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售饮品74亿杯,撑起“雪王”千亿市值
作者: 鲍有斌3月3日,蜜雪冰城(02097.HK,港股证券简称为“蜜雪集团”)在香港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其IPO申购阶段冻资近1.8万亿港元,创下港股最高纪录,发行总市值764亿港元,超过先期上市的新茶饮企业市值总和。3月3日一开盘,蜜雪冰城股价暴涨三成,至收市大涨43%,收于290港元/股,总市值1093亿港元,超过千亿元人民币。至2025年3月18日收盘,蜜雪冰城上市半个月,市值已然突破1600亿港元,较发行价翻倍不止。
IPO前,蜜雪冰城只在2020年12月完成一轮对外融资,估值233亿元。按照发行市值测算,美团龙珠等机构IPO前的收益率已近2倍,而且,其又选择在IPO时继续加码投资。
蜜雪冰城的创富效应也十分显著:其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的身家合计超过800亿元,成为河南开封首富,在整个河南省排名第二,仅次于牧原股份(002714)的秦英林家族;多名高层身家过亿元,54名员工也分享了财富盛宴。
蜜雪冰城的股权极为集中,张氏兄弟控制的股权比例完全一致,亦为一致行动人,但目前没有以谁意见为主的约定,或给公司治理稳定性留下隐患。
港股新“冻资王”,市值超过千亿
蜜雪冰城在香港招股时即认购火爆,申购倍数达5125倍,申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超过此前港股最高纪录⸺快手(01024.HK)IPO时1.26万亿港元冻资,成为港股新“冻资王”。
2022年9月,蜜雪冰城曾提交A股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2023年2月终止审查,遂转战港股。
2024年初,蜜雪冰城递表港交所,但后续未进入聆讯环节。2025年1月,蜜雪冰城再次冲刺港交所,联席保荐人是美林、高盛和瑞银,2月通过上市聆讯,3月3日挂牌。
蜜雪冰城全球发售约1706万股,发行价202.5港元/股,募资总额达34.55亿港元,大约2/3用于提升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另外1/3用于品牌和IP、各业务环节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提升、营运资金等。
IPO前,蜜雪冰城总股本为3.77亿股,发行后增加至3.94亿股,按照202.5港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其发行总市值为764亿港元(合718亿元人民币),超过先期上市的奈雪的茶(02150.HK)、茶百道(02555.HK)、古茗(01364.HK)三家同行的市值总和。
自营为主的新茶饮代表企业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率先登陆港股,截至2025年2月28日,市值36亿港元。加盟模式为主的茶百道2024年4月挂牌交易,总市值152亿港元。古茗2025年2月完成IPO,最新市值271亿港元。蜜雪冰城的发行市值,相当于21个奈雪、3个古茗、5个茶百道。
以蜜雪冰城2023年净利润31亿元测算,对应发行市盈率约为23倍。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净利润近35亿元,如果全年实现45亿元或以上净利润,则按23倍市盈率测算,其市值超过千亿元。这也与蜜雪冰城上市后的火爆表现相符。
千亿“雪王”的炼成,主要赢在规模。
从营收规模来看,2023年,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的营收都不到百亿元,而蜜雪冰城超过200亿元,接近4家企业的营收总和(表1)。
表1 :新茶饮企业2023年业绩和估值对比

从利润规模看,2023年,蜜雪冰城实现31.4亿元净利润,同样超过4家企业总和,分别是古茗、茶百道的3倍左右,沪上阿姨的近10倍,奈雪的茶刚实现微利,利润还不足同行的零头。

业绩断层领先密码:尽享门店规模红利,下沉市场“降维”打击同行
蜜雪冰城旗下品牌有两个,包含销售现制茶饮的“蜜雪冰城”和现磨咖啡的“幸运咖”,“蜜雪冰城”所得收入和毛利润占95%以上。其主要产品的价格带为2―8元,1个冰激凌2元,1杯珍珠奶茶6元,平均价格6元,极致性价比,使其颇受欢迎。
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3年,蜜雪冰城售出饮品74亿杯,其中,现制饮品售出69亿杯,出杯量超过行业第二名至第五名之和,市占率为32.7%,全国大约每3杯现制饮品,就有1杯由蜜雪冰城制造。以终端零售额计算,2023年,其实现447亿元零售额,领先群雄,市占率为11.3%(表2)。
表2 :以终端零售额统计的2023年中国现制饮品企业Top5

