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伤逝》的意义
作者: 顾农在鲁迅的小说中,《伤逝》是唯一正面写到爱情和婚姻的一篇,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主义的压迫,胜利地相爱并且结合了;但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他们就分手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们婚后的生活是:
“子君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
“我的路也铸定了,每星期中的六天,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在家里是和她相对或帮她生白炉子,煮饭,蒸馒头。”
问题无非是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也失去了兴趣和激情,过上了毫无生气的平庸的日子;于是一旦有外力袭来,二人就招架不住,很容易就散伙了。《伤逝》的内涵当然相当深广,仅就其深刻地写出了平庸的可怕这一点,其意义已经非常值得注意了。
鲁迅在《伤逝》里写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但过于稳定的凝固就显得平庸,更严重的则是僵化,略近于半死不活了。
只有不断地给婚姻加入新的能量,其才能保持新鲜和活力。“凑合过日子”比较无聊,甚至会导致散伙。其实也不单是恋爱和家庭如此,整个生活都需要不断地更新、生长和创造,人要不断地奋斗、进步、革新,至少也得翻新花样,自觉地远离凝固和平庸。
人生最美好的段落是童年,因为不懂事而无忧无虑,又因为见过的东西太少而处处觉得新鲜,对于未来则每天都有神奇的幻想。学生时代也非常美好,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接收新的信息。等到工作以后,特别是结婚以后,你可能会陷入平庸。鲁迅说:“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
(有真意摘自《今晚报》2025年2月3日)
上一篇:
姐姐
下一篇:
阅读是一种修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