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

作者:王星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0( 古董车馆展厅一角 )

对汽车爱好者来说,上海汽车博物馆无疑是一个谋杀相机的存储卡和电池的胜地。开馆于2007年1月17日,位于上海近郊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博览公园内,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上海汽车博物馆至今仍占据着“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博物馆”的地位。其中以“真品珍、豪车贵”著称的古董车馆尤其引人注目,馆中展品包括由美国黑鹰集团借展的40多款经典车型,包括自1900至1970年20多个著名汽车品牌,华丽的名字从劳斯莱斯的“幻影”系列、凯迪拉克的62系列、捷豹E型车等等,以及罕有人知、但当年售价相当于劳斯莱斯两倍的海因·威洛克斯V12型车。

那些几乎本身已经成为货币符号的豪华古董车自然是最容易吸引观众的,不过,正如上海汽车博物馆馆方在开馆致词时所表示的,上海汽车博物馆更重要的使命是“力争用公正的视角讲述汽车发展历程”。位于二层的古董车馆不过是博物馆内目前已开放的三个馆区之一,另外两个馆区分别是一层的历史馆和三层的探索馆。

所谓历史馆,是几乎所有介绍汽车文化的博物馆所必备的,可以预料地,以几个木轮子开场、以第一辆获得专利的汽车“奔驰一号”掀起第一个高潮,汽车发展史初期的技术竞争以福特大名鼎鼎的T型车以及前后应运或悖运而生的几个型号作为见证,经历过从方盒子到抛物线的变化后,展台上汽车的外观也如同展板上介绍的汽车速度的提升一样突然令人眼花缭乱。上海汽车博物馆的解说词对历史馆的介绍是:“将汽车发展历程中各个重要阶段整合为八个主题展厅,通过精选的二十余部经典代表车辆以及重要事件的介绍,展示世界汽车发展的历程,反映了汽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古董车毕竟是一种本身形象太引人注目的展品,为这样一批流光溢彩的大家伙安排一条能够避免观众注意力跳跃、足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的展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展出的古董车都以几乎完全不设防的开放姿态矗立在展台上,于是更便利了它们成为纯留影式拍照的布景,它们所在展厅的主题往往被忽视在取景框之外,即便是雪铁龙2CV这样当年最朴素的国民车在这种氛围中也平添了几分明星风范。

探索馆是目前三个馆区中最晚诞生的,直至2009年12月18日才正式对公众开放。汽车探索馆的展示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汽车基础知识、汽车设计与汽车制造、游乐体验三个功能区,共有十余个实物及机械演示展项、二十余个多媒体互动体验展项。一辆大众POLO的实车分解模型在馆区中颇引人注目,全车各个部件依照“黑客帝国”式的瞬间爆炸凝结风格以细线悬挂在半空,近乎艺术装置的效果倒使它成了能体现上海汽车博物馆展示设计核心理念的代表,即“平衡——经典与时尚、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

POLO的实车分解模型是大众汽车公司特别提供的。这不由让人想起上海汽车博物馆第三层原本更多的可能功能。2007年开馆时馆方的介绍是“内部展示空间分为历史馆、技术馆、品牌馆、古董车馆四部分”,其中技术馆和品牌馆将于二期建成,“品牌馆由6~7家品牌分馆组成,让国内外著名整车厂商各自讲述其品牌的历史和文化……使参观者体验不同品牌的独特内涵”。虽然上海汽车博物馆自筹建起就表示展馆的日常营运都将“独立于汽车厂商之外”,不过汽车毕竟是种工业乃至商业味道更浓重些的藏品,为了收集展品,筹建阶段馆方就曾派出人马分赴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和各大汽车品牌总部沟通,通用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各大品牌厂商拿出了部分珍贵藏车以及史料以示支持。几年过去,如今的探索馆应该就是技术馆最终成型的结果,而品牌馆目前还不见动静,倒是借着毗邻定期举办上海进口汽车展会的会展中心之便,一些刚从展会展台上下来的品牌车或概念车可以直接开进博物馆,成为临时展品供公众参观。另一方面,博物馆中的凯迪拉克、劳斯莱斯等古董车也会在展会期间开出博物馆,以真正的活动中的汽车的姿态出现在路面上,与它们在展会中的年轻后代遥相呼应。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1( 历史馆探索与诞生展厅 )

与历史馆中的木车轮一样,探索馆同样可以预想到有的陈列是关于环保和新能源技术的。对于这部分技术类的陈列,去过的人似乎褒贬不一。然而,经常会被参观者忽略的是,上海汽车博物馆从内到外本身就是一系列高新技术实践或意象的聚合体。上海汽车博物馆共有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及两个夹层,其空调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该系统对博物馆内的机电设备进行信号采集和控制,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为增加展览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冲击效果而使用的19台多媒体投影机也堪称业界的顶级产品。很多资料影片原本只有黑白两色,为了和展板上泛黄的照片融为一体,特地利用投影机的专业色彩处理技术将黑白两色调整为仿真的泛黄旧照片颜色。反映福特T型车量产情景的120英寸的大投影幕则使用了6台投影机以图像拼接技术、边缘融合技术实现。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建筑由德国IFB公司和同济建筑设计院完成,贯穿的理念是“空间的沟通与融会,视觉的穿透与交流”,使用了大面积上下贯通的共享空间。建筑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的通透玻璃,使参观者能同时享受到外围公园的自然景观,同时建筑形态上也采用了富有寓意的设计,一般认为是“采用了大量流动的曲线,象征汽车高速状态下的运动轨迹,体现汽车博物馆的运动性主题;建筑外观酷似叠加的书本,隐喻博物馆的知识趣味与文化品位”。■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2( 捷豹Etype )

