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市场2025 :智能“钛”时代,折叠新纪元
作者: 贾新龙2025年3月20日,华为发布阔折叠手机PuraX,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于折叠屏智能手机领域。
创新周期有望推升新一轮3C资本开支
复盘历史,智能手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8至2014年,此阶段主要为苹果公司推动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智能手机渗透率迅速提升,出货量从2008年的0.39亿部增长至2014年的12.94亿部,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79.35%。其中代表性的创新是2008年苹果发布iPhone3G,引入触摸屏技术和应用商店(AppStore)两大主要创新,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式,开启对键盘手机的替代。这一基础上,苹果首次提出应用生态圈概念,让软硬件结合。其他创新包括2010年iPhone4首次使用钢化玻璃作为机身材料;2011年iPhone4S加入语音助手Siri,用户可通过语音和手机实现交互;2012年,iPhone5背部采用“铝合金外壳+玻璃设计”,支持4G网络;2013年iPhone5S的Home键集成了指纹识别模组。

第二阶段是从2015年至2019年,行业整体量增逻辑减弱,进入创新周期驱动时期(例如全面屏、超薄、摄像、屏幕形态、指纹等核心技术开始出现)。这一阶段,智能手机已逐步普及,渗透率提升放缓,微创新仍持续推进。2017年推出的iPhoneX是苹果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其取消了底部的Home键,使用3D人脸解锁,并首次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苹果手机产品的硬件形态、产品功能、新工艺均带动了相关3C设备公司的业绩大幅提升。2017年,苹果推出的iPhoneX首次使用“刘海屏”和OLED屏幕,带动激光切割需求,大族激光2017年营收增速为66.12%,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20.75%;OLED屏幕检测龙头华兴源创2017年营收同比增速为165.5%。
第三阶段是2019年至2021年,5G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5G换机潮来临,智能手机迎来新一轮增长,2021年销量达到13.58亿台。2019年,第一部5G手机问世,国内5G手机出货量占比从当年7月的0.2%,提升至12月的17.8%,2020年6月进一步提升到61.2%。2019年,华为发布MateX,这也是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折叠屏趋势开启。
第四阶段是2021年至2023年,智能手机产业在技术迭代较小、产品同质化、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等因素影响下,开启了三年下行周期。2023年,国内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产品,包括荣耀MagicV2、小米MIXFold3、华为MateX5、OPPOFindN3等。这一方面是因为产业链技术逐渐成熟,玩法终于得以提升与丰富;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厂商看到了这一市场的价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希望在这片细分战场上找机会弯道超车、占领高地。
第五阶段是2023年至今。2024年6月,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发布了AI服务⸺AppleIntelligence,基于苹果内置的大语言模型,通过理解自然语言来执行用户的语音或文字指令。此外,苹果宣布与OpenAI达成合作,将接入GPT-4o支持下的ChatGPT。同时,伴随消费电子行业从底部复苏,2023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转正,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8%。AIPC、AI手机有望带动3C产业链进入新产业周期。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从底部复苏,手机领域新一轮创新周期有望开启。
首先是出货量,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季度同比增速转正。全球智能手机2023年全年出货量为11.63亿部,同比减少3.45%,2024上半年为5.748亿部,同比增加7.66%。分季度来看,自2023年二季度开始,全球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速转正,截至2024年二季度已连续5个季度同比增速维持正值,2024年二季度同比增速为7.58%。2024年二季度,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0.72亿部,同比增加8.98%,同比增速已连续3个季度维持正值。
同时,AI手机引领的科技革新有望推动手机出货量迈入上行周期,AI手机份额将迅速攀升。国际数据公司(IDC)估计,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达到1.7亿部,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达到15%。IDC预计,在中国市场,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
其次是形态端、材料端、产品端迎来新技术迭代,折叠屏手机形态迈入1到N阶段。2019年,三星发布GalaxyFold,折叠屏手机真正实现大规模出货;摩托罗拉发布首款竖向折叠手机Razr。2020年,三星发布GalaxyZFlip,屏幕保护层首次使用超薄柔性玻璃(UTG)材料代替透明聚酰亚胺(CPI)材料,改善了折痕问题,提高了触摸质感。2021年,华为发布MateX2,首次采用水滴型铰链,改善了厚度大、折痕深、闭合有缝等问题;2022年,华为发布MateXs2,结构件采用航天级钛合金。2023年,荣耀发布MagicV2,铰链轴盖大规模应用3D打印钛合金工艺,厚度只有9.9mm,媲美直板手机(图1)。截至目前,主流手机厂商除苹果外均已布局折叠屏手机。
图1 :折叠屏手机发展历程

钛合金兼顾轻量化与坚固程度,已应用于智能手机多个部位。手机外壳发展经历了从低成本、易成型却难散热、易刮擦、不环保、质感差的塑料,到导热强、质感好、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包括重量轻但硬度低的铝合金和高硬度、高重量的不锈钢的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屏化、全面屏、折叠屏在丰富功能、提高体验的同时,造成手机重量增加,加上影像模组重量不断增加,兼具轻量化与坚固程度的钛合金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钛合金已应用于智能手机中框、外边框、镜头圆环、折叠屏铰链、铰链轴盖和螺丝等部位,随着良率的提升与成本的下降,单机钛合金应用的部件范围有望进一步增加。
