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读来,心花绽放
作者: 奚刘琴谈到阅读,脑海中常常想起一件往事:小时候,一手拿着喜欢的书,一手往土灶台里添加柴火,最后锅烧干了,满屋生烟,才知道惹了祸。
我对读书的喜欢与生俱来,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那时候在乡下,书很匮乏,最开心的事就是发现几本新书,捧起书,什么事情都可以抛之脑外。喜欢去村里两户人家串门,因为一家有一套套的连环画,一家有完整的金庸小说集。阅读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大门,对于我想象力的拓展,语言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养包括价值观的塑造都意义非凡。儿时的阅读,是我成长最美好的记忆,充实、丰富而精彩,对我后来做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也启发颇多。
高中毕业时,因为喜欢读书,一直想考中文专业,可惜事与愿违,最后大学学的是政史专业。上大学后,我对阅读的痴迷不曾改变,除了上课,时间大都耗在了图书馆。饭前午后、闲暇周末、自习课余,我都会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性格。
考研时,我选择了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哲学专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更接近我喜欢的文学领域。阅读由以前的杂而多,转向专而精。手捧一本书,冬天的暖阳下,夏日的图书馆,一杯白开水,就能度过一整天。在南京大学读博时,校园出门就是书店,书店和小吃店参差交错,一边是生活,一边是情怀。我喜欢这样的环境,更爱这样的生活。书店很有意思,书可以买可以租,只要热爱阅读,书店都给予最大的支持。逛过每一家书店,细细查看过每一个角落,遇到一本喜欢的书,或买或租,总是用最快的时间读完,觉得有味,会重头再细细品读,觉得无趣,送还原路即可。那样的生活,简单却有趣。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家,唯一的要求就是给自己一个书房,两边墙上打满了书架放满了书。看着这一本本读过的书,满心的喜悦就像花一样,一瓣一瓣地盛开了。
机缘巧合,后来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读书人创办了九龙湖书店,一个爱读书的人走上了推广阅读的道路。读书、听书、推广阅读、书店工作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这一时期,阅读的数量和种类更多了,更幸运的是遇到了一批可以分享阅读的人。
如果一个人阅读是内心的滋润,那么带领一群人阅读就是情感的共振。这些年,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播撒热爱读书的种子。看到一个个手捧书本稚嫩的孩子的脸,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阅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一路走来,一路读来。
1.去年读了哪些书?
去年我的阅读以社科类和文学类为主,还读了一些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类的书。如《康熙的红票》《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可能的世界》《君幸食》《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书。最近在重读《北上》《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等书。
我的阅读一般是以经典图书和新出版的好书为主,前者会经常拿出来翻翻,常读常新;后者则关注各大出版社的新书榜单,挑选出感兴趣的来读。一般而言,保持每年200本书的阅读量。当然,有一部分是通过略读和听书的方式进行的。
2.如何做到坚持阅读的?
阅读是我最放松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需要坚持,是生活必需品。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停跳出阅读的舒适区,选择那些略高于我的认知水平的好书。
3.读书与成长的关系?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但是收获最大的事情。试想一下,当某个领域的专家将他一生的研究,变成一本书放在你的面前,你只要阅读了这本书,就了解了这个领域最前沿的成果,那么,为什么不去读书?在这一点上,阅读是保持学习力最便捷的途径。
4.去年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我们书房去年开展了超过600次的阅读活动,印象最深的是领办了江苏省妇联“阅读共成长 把爱带回家”儿童阅读冬令营项目,后来暑假,我们又把孩子们邀请过来,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阅读是一场陪伴生命成长的旅途,我们在付出,也收获满满。
奚刘琴:江苏省“十佳全民阅读推广人”,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阅读推广人妇联主席
编辑 东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