红旗CA-72型(1959年)

由于其稀缺性及其特殊历史价值,该藏品成为上海汽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9年7月1日,CA-72型红旗轿车的制造项目正式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实施。编号“CA-72”中的“C”代表中国,“A”代表第一汽车制造厂,“7”是轿车的固定编号,“2”则是指这是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二款小轿车。诞生于一汽的第一辆中国国产小轿车是1958年的东风,编号为“CA-71”,当时一汽的口号曾是:“乘东风,展红旗。”

在设计上,CA-72型红旗轿车参考了奔驰轿车、吉林工业大学收存的1955年型克莱斯勒“帝国”C69轿车等。1959年5月,红旗轿车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当年的造型设计师程正回忆:“领导强调,我们的车身造型必须保持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但是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民族风格究竟怎样体现,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概念,甚至一提到民族风格就立即想到故宫博物院的一切:龙、凤、云纹……结果使汽车内部看起来如同故宫博物院,让人哭笑不得。从此以后,我们把民族风格的探讨转向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形式。”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3

1959年10月1日,10辆崭新的CA-72红旗轿车在北京的国庆庆典上登台亮相。从1959至1964年,CA-72总共生产了206辆,被频繁使用在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中。乘坐红旗车成为当年外国政府首脑访华的三个最高礼遇(见到毛主席、住进钓鱼台、坐上红旗车)之一。1966年,CA-72替代车型CA-770正式投产,CA-72退出历史舞台。

宽大的折扇形进气口、宫灯式尾灯、司南形轮罩,这些中国符号成为红旗的标志性特征。其他中国式装饰包括:方向盘中央及后尾标以纯金打造的向日葵造型,仪表板使用的福建大漆“赤宝砂”涂装,座椅及门护板选用的杭州“都锦生”云纹织锦,顶棚使用的丝织面料等。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4

最早的CA-72翼板一侧设计有并排五面小红旗,代表“工农商学兵”。两年后,设计者遭到批评,说设计成五面是反动的,应改为三面,代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1965年,全新的CA770三排座轿车送到北京,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看后,建议把三面红旗的侧标改成一面红旗,表示毛泽东思想这一面大旗。“文革”期间,彭真的罪行之一就是“妄图砍掉三面红旗”。红旗CA-72型的造型设计师程正也因此受到牵连。此后红旗车所有车型上的侧标又都改回三面红旗。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5

凯迪拉克62系列(Cadillac Series 62,1957年)

Series 62是凯迪拉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轿车系列,很多收藏家都以拥有这样一辆车而自豪,说它是一个车系并不为过,因为它的生命周期从1941年一直延续到1964年,总共有五代车型,虽然底盘和发动机保持着相对稳定,但造型上每一代几乎都是彻头彻尾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凯迪拉克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好莱坞明星对它十分痴迷,譬如“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和玛丽莲·梦露都曾买过不止一辆。歌星布鲁斯·斯普林斯廷甚至创作过一首《粉红色凯迪拉克》(Pink Cadillac),凯迪拉克就此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

上海汽车博物馆所藏这辆粉红色62系列凯迪拉克也有一段与好莱坞有关的身世。它的主人是20世纪50年代在好莱坞红极一时的影星珍·曼斯菲尔德(Jayne Mansfield)。这位胸围大于臀围的影星因为性感的身材而名声大振,代表作有《为我亲吻他们》、《狂欢》等。和其他明星一样,她也以拥有一辆粉红色凯迪拉克为荣,不幸的是,她在1967年死于一次惨烈的车祸,这辆车也流落到收藏家手中,最终被黑鹰集团收购,现陈列在上海汽车博物馆。

凯迪拉克“拉塞尔”(Cadillac “LaSalle”,1927年)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6

凯迪拉克品牌几乎妇孺皆知,但其副牌拉塞尔可能只有极少的顶级车迷才知道。上海汽车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辆。1927年3月,拉塞尔诞生,这是一款敞篷跑车式的小凯迪拉克,它的定位和售价填补了别克和凯迪拉克两大品牌之间的产品空缺。拉塞尔改变了以往汽车设计师都是工程师的惯例,是著名设计师哈雷·厄尔(Harley Earl)设计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当年的广告语是“在平凡中找回自由”(Refreshing Freedom From The Commonplace)。与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方盒形汽车不同,拉塞尔有着曲线优美、更长也更低的车身外形。引以自豪的亮点包括双侧备用轮胎、Buffalo金属车轮、可折叠的敞篷座椅和彩色的遮阳蓬等

