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恋爱十年,也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

作者: 施歌

哪怕恋爱十年,也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0

不知从何时开始,“亲密关系”这个带有学术气质的词,逐渐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另外一个同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词叫“原生家庭”。

比起无法选择的“原生家庭”大概率勾连着心酸和悲苦的故事,“亲密关系”被提起时,话题稍显中性一些。是否要走入一段亲密关系、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相处,至少是一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事。而能动性就意味着,不管这段关系维持了多久,最终都有崩盘的可能性。

尤其在卷也不是躺也不是的当下,有恰好的运气遇到他,又有足够的心力维持好这段关系,并不容易。

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讲的就是两位文艺青年从热恋到渐行渐远,曾经互为“灵魂伴侣”但最终这段关系难以为继。对这种“badending”的一种简单理解是,日复一日、柴米油盐的生活,消耗了两人之间爱的感觉。但其实,在男主的自由摄影师朋友离世时,双方“底层价值观”的不同就明显暴露了出来。这位朋友生前选择自由职业,投射了男主对未能选择的路径的期待,而女生当时的反应在男生看来略显现实。

这种暴露只有在时间的作用下才会出现。如果没有经过社会捶打,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深处最为坚持、姑且能用“价值观”来形容的东西,可能未必会看得那么清楚。两个人能否接受异地恋、彩礼到底要多少、成长的步调是否一致,这些潜在的分手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价值判断的体现。

感情行至深处,两个人要共同面临的事情也就更多,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些亲密关系里的隐患,是对双方感情的压力测试。实际上,“家里事情谁做主”这种基础的生活问题,表面上是观点的不一致,背后还暗含着一种权力关系—不愿意屈服于另一个人的力量,这才是很多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得更加充分的时代,若压力测试的结果没那么乐观,离开这段感情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当前很多社会服务都在朝着“单身友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也许孤独,但两个人未必更加精彩。老话早说过,“话不投机半句多”。

老话还说“感情需要经营”,现阶段这句话仍然是有道理的,只不过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隐忍和退让,而是采取合适的方法在亲密关系中保留自己、让自己成长。

一位正和妻子接受婚姻咨询的采访对象告诉我们,他的咨询师曾建议他定期做“离婚review”,也就是和妻子摊开来聊一聊,这段婚姻到底要不要继续,这是一种健康的沟通手段。它类似于互联网公司做复盘:如果目标是“等到风景都看透,一起看细水长流”,那现阶段目标完成率是多少,距离下一个目标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听起来的确是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增进感情的方法,已婚和未婚人士其实都适用。

前阵子,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一个关于恋爱十年为什么会分手的话题征集。虽然也收到了对于我们“不务正业”的吐槽,但熟悉本栏目的读者一定知道,其实我们一直都由衷地替大家操心着那些内心深处的小心思,也乐于发挥自己微薄的力量,替大家打听打听别人的看法。有时,仅仅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就能激发足够的勇气。

一个共同的幸福目标去奋斗。明白得太晚,加上认知的差距,分手也是必然的。

究竟为什么在一起10年还会分手?

@syuzh:成长速度和方向越来越不同步,且都不愿意妥协。7年全身细胞都会换一轮,更别说10年间大家各自受环境影响发生的变化。虽然一同出发,却被沿路的风景吸引,想改变目的地,那就好聚好散,再好不过。

@吴月半子:越来越觉得无法在聊天中插上话,越来越对讨论的话题感到乏味,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变得不爱说话了,过了很久才发现是大家的追求已经南辕北辙,我不想改变自己,也不奢望改变他们,于是一点一点走开,直到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中。

@朝阳郑有美:25岁认识的前男友,以为是命中注定的人。但过去10年发生了很多事,我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很多困难的35岁的人,但前男友依然停在活得很自我的25岁。有次我们去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参观分手博物馆,里面全是别人的故事和恋爱纪念品,看完我很感伤,但他像在看笑话。那天晚上我们聊到了未来的人生规划,包括事业、家庭和我该怎么面对现在的困境,我发现没有一个问题能聊到一起去,他说人是会变的想不到我也变了,我说我35岁了真的没办法继续活在不为未来考虑的25岁。于是看分手博物馆那天,成了我第一次觉得最终会和他分手的那天。

@莫之所萌: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彼此摸透、还不能对对方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他们总是互相爱慕、互相尊敬的,这种热烈的渴望,就是彼此还缺乏了解的明证。喊着爱对方的口号迷惑自己,让自己的发展失去了方向,变成了没自尊的舔狗,你以为的情绪价值是嘘寒问暖,实际上应该是自己的奋勇向前,让彼此为@Hello:我想到了冯绍峰和倪妮的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我感觉一个自由洒脱一个控制欲较强一点,当然这只是一种类型。我认为两个人时间长了,慢慢没有最初那份眼里只有对方的感觉,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可能也会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只剩下平淡日子里的刺,这时候更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我感觉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可能老一辈大多数很少存在谈恋爱10年最终没有结婚的情况,面对对方的缺点,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孩子父母,而现在我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愿意去妥协。

@4条金鱼:情感在变化,能爱10年已经很不错了,感情越长寿,越会变化多端。随着时间推移,彼此的外在、内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婚姻不是因为熟悉就可以忽略其他的不计较。最主要的是思想独立的自己,亲人不能选,爱人和友人都可以选,舒服就继续,不舒服就再选,选不上就一个人,人生的主旋律本身就是孤独。

@姜卡卡:和前女友谈了快3年,各方面都很合适,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大体上是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暂时不能结束异地,而她又是一个不能接受异地的人,颗粒度没有对齐。分开的时候真的很残忍,两个人都很难受。不过这些已经过去很久了,希望她可以过得更好,找到一个每天都能陪在她身边照顾她保护她的人。

@落霜:有些恋爱关系的本质是个人主义的扩张,实质上缺乏了责任承担意识。

@luosiping:谈过一段9年的恋爱。不得不感慨爱情的开始源于天时地利人和,而维系爱情的是双方的人品吧,不仅如此,也要看对方能否抵抗外面的新鲜感。

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jessica: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敬畏人性,顺应人性。

@羽佰:爱是互益共生不是捆绑,爱是霞光和烟火气不是大棚试验田,爱是理解和容纳不同不是绝对正确。

@WynnLee:人类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促进,人只有通过他者才能打破意识局限,这个他者如果具备了一种亲密属性,那么它将是打开广阔意识维度的钥匙,而这是创造更伟大的世界的基础。恋爱关系最忌讳的是“私心”,双方都要放弃私心,保持自我独立,保持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不是期望对方对自己负责,那么这样的关系将是最强大的。

@兔三岁:长到今天的年纪,我觉得维持一段感情的基础是心力,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体力和精力。铺天盖地的网络言论中提到最多的情感能走向长远就是利益互换,我身上有你要的东西而你身上也恰好有我图的东西,那么完美,互惠互利,我也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