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巷不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冯健
几年前我还租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选地儿的时候,发现胡同牌旁边还有个牌子,叫“此巷不通”,感觉这里应该有我喜欢的一种安静。胡同的尽头正对着的是一个小院,门口一大爷端着碗炸酱面。我忐忑地问:“大爷,这路通么?”大爷没好气地说:“爷们儿,你没看见胡同口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吗?难道它是吃干饭的?”得了,就租这儿了。
胡同的生活还挺好,只是在春天晴好的周末,在院门口躺着晒太阳的时候,总有一些带着外国友人的北京小妞、带着外地姑娘的北京小伙或者没人可带只带个相机的小文青问我此路通不通。开始我还觉得“为人民服务”的感觉不错,不过后来发现总是回答相同的话真是烦不胜烦。和大爷比较熟识了,他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这里一直就是个死胡同。早先的时候,人们来到我院门口,一看没了路,话也不说,扭头就走。打十几年前,胡同口挂上了个‘此巷不通’的牌牌,这问路的人就真是多了去了。”
有一次,我跟大爷一起晒太阳,一个小伙儿载着个姑娘开一辆没安消音器的敞篷跑车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轰隆隆之势开到巷子尽头。大爷只对他说了三个字:“退回去。”接下来,那个小伙子便灰头土脸地开始了他的倒车之旅。如果说他进胡同用了30秒,我看他倒出去用了30分。胡同里还有一个也爱在院门外晒太阳的,为了挡住爱往胡同深处的探秘人,专门训练了一只狗,来了生人就到他们面前闻一闻、叫一叫,试图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刚开始还有些威慑作用,没想到日子长了,周围的人都知道这狗不咬人,还爱吃点儿稻香村的泥肠,来看的人反而增多,还有带狗相亲的。
说起离开不通巷,我还是很伤感的。一次,我听到胡同外隐隐约约地有吵闹声,就赶着出去看热闹。刚迈出院门,就不知是绊了别人还是别人绊了我一下,接着又跟几个人撞到了一起。等我清醒的时候,发现不远处三四个人正把一个人压在地上,原来他们在抓小偷。其中一个过来说:“谢谢啊兄弟,你帮我们绊住了小偷。”我突然有点儿飘飘然地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事情的斗转星移是在他们把小偷往回押时,我的目光不经意与小偷对接,那冷森森的凶光一闪,至今让我难忘。旁边细心的邻居说:“小伙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还是快搬走吧。”
不通巷让我在几秒钟无意间成了一个英雄,但是在接下来的无尽日子里,我却成了一个狗熊。前一阵子,我又重访了这个巷子,狗已经变成了三条,只是没看到吃面的大爷。我常常想,要是小偷奔跑到路的尽头,遇到了大爷,会发生什么情形呢?大爷一边漫不经心地吃面,一边说:“爷们儿,你没看见胡同口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样的凶光永远无法在大爷的气场中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