折叠屏形态进入从1到N放量阶段
折叠屏手机兼具大尺寸与便携性,主流厂商纷纷布局,厚度、重量、价格是放量关键。
传统的大屏化通过增大物理尺寸或屏占比实现。进入全面屏时代后,屏占比的提升空间已接近饱和,继续增大物理尺寸又难免会影响便携性。折叠屏手机则用厚度换面积,屏幕面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近几年,手机厂商对折叠屏手机的架构、材料、器件、模组等环节进行全面重构,各种零部件定制轻薄化,折叠屏厚度逐步降低,体验感提升。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三年维持在12亿部左右,但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18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20万部,2022年上升至1590万部,CAGR为140.4%。从渗透率来看,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从2018年的0.01%增长至2023年的1.36%,增速迅猛且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超1亿部,实现40.41%的CAGR。
新形态下的三折叠屏是行业下一步发展方向之一。2024年9月10日,华为发布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XT非凡大师,这也是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价格19999元起,并于9月20日正式开售。该产品首次实现了铰链内外弯折,搭载“华为天工铰链系统”。
当前,全球折叠屏格局为三星与华为领先,其他中国品牌迅速崛起。
三星、华为蝉联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前两名,二者在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75%,华为2024年第一季度份额首次登顶,达到35%,超越了长期领跑市场的三星。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9%,创下过去6个季度最高增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大幅增加。
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当季出货量同比增速维持在80%―170%之间;国内市场格局方面,国产品牌华为、荣耀、vivo、OPPO等份额逐步提升,三星份额从2021年的29%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华为份额自2020年开始一直超过1/3,2024上半年达到43%。华为一直都是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管是从产品形态、产业链技术,还是系统应用的适配,始终引领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荣耀和vivo凭借新产品在“轻薄”和“全能”上的成功打造,2024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3.3%和18.7%;OPPO在2024年没有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依然位居第四位,市场份额为8.6%;三星折叠屏产品受到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较大,市场份额只有4.2%。
折叠屏手机的高景气度沿产业链向上传导,柔性屏、柔性盖板、铰链等方向受益。折叠屏手机大部分零组件与传统智能手机相似,新结构带来的增量主要来自柔性屏、柔性盖板、铰链。柔性屏中游是OLED面板制造,上游主要包括设备制程(显影、蚀刻、镀膜、封装等)、材料制造(OLED终端材料、基板、电极等)和组装零件(驱动IC、电路板和被动元件)。柔性盖板可按照技术路线分为CPI和UTG,CPI是一种有机聚合物,材质较软,不易破裂,但易产生折痕;UTG是超薄柔性玻璃,可明显改善折痕问题,已成为市场主流。铰链是实现屏幕开合的核心器件,其功能包括支持屏幕转动和和悬停等,目前主要采用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MIM)加工。水滴型铰链折叠无缝、弯折无痕、空间利用率高、十分轻薄,逐渐成为各大厂商折叠屏手机的首选方案,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智能手机轻量化趋势下,钛材化方向受益
当前,多款智能手机引入钛合金材料。这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结构材料,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抗腐蚀性、比刚度和比强度。与钢材料等高强度材料相比,钛合金材料的密度基本为钢材料的一半,但仍保持较高的强度。钛合金材料正在消费电子领域加速渗透,智能手机应用钛合金材料的部件范围和单机用量有望继续增加。
具体产品方面,苹果2024年发布的iPhone16Pro/ProMax的中框和外边框使用了钛合金,其中,iPhone16ProMax拥有iPhone迄今最大尺寸显示屏、Apple产品迄今最窄的屏幕边框;荣耀2024年发布的MagicVs3的铰链轴盖使用了钛合金,采用矩形相机模组设计,引领折叠屏轻薄“毫米时代”;荣耀2024年发布的MagicVFlip的铰链轴盖使用了钛合金;三星2024年发布的GalaxyS24Ultra的中框使用了钛合金,是三星首款使用钛金属材料作为机身框架以及GorilaGlassArmor保护屏幕的智能手机;小米2024年发布的14Ultra钛金属特别版的中框使用了钛合金,采用TC-4钛合金,硬度更高;OPPO在2023年发布的FindN3典藏版的螺丝和镜头圆环使用了钛合金,还重点加码了安全、隐私;小米2023年发布的14Pro钛金属特别版采用了99%钛金属中框,带来了科技感和高级感。
钛合金产业链上,研磨抛光等后处理环节的价值量较大。3C钛合金产业链包括海绵钛等上游,3D打印及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CNC)、后处理设备等中游,以及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下游环节。
在上游,钛工业最上游的钛铁矿和金红石,经过两步变成海绵钛,海绵钛可用于制备钛合金粉末或钛材。钛铁矿代表公司有攀钢钒钛、鼎龙文化、安宁股份等,海绵钛代表公司有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龙佰集团等,钛合金粉末代表公司有天工国际、有研粉材、悦安新材、中航迈特(未上市)等,钛材有天工国际、宝钛股份、西部超导、众山精密(未上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