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美国航母来还是看J-20飞?
作者:宋晓军( 由上至下:美国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卡尔·文森号”和“里根号” )
2010年最后的几天里,我常常被两拨人询问。一拨人问的是美国海军的3艘航母什么时候来东亚,另外一拨是问中国相当于美国F-22隐形飞机同代的隐形战机J-20什么时候能起飞。对于前者,我只能告诉他们,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前几天号称要来东亚的“里根号”航母12月28日还在母港圣迭哥并有两支著名的橄榄球队的球星在舰上聚餐呢。对于后者,我会说我与他们一样,期待着让美国《航空周刊》、《时代》和《连线》杂志争先猜测报道的J-20最好能在1月9日这一天从成都的黄田坝机场飞上蓝天。
在国内媒体争先报道美国将派3艘航母来东亚的时候,我就在网上看到了众多的军事迷在议论成都飞机制造公司黄田坝机场停机坪上出现的模糊不清的J-20照片。那么这些军事迷为什么不热心等美国3艘航母来,而是等着看J-20飞呢?首先,作为资深的军事迷他们早就计算了在朝鲜的周围美、日、韩战斗机的部署密度。一艘“华盛顿号”航母上的舰载机加上在陆上机场的F-22、F-15、F-16陆基战斗机将近上千架战斗机(日、韩的空军基地加上关岛基地),就其部署密度而言已经足够了,从战场容量看已经没有必要再派航母来朝鲜附近海域了。其次,他们知道冬季的黄海和日本海受季风影响海况并不好,航母的舰载机起降的难度较大,因为为了保证舰载机起飞和着舰回收的安全性,美国海军对航母甲板的运动幅度有专门的规定。比如当舰载机着舰时,航母的纵摇不得超过2度,横摇不得超过7度,舰艉下沉不得超过1.5米。此外,在舰载机起飞时,也规定了舰艏不得过度下沉,因为舰艏每下沉1度,舰载机起飞滑跑的速度就必须提高20节,而航母上的C-13蒸汽弹射器在舰载机90多米的滑跑行程中为舰载机提供的助推力是有极限的。第三,即使是美国真的要派3艘航母来仅仅以表示一种政治姿态和军事压力,在其国防部长已被邀请于1月9日访华的情况下,从政治和外交层面上看也不合适。
相反,对于中国自己的J-20军事迷们却充满了兴趣。据说与当年J-10战斗机的第一次起飞一样,有很多军事迷“线人”从2010年的最后一个周日就在机场外的一座小楼的顶上拿着各种观察照相器材等待了。而在互联网上的各个军事论坛和QQ群,更是充满了军事迷们的专业分析。比如他们根据模糊的照片飞机旁边的一辆已知尺寸的卡车,先画出卡车的线形图,再根据视角修正推测出J-20的尺寸。比如他们会根据F-22的隐身气动设计来推测J-20的隐身设计特点。他们认为,J-20在外形设计上尽量避免交界面呈直角(以限制反射角)及设计最小尖角(减少机体角)等方面确实下了一些工夫,但是与F-22相比,主翼结构、鸭翼、腹鳍的存在或多或少对隐身性能有不利影响,如果处理好或许能与F-22相媲美,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有差距。有意思的是,很多军事迷对美国专业媒体的报道有一点是很不认同的,这就是很多美国媒体在报道J-20时,都强调了美国的同类飞机F-22的验证机YF-22、YF-23在1990年时就亮相了,而形成作战能力和量产是在24年以后,因此他们的推测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去年在国会听证时判断的一样:中国在20年内不可能制造出与F-22一样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对此,中国的军事迷认为,美国1990年亮相的YF-22和YF-23只是两家公司竞标F-22的验证机,后面还要经过竞标、立项、军方投资等一系列程序,而F-22真正的原型机是在1997年才首飞的。因此美国专业媒体不能因为他们推测J-20在外形上很像YF-23就认为J-20是验证机。为此军事迷们根据J-20的涂装,结合中国军事装备的研制程序并综合了一些他们获得的所谓“内部消息”,认为J-20就是中国第一代隐形战斗机的原型机。同时他们坚信,以目前中国航空研制团队中大都是“70后”和“80后”的年轻人这一点,J-20一定会在2020年前定型量产并形成战斗力的。而这也是他们期盼J-20能在1月9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那一天从成都起飞的真正原因。
年末岁首之际,你是等着美国航母来还是等着看J-20飞?在军事迷看来,更像是判别你是否是一个真正军事迷的标准。一位前往成都的年轻军事迷在论坛里说,如果你天天等着美国3艘航母来东亚,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被媒体引导的军事迷,你就别来成都看J-20首飞了,你最好还是进电影院看《让子弹飞》吧,因为那部电影里或许有你更需要的情怀。■(文 / 宋晓军) 还是航母武器装备军事美国美国军事20舰载机军事迷歼-20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