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虚度爱情
作者: 伊登 梁永安伊登,资深媒体人、写作者;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以下是他们关于婚姻、爱情和人生选择的讨论。
爱情如何产生
伊登:我之前和朋友讨论,觉得不结婚,只谈恋爱,有一个稳定的伴侣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不少年轻人会觉得稳定的关系是一种负担。梁老师觉得这只是少数人的想法,还是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梁永安:如果都是要先表白,正式确立了关系才能算谈恋爱,那爱情很可能会被收拢在一种特别格式化的范围里。
回归本质,两个人可能没有正式地说什么,但是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恋爱了。在我们的世俗理解里,恋爱有很多的附加条件,如果你真的谈了恋爱,就会有一些义务,有很多程序化的事。这些东西有时候对爱情反而有杀伤力。比如,在情人节你不想送花,但是又必须完成这件事,你在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损耗感。
伊登: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爱情呢?
梁永安:你想很有感情地生活,首先要有一辈子单身的决心。
以前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在方圆几十里内活动,现在则有无限的可能。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心里就像一个战场。他们既想要传统的温暖,又想要现代的自由。有时候,我们需要“一根筋”——认定一个道理,不要左思右想。我的理解是两个人真正相爱了,那么对他们来说,世界一下子就变得很安静,其他东西都不太重要了。
我们该如何相处
伊登:您觉得太深情是一种错吗?在爱情中究竟应该全情投入,还是保留几分?
梁永安:肯定应该全情投入。我觉得这种投入不是单向的,好的夫妻或者恋人是相互为第一位的,就是双方都很深情,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两个人的合力。
但是,我们要对深情有一个新的理解,深情首先是尊重对方的孤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不是说样样都要相互告知,而是要允许一个人拥有自己独处的时间。
真正的深情是充分地为对方考虑。很多事情都有界限,有些是对方的权利,要以对方的意愿为先。
伊登:在一段关系中,我们怎样去判断是眼前这个人不合适,还是自己与对方相处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呢?
梁永安:如果一个人反复在感情中失败,可能他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但有的时候真的是没有遇上合适的人,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两个人能相遇的空间或时间是有限的。我认识一个女生,三十四五岁了,一直都没有遇见合适的人,但她还是很乐观。后来在一次旅行中,她忽然遇到一个男人,两个人特别谈得来,就结婚了。也有人一直都没有遇见合适的人,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即使是一个人,也要活得开心。
还有一类人,他的心里有一个理想的爱人,但是这个人一直没有出现。但他是按照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爱人的格调来生活的,这样也很好。
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生活,认识生命。生活有非常丰富和错杂的颗粒感,生活不是透明的。我们内心的情感,像一粒种子一样,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你的生命不断成长,等待和另外一个也在成长的人相遇。
学习分离
伊登:离婚越来越普遍,如何处理好离婚后的新情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梁永安:我觉得这不是坏事,婚姻法赋予我们两种自由,一种是结婚自由,一种是离婚自由。
如果你出生在山村,跑到县城里,后来又跑到大城市,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地看到新的世界,这个时候你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感情,也在真实地变化着。以往我们说哪怕对方变了,你也不能变,但今天可能不是这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和选择生活的权利。
爱情有时是非理性的,但分手应该是理性的。一个人的生活要自己承担,而不是结了婚,对方就要负担你的一辈子。
伊登:您觉得两个人分手之后还可以做朋友吗?
梁永安:我认为是可以的。人其实是可以自我理解的,你往前走一段,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一下子就理解了;又走了一段,再往回看这一段,又理解了。
对感情来说,如果是两个都在成长中的人,会觉得对方给了自己很多成长的机会。好的恋爱会让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宽,而不是越来越窄。有时,分手后你才真正地走到属于自己的路上。
(阿 羡摘自广东人民出版社《好好虚度爱情》一书,本刊节选,肖文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