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艺人”刘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刘江 )
2010年,北京电视台有3部“广告特征剧”——《黎明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金婚风雨情》。何谓“广告特征”?有点像个赌局,电视台购完剧后要内部打分,预测收视率。他们与广告商有个协议,如果收视率能达到某个点,广告价码就要高于该时段的平均价,否则电视台就要负责损失。当然,大量的电视剧并不敢这样赌,这一切都建立在电视台对这部剧的信心基础之上。
这三剧戏中的前两部都是同一个导演执导的。他叫刘江,厚积之后的薄发让刘江迅速成为很抢手的导演,档期排得比一线明星还满。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为《风语》做完后期,紧接着又要上新戏《策反者》。
刘江没有导演这个职业的常见特点:自恋和爱表达。我见到他的两次,他更多是在询问记者对他作品的批评,对其他电影、电视剧的看法,似乎吸收欲望更强烈一些。“真理不用你拍成电影,它就在那儿呢!不见得非要通过电影电视剧说一个哲理,不过是成人的游戏。我不明白什么样的表达能值几千万。”刘江举了希区柯克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小故事。记者问希区柯克:“这些经典商业片都是你想拍的吗?”希区柯克说:按照我的性子就不是这些电影了,这是我为观众做的蛋糕和点心。李安也曾经说过:电影的本质是观众,为了观众,导演把自己放一放。刘江特别认同这些见解,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手艺人”,和做皮鞋的没区别,把每一个段落弄通弄有趣,弄得形式完美,他就能从手艺中获得畅快,而他最反对的是将艺术挂在嘴上。
可同时刘江又是反对唯收视率论的,尽管他是其中的受益者。通常电视剧的收视率在5%左右,《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北京台达到了单集16%,是近些年来该台收视最高的电视剧。“广告商也不傻,老年人是没有审美底线的,我爸我妈看的那电视剧……我简直一眼也看不进去,把老头老太糊弄了的收视率没用,更重要的是要拍有影响力的戏。”《黎明之前》就是他个人眼中有后续影响力的戏,收视人群的年龄段为22~44岁,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播完之后还有人讨论。
有一次吴秀波开玩笑说:“如果刘江肯减肥,就没我什么事了。”刘江的耳垂很大很翘,坐在那儿渊停岳峙如尊弥勒佛,实在看不出当年英俊小生的影子。但他的确是电影学院88级表演系毕业生,和许晴、蒋雯丽一班,而且是在没有参加三试的情况下破格录取,原因就是外形俊美,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那届男生的歪瓜裂枣太多了,我就脱颖而出了,往那一站就行了。”
( 电视剧《黎明之前》剧照 )
童年时刘江做的是作家梦,作文成绩屡获第一名,远超第二名许多分。他的理想是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小说,把邻居小孩为他背黑锅的故事添油加醋写成5000字寄出去,《少年文艺》的规矩是3000字以上的稿件会退还本人,因此,他总能收到退稿信。他总是赶紧把信藏起来,心里一阵阵失落。
考大学前,刘江在剧组里干场记。1988年,刘江很不幸地得知,无论是中戏还是电影学院,都只招表演系。那届很邪门,整个北京电影学院只招了15名学生,全部是表演专业。他只好考表演,三试时发高烧,四肢无力,中戏的老师当着别的考生的面,把药递给他说:“别报电影学院了,我们要你。”电影学院也以录取为饵劝告他不要报考中戏。在老天爷的帮助下,他没有暴露最弱的一项——表演,混进了电影学院表演系。
( 导演刘江在给演员说戏 )
上学的时候,刘江能逃课就逃课,能不交小品就不交,硬是混过了4年,他解释为自己太过晚熟。那时隐约有个念头:等到年纪大了,大不了当导演去。果然,毕业后,他一部戏也没演,工作也没落实。恰好东方歌舞团的走穴小分队缺个男歌手,他补上跟着去南方小城市唱流行歌曲去了。
回北京后,刘江在台湾饭店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驻唱生涯。为了每晚100块的收入,忍受着对刘江来说是种巨大痛苦的表演。若干年后,每天晚上一到九十点钟,他就开始犯恶心,那就是当年上台前必须要到厕所呕吐留下的后遗症。他的自尊心很强,歌厅里客人的眼光让他感觉到了不受尊重,但他又急需挣钱孝敬父母。同时他的文学梦也隐隐作怪,老狼当时大红大紫,刘江以为自己也能写首歌词,毙了《同桌的你》。
