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卫东,“水生蔬菜”带头人
作者: 向日葵他带领团队潜心莲藕等水生蔬菜资源收集及育种四十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挽救大批濒临灭绝的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他就是全国水生蔬菜学科带头人及莲藕育种专家柯卫东。
建国家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
柯卫东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水生蔬菜种质的收集保护工作。莲藕、茭白、水芹、芋、荸荠、菱角等十二类水生蔬菜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蔬菜,但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许多品种已濒临灭绝。
为了研发出更具生产效益的水生蔬菜新品种,柯卫东忙着到全国各地收集种质资源。柯卫东说,水生蔬菜多半生长在湖区和深山里,那时的交通不便,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由于野藕大多生长在自然原生态的湖区,在收集资源的过程中,随时有被血吸虫侵染的可能,有时还冒着被蛇攻击的危险,因此,即便是炎热的夏天,柯卫东也是全副武装。
柯卫东记得,有为了收集资源徒步走上一整天的时光,也有拎着两大箱水生蔬菜样本挤绿皮火车的经历。2013年,柯卫东带队到湖南宜章县莽山收集野生莼菜资源,沿水域徒步六小时,结果一无所获,还差点被困在山里。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跟着护林员出发,直到晚上才找到资源……寻种的过程中,充满危险与挑战。他带领团队深入到高原、深山、峡谷、丘陵,还去了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收集保存各类珍稀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也是开展育种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种。”对此,柯卫东体会深刻。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柯卫东率团队收集保存来自国内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及十余个国家的十二种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三千余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挽救了一大批濒临灭绝的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为我国水生蔬菜科研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柯卫东表示:“种质资源收集回来后,要进行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鉴定。哪份资源抗病,哪份资源更好吃、品质更优,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充分了解每份资源的特征特性,才能进行有效利用。”
选育突破莲藕新品种
莲藕传统留种方式在田间,不仅种藕采挖困难、运输费力,而且易损耗、栽植用种量大。柯卫东说:“莲藕种植户的挖藕成本很高,请人挖藕,每天至少需要300元至500元,所以我们选育的莲藕品种不仅要高产,而且栽种时入泥要浅,以降低挖藕的成本。”为此,柯卫东率团队经过十余年埋头攻关,发明了试管藕诱导方法及微型种藕繁殖技术,使莲藕每亩用种重量由250公斤降低到25公斤,有效解决莲藕繁殖系数低、易带病、难以长途运输等技术性难题,为农民每亩节约近千元种苗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2015年,柯卫东又提出“莲藕种子做种”的构想并付诸行动。他绞尽脑汁,通过莲藕多代自交纯化,终于培育出第一个用种子做种的莲藕新品种“五月早”,开创了莲藕育种和种苗繁殖模式。“用该品种自交种子做种,一亩地只需要两百粒莲子,重量约两百克,产量也与用常规莲藕做种基本一致。”柯卫东一脸笑容。2021年,柯卫东团队已收获自交莲子四千多粒,开展了大面积播种栽培试验。四十年来,柯卫东带领科研团队选育三十多种水生蔬菜新品种,其中,鄂莲系列莲藕新品种十七个,新品种在全国种植覆盖率达85%以上。
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至少要花六年到八年时间。柯卫东常年奔波在莲藕育种科研一线,向农民推广莲藕等水生蔬菜新品种,传授新技术。每年3月至5月是莲藕起种季,柯卫东要带领团队开展紧张的资源鉴定评价和选种工作;6月至9月,他和团队顶着高温酷暑开展杂交育种和田间试验,其他时间则深入产区调研品种应用情况。
要想培育出好吃的蔬菜,还得多听听农民的声音。每年春秋两季,柯卫东都会定期组织举办展示会,把全国各地的藕农请上门,品鉴选育的新品种,与种植大户和商家一起交流经验。“南方人喜欢吃粉藕,北方人喜欢吃脆藕。针对不同地域口味,要选育不同类型的品种。”
奔波一线助农民增收
四十年如一日,柯卫东与莲藕“泡”在一起,也与许多农户成了朋友,熊任权便是其中一位。2006年,柯卫东选育的鄂莲6号刚问世,他就抢先引种了八亩地。柯卫东多次去熊任权家指导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当年每亩地产出商品藕3500多斤。其后,尝到甜头的熊任权不断扩大莲藕种植规模,至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
2024年3月,在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合作社莲藕种植基地,柯卫东选育的莲藕新品种“大白胖”莲藕亩产商品藕超4000斤,熊任权迫不及待地给柯卫东打电话,报告了这一喜讯。“看到我们的科研成果从试验田转化到生产一线,品种被大规模应用,助力农民增收,我觉得很满足,所有辛苦都值得。”柯卫东开心地说。近十年,柯卫东的莲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累计种植四千五百万亩以上。
柯卫东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和财政部科研项目“主要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构建了我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评价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八项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他说:“我要在水生蔬菜育种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力,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马哲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