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寻踪

作者: 黄晓颖 秦珍子

画笔寻踪0
林宇辉

林宇辉画画,不为艺术,而为寻人。

退休前,他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山东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研究中心担任模拟画像师,画过臭名昭著的人贩子“梅姨”,也曾受邀为“章莹颖案”画出犯罪嫌疑人像。他画被拐儿童的成年面容,促成亲人团聚;热播网剧《猎罪图鉴》的男主角沈翊即以他为原型。

2018年退休后,林宇辉计划画100名被拐儿童、100位烈士,他称之为“双百计划”。他把消息发到社交媒体后,不断有人找到他,希望他为自己的亲人画像。在摄影摄像和AI(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他还拿着传统的画笔,因为“有些要找的人,根本没有清晰的照片和信息作为参考”。

三岁画老

河南新乡的女孩杨圆圆在林宇辉的“双百计划”中。

1992年10月的一天,4岁的杨圆圆跟随母亲前往陕西探亲,在郑州火车站候车室走失。

33年间,她的父亲在寻女路上遭遇车祸去世,母亲多病,三叔承担了找孩子的责任。2021年,杨圆圆的三叔找到林宇辉,希望他为侄女画一张长大后的画像。不久前,他请林宇辉再画一幅,因为4年过去,人的相貌又发生了变化。

林宇辉说,有家属几十年持续寻亲,变卖家产,跋山涉水,就算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出去找人。一些烈士遗属,因烈士本人没有留下影像而遗憾。林宇辉想帮助他们。

1994年,四川人王明清在成都九眼桥卖水果期间,他不到3岁的女儿小凤失踪。为了找孩子,王明清送过蜂窝煤,开过网约车,逢人便递上一张红色的寻人卡片,几乎每个乘客都听过他的故事。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明清找到林宇辉,想请他画出女儿长大后的模样,但小凤失踪前没有留下照片。据王明清夫妇描述,小凤长得像母亲,大眼睛、双眼皮、方圆脸,和他们的二女儿也很像。林宇辉根据这对夫妇的长相及描述为小凤画像。画像被媒体刊发不到一年,小凤就看到了,她觉得和自己很像,便拨通了王明清的电话。

林宇辉的这项技术是“跨年龄模拟画像”,有网友称之为“三岁画老”。林宇辉见过很多寻亲的家属,拿着幼儿的照片找人,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一个人长到20岁、30岁,骨骼、模样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三岁画老”的关键,是通过被拐儿童儿时的相貌确定细节特征,如脸型、鼻子、眉毛、眼睛,“像爸爸还是妈妈,包括父系和母系的家族特征”。人随着年龄增长,面部肌肉的松弛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不同面部特征的人肌肉松弛程度也不同,“比如三角眼眼皮下垂得比较早”。在画像的过程中,林宇辉要不断引导描述者回忆,尽可能地“多给几个点位”。

第二次青春

5岁时,林宇辉跟祖父学国画。老人寥寥几笔,渔翁、儿童跃然纸上,他觉得很神奇。祖父见他坐得住,便有意培养他,让他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每天画四五个小时,画了10年。林宇辉上小学时,一次美术老师生病请假,班主任知道他会画画,让他给同学们上课。他在黑板上画军舰、红旗、浪花,他的画技一下子就“传开了”。

1976年,林宇辉高中毕业,到济南郊区农村插队。他速写架不离身,在田间给村民画像。一天晚上,一个村民找到他,说自己的母亲走了,“连个像都没有”,想请他画一张像。村民只说自己“和母亲长得像”,还请来亲戚一同描述。林宇辉根据他们的描述画出人像,修改发髻、衣物。他越画,那个村民情绪越激动,最后抱着画像哭了起来。

后来,林宇辉被招录到济南交警大队,画交通宣传油画。1987年,山东省公安厅要办《山东公安》杂志,林宇辉又去当美术编辑,负责设计版面和画插图。

2003年,杂志停刊,45岁的林宇辉技能“无处施展”。

一次,林宇辉看电视节目,注意到一起文物盗窃案,警方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时运用了模拟画像技术,最后成功破案。琢磨画像的原理后,他心想,自己的画像技术也许能用于刑侦。他向领导申请,用两年时间,把模拟画像这项技术研究出来。

林宇辉找来国内外的画像工具书和教材,先画身边的人,根据头脑中的记忆画,学着把握人的面部特征。后来他每天去济南火车站,带着面包和矿泉水,一待就是一天。火车站里南来北往的人,什么脸型的都有,他一边观察,一边在纸上画人物的表情神态、不同年龄的人的相貌,两三分钟一张,两年间画了几万张人像。

大街、公园、农贸市场……他走到哪儿画到哪儿,下意识地观察、分析身边人的特征。马路上迎面走来一家人,他马上观察孩子最像谁,哪些地方像爸爸,哪些地方像妈妈,而有的地方跟谁都不像,这又是怎么变化的。观察完,他就画下来。

听说单位同意林宇辉学习模拟画像技术后,林宇辉的父亲对儿子说:“宇辉,你要把它研究透了,这是你的第二次青春。”

画笔寻踪1
林宇辉画的模拟人像

脑中装满人的面孔

林宇辉第一次为犯罪嫌疑人画像,是在一起纵火案的调查中。

2008年,山东某地的一家婚纱影楼深夜发生火灾,屋内3名员工一死两伤,警方查出屋内有残存汽油,怀疑有人纵火。走访排查到一处加油站时,发现一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加油站的员工说,该男子曾在深夜两点来购买汽油。