蜜雪冰城开店数量一直力压同行,2020年末门店就超过2万家,2024年末接近4.65万家,超过星巴克,在全球现制饮品企业中位列第一。其门店已落地海外1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海外门店数量超过4800家。
与高端现制茶饮的门店主要开在一二线城市不同,蜜雪冰城深耕三线以及以下城市。截至2024年9月末,其在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约为2.3万家,占比超过57%。来自各级别城市的收入比例,和门店占比基本一致。
蜜雪冰城加盟商的新开门店基本都能赚钱,2023年前,新店的毛利率比老店差3个百分点左右,到2024年前三季度,新店毛利率达到33.2%,已经超过老店32.7%的毛利率。
至2024年9月末,蜜雪冰城在中国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为57.2%,当年前三季度完成收入近97亿元,占比55.8%,比门店占比少1.4个百分点。一线城市收入占比则比门店数量占比多1.4个百分点。新一线与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合计占38%,与营收占比相同(表3)。
表3 :蜜雪冰城在中国的门店和收入分布

蜜雪冰城在低线城市开店,成本更低,而且赚钱效应并不明显低于中高线城市,这可以吸引加盟商在这些下沉市场开店。
《新财富》杂志统计以加盟模式为主的新茶饮品牌的门店分布和收入构成发现,2023年,在二线及以上(中高线)城市中,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基本在一个量级,且都超过自身三线及以下(低线)城市的门店数量。
蜜雪冰城的特殊点在于,其既是中高线城市、低线城市门店均超过1万家的唯一品牌,低线城市的门店数量还反超了中高线城市。而且,无论是中高线城市,还是低线城市,其门店数量都超过3家同行总和(表4)。
表4 :部分新茶饮品牌2023年门店数量和收入构成

从收入端看,在中高线城市,沪上阿姨每家门店贡献收入46.3万元,茶百道贡献81.9万元,蜜雪冰城贡献57.7万元,其单店营收比茶百道要低约三成,但比沪上阿姨要高近1/4。
但因门店数量大大领先,蜜雪冰城2023年从中高线城市斩获82亿元收入,甚至超过了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2023年全年的营收。
在低线城市中,沪上阿姨、茶百道的单店收入分别为39.6万元、60.7万元,比中高线城市少6.7万元、21.2万元。蜜雪冰城则能从每家门店平均获取53.3万元收入,只比中高线城市少4.4万元。
在惊人的门店规模效应下,低线城市2023年为蜜雪冰城贡献收入超过100亿元,是沪上阿姨、茶百道之和的近3倍。
虽然平均单价最低,蜜雪冰城的盈利能力并未明显落下风。
2023年,蜜雪冰城的毛利率低于同行约1―4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15.7%,超过沪上阿姨和古茗,只比茶百道低(表5)。其营收规模远超过同行,净利润超过三位同行总和。
表5 :新茶饮品牌的毛利率、净利率对比(%)

当友商抢占北上广深市场,加速跑马圈地时,“雪王”以“低价普惠”策略撬动下沉市场,抢先实现万店目标,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下沉市场扩店反向拓展上游供应链能力,解决了同质化竞争困境。
每杯饮料或贡献0.42元净利润,海外门店收入毛利“双降”
蜜雪冰城在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早设立中央工厂,拥有业内最大规模的高度数字化端到端供应链体系。其采购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和地区,在河南、安徽、重庆、广西和海南拥有五大生产基地,七大类食材年综合产能165万吨,加盟商饮品食材60%为自产,核心饮品食材100%为自产。其有27个仓库,总建筑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对加盟商实行免物流费政策,在内地90%县级行政区能12小时内送达。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是向加盟商销售门店物料、设备,但不参与抽成,加盟商开店时,在设计、装修、培训、开业等一次性支出环节,合计需要基础资金21万元以上,设备费用约8万元。更重要的是,制造果茶和奶茶所用的物料,作为日常消耗品,为蜜雪冰城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蜜雪冰城还收取加盟费和相关服务费来获取收入,但这部分收入占比不超过2%。其在省会城市的加盟费为每年1.1万元,地级城市为9000元,县级城市为7000元。
此外,其自营门店及电商零售渠道也能带来些许收益,2023年末,其拥有自营门店49个,当年收入约1亿元。
综合来看,商品和设备销售收入占蜜雪冰城总收入的比例保持在98%以上,又以商品销售占绝对优势,占比始终在90%以上(表6)。
表6 :蜜雪冰城的收入明细

2023年,蜜雪冰城的饮品总出杯量74亿杯,带来203亿元收入、31.37亿元净利润,即卖出每一杯,会给蜜雪冰城贡献2.74元收入、0.42元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