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张公子
作者: 张宗子杜牧赠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这里称公子,不是一般的客套,张公子是有典故的。这是我在读仇注杜诗时才知道的。
老杜送张参军赴蜀州诗曰:“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吕祖谦说:“凡诗人于张姓者,称为张公子,盖因汉成帝时童谣曰:张公子,时相见。”老杜还有赠张垍诗曰“天上张公子”。张垍是张说的次子,驸马,老杜曾求其引荐。
汉成帝喜欢微服出行,经常是和富平侯张放一起,因此也自称是张家的人,故称张公子。以后张公子便成为贵公子的代称。李贺《答赠》:“本是张公子, 曾名萼绿华。”
所谓张公子,我们今天看,并不值得敬重。李贺最喜欢这类典故,李商隐也是,羡慕一下富贵风流而已。《水浒传》中的江湖好汉,虽然口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遇到危难,照改不误。宋江在清风寨被捕,自称姓张,被刘知寨赠了个“郓城虎张三”的美号。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逃到雁门县,挤在人群中看榜文,因为不识字,不知道是通缉他的。金老救他离开,喊他张大哥。李逵本是粗蠢汉子, 曹太公问他姓名,也知道自称姓张,叫张大胆。张固然是大姓,却非唯一的大姓。人到紧急关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冒用,可见积习已久,不知道是不是从“张公子”那儿延续下来的。
追根寻源,童谣本来唱得并不好听:“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是讽刺赵飞燕姐妹的。赵氏姐妹荣宠一时,一朝树倒,都落得死于非命。
上一篇:
女性·春
下一篇:
“ 乐只”“乐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