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跨国护毒”,贼喊捉贼

作者: 任彦

渥太华“跨国护毒”,贼喊捉贼0
任彦

中国司法机关日前依法对4名加拿大籍毒贩执行死刑。就在大家拍手称快之时,加拿大外交部长乔利却声称此举“违反人类尊严”。按照常理,乔利本应为本国毒贩祸害世界而感到耻辱,怎么能理直气壮地为其站台撑腰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此次涉案人员在中国境内长期从事毒品走私活动,涉案毒品数量巨大,情节极其严重,完全符合法定量刑标准。

如果严惩毒贩是“违反人类尊严”,那被毒品摧毁健康和生命的受害者的尊严又在哪里?毒品犯罪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重灾难,毒贩无疑是破坏人类尊严的罪魁祸首。中国依法打击毒品犯罪,正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尊严。那些为毒贩开脱的言论本质上是对毒品危害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乔利这番黑白颠倒的言论是加拿大社会治理的缩影。加拿大是全球第二个全面合法化娱乐性大麻的国家,全国有几十个“安全注射站”,瘾君子可在此公然吸毒。有分析指出,加拿大政府对毒品采取“宽容”政策,不仅可节省大量禁毒反毒资金,还可获取大量选票——选民共1750万,其中吸毒人数490多万。

乔利还哭丧着脸说,最近几个月她和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一直请求中国方面“宽大处理”,“但并没有产生效果”。于是乎,她便以所谓“人权”为借口,公然抨击中国的正义之举,试图通过“麦克风外交”抹黑中国。这种无端指责不仅严重干涉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且严重违反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

禁毒政策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对毒品和毒贩的不同认知和态度。透过这种差异,一个国家是否以人民为本一目了然。中国对毒品“零容忍”,保护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也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加拿大若真心关切人权,就应承担起政府应有的禁毒责任,而不是任由毒品在本国和世界泛滥。

编辑 毛予菲 / 美编 苑立荣 / 编审 张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