终于有一天他回老家湖南,电视上重播《北京人在纽约》,看得他如痴如醉。“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就因为一直在歌词的海洋里折磨自己,一定要写出能够表达我感觉的作品,但表达不了。看《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我觉得影视的魅力把你的感受全都表达出来了,对生活的理解,对爱恨情仇。那感觉就是你饿极了时喝了一碗特别甜美的粥,又不伤你的胃又很好消化,又可以弥补你的饥饿感。那个时候开始,我下决心一定要当导演,别的我干不了,只有这条路。”
下定决心后他去了西四的电影书店,惊奇地发现:上学时这里还是两层楼,毕业时就出租了一层卖五金,现在则只留下一个柜台,正在甩卖电影书籍,他把上学时所有逃课的课本全买了,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他称之为“回炉”。
那两年半刘江没有工作,完全靠他当演员的妻子王彤养活。“基本没有生活来源,确实吃了两年软饭,冥冥中就有个概念,我觉得我能成。我知道我在磨刀,我自己觉得我是这块料,但所有人都不觉得。”
他妻子除外,无论他发表个什么见解,她都叫好。上学时刘江总是听别人讲话,这两年多时间他在家拉片,就是用暂停键一格格地看经典电影,学习怎么分镜头。他说,突然有一天,他一通百通了,对任何事物都有了一番见解。他像学成绝世武功的大侠一样下了山,开始和各种同行抬杠,把所有朋友都得罪了,思想成熟的代价是头顶白了一圈。
1999年,他终于有机会做副导演,自己也写剧本,赚到了第一笔收入——9000元。中间也上过不少当。有一次写了个剧本《犯罪嫌疑人》,原本片方答应让刘江当导演,交稿后人家反悔了,本子交给别人拍不说,还欠了他一半稿费,借口说剧本有问题。后来剧组出现了贪污案,必须有10万元走账,这笔钱又从天而降到了刘江手里。
2003年,经过韩三平的秘书吴宏亮,刘江怯生生地坐到了韩三平办公室里,拿着他的剧本《铁血青春》。韩三平说,我只跟两种人合作,一个是没拍过戏的,一个是已经成名的。没拍过戏的我就给你一个机会,拍砸了你就别混了。
成品让资方满意,但运气不佳,2004年警匪剧不得进入黄金时段,这戏没怎么播出。2005年刘江又拍了《岁月》,涉及官场纠葛,权力交替人物之间最真实的算计,广电总局机关人手一套《岁月》的碟,但正因为真实,不敢把它放到社会上。为了通过审查,刘江还拉队伍补拍了一集。从此之后刘江想明白了:电视剧就是要类型化。“它终究是一个娱乐,别给国家添太多麻烦,省得他们觉得我们在添乱,大家伙高兴了愉悦了也挺好。”谍战、家庭伦理,什么商业、什么大众,他就拍什么。
“站在审查官的角度,你毕竟是大众传媒的一个从业者,确实应该要弘扬一些正面的价值观。斯皮尔伯格也会有两个频道,他拍那种商业片的时候一定是充满了阳光,再惊险最后一定是充满阳光,文艺一点儿就是《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从我目前阶段,希望拍得更大众一些。可能你得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可能你的自我得往后放放,更多的是一个老少皆宜,然后南北通吃。”
中间刘江还穿插过一个电影《即日起程》,300万元的微型投资,范伟主演的喜剧。韩三平看完很有信心,第一个念头是放在2008年8月18日这个档期。刘江害怕奥运会期间没人看电影,犹豫了。结果奥运会期间只有《十全九美》一个电影,卖了5000万元的票房。韩三平预测《即日起程》至少3000万元票房,同期的《画皮》八九千万元票房,于是放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结果《画皮》是该年度营销的最佳案例,获得了2.4亿元的票房,年度的前三名。席卷了整个档期,占了95%。同期的《保持通话》也很惨淡,《即日起程》更别提,在影院的排片很糟糕,都安排在小厅,想看也买不到票。
拍《即日起程》之前,刘江一直憋着做电影,不甘于当个电视剧导演。惨败后他踏实了,他说:“在电视剧这个市场里,你的努力能见着响,能看见回报。因为市场比较健全公平,没有那么多黑箱的东西,任何一个人做事如果有回报的话就会特别努力去做,见不着回报看不到希望就不会努力去做。现在各大卫视的竞争,它真是要好东西,你真的是把品质弄好之后,他们真是给你好处。”
蹚过电影、电视剧的河流,刘江终于感受到了深浅。他拍《媳妇的美好时代》是为了报资方的知遇之恩,所有演员都在他设想范围内,唯独不熟悉的柏寒,那时投资方希望换一个更具知名度的女演员,但柏寒自己把戏服都买好了,刘江认为那样太伤害老太太了。聊天后他发现柏寒是那个年龄段最有文化的女演员,对手艺、对行业的理解深度出乎他的意料。直到戏快拍完,他才知道,柏寒是他大学老师的妻子。
《黎明之前》也是这样,所有的电视台都不看好,谍战剧泛滥成灾,可刘江坚持认为它的气质不一样。正因为有之前失败的经验,刘江才能找到商业剧的规律:别装进去太多批判意识,在形式美的前提下让作品自由生长,然后就是——等待运气降临。■
(实习生方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 / 孟静) 爱情电视剧谍战电视剧剧情电视剧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韩三平家庭电视剧黎明之前刘江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