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闲笔

作者: 常小仙

历史的闲笔0

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记述了一件事: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出兵攻打陶谦,第二年便攻城拔寨,把陶谦打得一败涂地。曹操打陶谦,表面上是为了报杀父之仇,真实的原因却是扩张势力,消灭阻碍。

尽管《三国志》正文说陶谦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但《三国志》裴松之注和《后汉书》中记载了这件事的另外一面:曹嵩其实不是被陶谦杀掉的,而是在陶谦派部属护送曹嵩前去和曹操团聚的路上,被陶谦的手下见财起意而谋害致死的。

但这笔账还是算在了陶谦头上,因此曹操毫不客气地向陶谦发动了进攻。此时的曹操,正处在上升的势态中,战争进行得相当顺利——

“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

到这里,这段历史基本上告一段落。然而,这段文字的最后,陈寿写了一句闲笔:“所过多所残戮。”

人们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寿作为史学家,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他对司马氏篡魏的过程多有隐讳。但他明显是有苦衷的,陈寿是由蜀汉入西晋的人,生活在司马氏高压统治的时代,他不敢也不能对司马氏说真心话。而因为司马氏继承的是曹魏的基业,故《三国志》奉曹魏为正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陈寿到底是个正直的史官,哪怕不敢直斥胜利者的残忍,他还是在字里行间留下一句“所过多所残戮”,以此表达对杀戮的谴责,对无辜者的同情。

因为这处闲笔,我看到了一颗跳动的史家之心。

(小 西摘自微信公众号“常小仙”)

上一篇: 失败的公开课
下一篇: 坠入人间的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