大一块,不够均匀,那就怎么烧,都烧不出柴灶的味道来。”曹位均说。

更重要的,还是时间。曹位均介绍,老上海人烧腌笃鲜,通常都是晚上烧——缘故是农户一早上山挖笋,10点左右带到合作社或市场贩卖,统一装车后运往杭州或上海,到达当地菜市场的时间正好是下午。因此,晚上下班时去菜市场往往能买到当日的鲜笋,而清早贩卖的,却很可能是隔夜笋。安吉本地,也大致是如此习惯。“临睡前烧上,烧过夜,第二天早上或中午吃,笋和肉的原味全烧到汤里,而笋的表面浮出一层白霜,那是好吃得紧。”

虽然对煮的过程津津乐道,曹位均也承认,即便是他自己,如今也很少这样烧腌笃鲜了。2005年从安吉车辆厂招待所厨师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曹位均和儿子在老家孝丰镇上开了家专做竹笋菜的饭馆“竹宴楼”,一度吸引了不少懂吃好吃的老饕专程跑过去大饱口福。可没过几年,儿子就嫌开饭馆太累且赚不到多少钱,“转行做转椅去了”——如今的安吉,办公家具加工是比传统的竹产业“来钱更快更多”的朝阳产业。

饭店关张后,曹位均被安吉的一家度假村聘做餐饮总监,虽然也在厨房里安了口专烧腌笃鲜的传统柴灶大锅,但用到的机会却微乎其微——“除了有活动,提前烧上一大锅,如今谁有耐心在饭馆里等上几个小时吃一道菜?更别说是要烧上十几个小时的腌笃鲜了。”而在农村家庭里,随着年轻一代涌入城市,只余下老弱妇孺,传统的大灶大锅,也越来越没有了用武之地。也许要不了多久,腌笃鲜也就只是个传说罢了。■(文 / 鲁伊) 好吃美食烹饪技巧春笋笋腌笃鲜那么

上一篇: 淡处的真味
下一篇: 好笋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