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来凤街社区:筑巢引凤的智慧

作者: 韩丽晴

在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来凤街社区居委会门前,一面书写着“遇见老门西”的文化墙成为社区网红打卡点。社区主任郝菲介绍,每逢节假日,这里都会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拍摄创意影像。

处于门西的来凤街社区紧邻凤凰台,依托明城墙,内外秦淮河环绕。这里既有以设计服务、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也保留着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南居民区,旧瓦与新檐,轻诉岁月蜜语,展现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郝主任指着文化墙的周边,说:“我们在网红打卡动线中巧妙融入婚育新风宣传。”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护栏上悬挂的标语牌依次映入眼帘:盲从攀比真受累,文明婚庆人人夸,浪费粮食真可惜,父母负债心难安,大摆筵席忌铺张,道喜无需大红包,天价彩礼要不得。

每一句标语都是大实话,也是真心话,既契合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又传递着移风易俗的价值导向,不少打卡者在拍摄时将标语纳入构图,形成了“景中藏理”的传播效果。

张晨所在的金锋团队就在国创园内,专为新人提供优质的婚礼影像服务。她发现,近年来,当代年轻人的婚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大多数新人不再追求大操大办,而倾向选择简约有格调的婚礼,当亲友们围坐在长木桌前,少了推杯换盏的喧闹,多了举杯共话的温情,大家脸上的笑容比以往更真实明亮。

千秋门西,有凤来仪。筑巢引凤的智慧,正孕育着新型婚育文化的时代新风:

国创园里目前有34家与婚庆业务相关的企业,他们将新型婚育理念深度融入婚礼策划之中,通过新人的誓言、证婚人的致辞等形式,传播夫妻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观。

丝绸文化博物馆则为国创园的新型婚育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色彩。博物馆里,满目精巧的丝绸生活用品,设计简约却不失典雅,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新的婚育理念: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表达?

来凤街社区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开展各类居民互动活动和优质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婚姻经营、科学育儿等多个方面,从源头上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育儿观,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2024年11月1日,面向单身青年的“趣露营”在来凤街社区正式开营,吸引了200余名单身青年参与,这种场景化社交模式比传统相亲更自然,青年们在园区内相识、漫步、交谈,在丝绸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的灿烂,在喜悦山婚宴大厅感受鲜花簇拥的甜蜜情意,在雨琪咖啡馆里按住表白前狂跳的心的战栗,在美术馆里参观印象派大师遗落在笔触间的情感密码,在蛋糕店里抚摸四百年前桌子上的年轮里的私语。

这种将婚恋社交嵌入城市文化空间的创新模式,既盘活了辖区商户资源,又为单身青年提供了兼具文化内涵与互动趣味的社交平台,为城市社区婚恋服务提供了实践样本。

魏萍,来凤街社区党委书记,从事社区工作21年,她性格直爽,办事利落,左邻右舍的家常事都刻在她的心上。魏书记说:“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不解决,哪还有心情去谈情说爱、谈婚论嫁?”所以,只要一听说哪里有就业的机会,她就想方设法推荐给社区里的年轻人,她的心中装着许多年轻人的简历。这种“安居乐业”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在重塑着社区婚育新生态。

国创园区常驻企业多达140多家,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园区商户,面对面“拉家常”,每周上门“问需求”,力所能及解决企业、商户的困难诉求。从协调空调外机的噪音扰民到解决企业员工租房,包括招聘保安、保洁,魏书记全都一一应承,积极应对。

“我们通过帮助企业解决这些困难,不仅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同时也能消除青年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规划婚恋生活,妥善解决个人问题。”有一年,园区里有家企业找到魏书记,请她帮助一位外地员工解决租房子的问题,魏书记立马行动起来。几年后,这位技术骨干扎根南京,直到安家置业买房、结婚,都有魏书记牵线搭桥的身影。

作为江苏省妇联首批新型婚育文化试点单位,来凤街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内的企业等各类资源,将婚育新风宣传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文化浸润到行为改变的转化,让新型婚育文化真正落地生根,造福居民。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沈不言

上一篇: 无规则,不自律
下一篇: 邻家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