拉塞尔名称的来源据说是为了纪念底特律的开拓者雷内·拉塞尔,而现有资料中普遍认为底特律的创立人是法国贵族凯迪拉克。这种微妙的背景透露出当年拉塞尔作为凯迪拉克品牌下的一个系列的独特定位。一般认为,拉塞尔车型的诞生是对于凯迪拉克家族的一次重新定义,代表了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凯迪拉克精神,所谓“开创、冒险、斗志昂扬”。拉塞尔曾以首度驾驶飞机成功横渡大西洋的美国人林德伯格作为代言人,该系列车型从1927年一直生产到1940年。

海因·威洛克斯 V12型(Heine Velox  V12,1921年)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7上海博物馆另一镇馆之宝。海因·威洛克斯不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汽车品牌,更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汽车公司,它的创始人海因是一位只受过5年正规教育、从事钢琴生意的商人。这位商人对汽车一直情有独钟,为了圆自己的造车梦想,他用从钢琴生意上赚来的大笔资金买下了一间钢铁制造公司并将其改造成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博物馆所藏这辆海因·威洛克斯V型12缸豪华汽车正是该制造厂在1921年生产的。当时这款车只生产了5辆,售价高达2.5万美元,这一价格是同时期劳斯莱斯汽车售价的两倍。这辆车上运用了很多当时先进豪华的配置,例如车身外壳上采用了高反光度的“钢琴漆”,车身内多处使用华贵木质结构,沙发和方向盘也使用昂贵材质,同时它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四轮液压助力刹车系统的车型。目前这一车型全世界只剩这一辆。

福特S型车、T型车、A型车

(Ford Model S、Model T、Model A,1903年、1914年、1927年)

福特T型车几乎是所有与汽车有关的博物馆中的必备展品,上海汽车博物馆也不例外。有趣的倒是在上海汽车博物馆中可以同时看到福特的S型车、T型车和A型车。作为T型车的前辈与后继,不了解S型车和A型车很难对T型车在福特公司历史乃至汽车历史上的角色有正确的了解,恰如谈起清史只知道康熙而不知道顺治、雍正多少会显得有些滑稽一样。

早在1903年亨利·福特创办福特汽车公司到T型车问世之前已有数个车型和原型车被制造。虽然起始编号是A型车,但是从A型车到T型车之间并没有19个型号。紧列T型车之前的是福特S型车,也即N型车的升级版。N型车是在A、C和F车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轻型敞篷车。1907年,福特汽车公司把几乎全部生产能力都集中在极为畅销的N型车上,而研发部门则一分为二,一部分专门负责开发N型车的两种改进型车R型(双前座)和S型(双后座),另一部分人则继续开发新一代的车型——T型车。

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有一辆1914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于1908年10月开始生产的福特T型车可以说是最早的国民车。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在1913年亨利·福特首次将流水线生产引入汽车工业后,T型车便成为第一款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因此T型车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曾一度低于300美元。除排列序号外,T型车的得名据说还有另一个典故。在手工打造汽车的年代,制模技术不是很成熟,模具也不能承受硬度太强或是厚度太大的铁板或是钢板,压床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施压重力。相对而言,使用铁板或是钢板成本也高,整体重量也不适合车辆的马力配置,福特公司后来选择了使用锡片来做压模再进行焊接与组装,大大降低了材料与生产成本,产量也快速增长,所以T型车又有绰号“Tin Lizzie”。福特基于“为全世界大多数人造车”的理想,首创了工人日工资5美元/8小时的标准(当时一般是2.34美元/9小时)。福特的工人工作两个月,就可以买得起一辆T型车。直到1927年夏天停产,T型车19年间一共售出了1500多万辆,它使美国真正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上海汽车博物馆:不只是古董车8早在1903年,福特就生产了第一代A型车,这也是福特历史上生产的第一款车型,作为早期的探索型车型,第一代A型车在1905年就结束了生产。由于某些原因,T型车的下一代产品并不是U型车。1927年,福特公司推出了A型车,公司将其解释为与过去诀别,“A”寓意着新的开始。此时,福特的竞争对手克莱斯勒公司的第一辆普利茅斯汽车倒是被命名为U型车。T型车确实是福特公司历史上的一个神话。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的汽车消费者开始倾向于花更多的钱来买具有更多新颖款式和配置的车辆。激烈的外部竞争和不断下滑的市场占有率使自负的亨利·福特被迫意识到应该重新审视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1927年10月,福特推出了第二代A型车。此车型是由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德赛设计的,工艺精湛、技术先进、性能卓越、外观精美,并且提供了4种可选颜色。该车的推出没有令福特和他的车迷失望,使福特从雪佛兰手中重新夺回了汽车销售量的头把交椅,是福特公司历史上继T型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至今在许多美国电影中还能经常看见它的身影。此外,一个微小但并非不重要的细节是:A型车也是第一辆使用刮水器的量产车。

(文 / 王星) 博物馆只是上海汽车历史福特t型车上海汽车博物馆福特古董车红旗轿车汽车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