当时的监控画面中,只有一个远距离、模糊的背影。林宇辉反复查看监控画面,很快发现,这个人的长头发烫过,还有甩头的习惯。结合目击者的描述,他画了10多张像,让加油站的员工选出最像的。失火影楼的老板一看画像,马上认出这个人曾在影楼工作过。据此,警方很快找到了嫌疑人。

2016年,林宇辉在参加央视一档节目后出了名。舞台上,作为挑战者的他,需要根据3张模糊如马赛克的照片画像,从48名身高、年龄、穿着相似的女士中找到照片中的人。他不断调整自己与照片的距离,用手攥拳形成小孔,目光透过小孔进行观察,画出3张人像。经过反复比对,他最终成功找到正确的人。节目嘉宾“神探”李昌钰为之惊叹,由此与林宇辉结识。

一年后,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失踪,李昌钰将林宇辉推荐给美国警方,为犯罪嫌疑人画像。这也是林宇辉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李昌钰给林宇辉发来美国警方提供的3段模糊的远距离监控视频,犯罪嫌疑人全程都在车上,只露出了面部侧影。林宇辉研究分析了两三天,反复播放2000多帧监控画面,最终找到两帧画面,看到犯罪嫌疑人的脸型,推断其是“美国白人、40岁左右、留有胡须”。

林宇辉还观察到,犯罪嫌疑人额上似乎有帽檐。在第二幅画像中,他加上了棒球帽。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被抓获后,林宇辉对比了照片和画像。“第二幅比较像,现实中的布伦特·克里斯滕森前额较高,没那么多头发,我画的额头低了些,不过加上帽子,就把不像的地方遮住了。”

研究模拟画像多年,林宇辉脑中装满了“人的面孔”,电脑、手机中存有数万张不同样式的五官和脸型图片。黄种人的常见脸型就有“国、田、甲、目、申、由、风”等多种类型。他还研究其他人种,非洲人普遍鼻子偏圆、鼻孔外露;印度人普遍大眼睛、四方脸,圆圆的黑眼球完全露出来。

画笔寻踪2
林宇辉在工作室为烈士画像 郭绪雷/摄

还有希望

在网剧中,模拟画像师根据人脸的36个骨点画出人像——骨点是骨骼在人体表面形成的明显突起或凹陷(如眉弓、颧骨、下颌角等),能够反映骨头的位置和形状。

在实际工作中,林宇辉拿到的要么是模糊的监控视频,要么是目击者的描述,但只要能说出6个点,他就可以画像。“这6个点位最好是面部的点位,通过一些点位,还可以推测其他点位,比如从右眼可以推测左眼,从下颌和腮可以推测嘴巴。”

一名合格的模拟画像师,既需要学习刑事侦查和心理学,还要对人脸有“透视理解”的能力,从特定角度的观察中推理、画出人脸。当然,要想拿到6个点,还需要引导目击证人,反复沟通。

工作中,林宇辉会和目击证人在相对轻松、安静的环境中见面,避免让证人产生压力。见面时他先聊聊闲话,再提出“讲讲那天那件事”,慢慢引导目击证人回忆犯罪嫌疑人的样子,从眼睛、鼻子、眉毛、嘴巴,再到视角、衣着。遇上不会描述的人,他会试着启发:“你觉得像哪个电影明星?像哪个公众人物?”画完多张画像后,他会让目击证人选出一张最像的。

遇上目击者描述不一致的情况,他会以信息量最多、经多次询问始终不变的说法为主。

模拟画像师被人们称为“警队大熊猫”。目前,我国公安系统尚未建立专门的模拟画像团队或部门,林宇辉表示,“有的省甚至找不出一个掌握这项技术的人”,需要时会找美术学院的老师来画。

在林宇辉看来,描述信息不完整、没有参考照片时,专业的美术老师也不一定能画;他认为AI也做不到,“AI可以理解长脸、大眼睛,但无法根据描述判断眼距、鼻孔大小等,特别是在信息量很少的情况下,AI画不出来”。

接触血腥场面,争分夺秒地作画以及熬夜对林宇辉来说是常有的事。林宇辉的父母都曾在政法系统工作,林宇辉说,父亲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一直支撑着他。

不少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找到林宇辉,想拜师学艺。有人发来自己给林宇辉画的像,希望得到他的肯定。不论多忙,他都一一回应,还会稍加指点。他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项技能。

林宇辉坦言,“双百计划”实施以来,通过画像找到的走失儿童并不多,只有十几个,“能找到的都是意识到自己是被拐卖的”。在他看来,模拟画像在寻亲中起的是辅助作用,在拐卖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志愿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发现,很多丢失孩子的父母,记忆里都是孩子一两岁,抱在怀里或牵着小手时的样子,不知道孩子长大后的模样。他给孩子画像,也是想让家人看到画像后,心怀希望,觉得孩子还活着,长大了。

林宇辉没有当成画家,但他说自己很知足。成为一名模拟画像师后,作为人民警察,他不仅承担了社会责任,职业还和绘画联系在一起,他觉得很幸福。他记得很多有成就感的时刻,从最初找到犯罪嫌疑人,到现在的画出烈士和走失儿童的画像。

当被问及画这两类人的区别时,林宇辉说:“从画像到犯罪嫌疑人落网,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画出烈士和孩子时,家属一看见,就哭了,我也会跟着哭。”

(秒差距摘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2月12日)

上一篇: 与海王星的邂逅
下一篇: 致命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