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京坤,“旺代环球航海”完赛中国第一人
作者: 夏榕2024年11月10日,一身明制航海服的徐京坤,踏上为期三个多月的“旺代环球航海”之旅。一人一船,从法国出发,穿过四大洲三大洋,绕地球一圈,期间不能停靠任何海港,不间断、零补给。旺代航海赛是全球公认规格最高、难度最大的赛事,截至2025年2月,全球只有一百人完赛。徐京坤是第一个中国参赛者,为此,他准备了整整十九年。
独臂少年去航海
1989年,徐京坤出生于山东青岛平度的小山村。12岁时,他燃放自制烟花引发爆炸,导致左前臂以下被截肢,人生一度迷惘。“少了一只手,还有腿呀。”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他在煤渣跑道上拼命奔跑,一路跑进省田径队。
2006年,徐京坤凭借优异的身体素质,入选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第一次接触帆船,置身辽阔的海面,他很享受。从跑步转为水上运动,徐京坤每天早上都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你没有退路。”
经过两年苦练,徐京坤作为开幕式旗手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分会场,并在比赛中担任主帆手。然而,就在他一腔热血想为下届奥运会金牌努力时,却得到国家残疾人帆船队解散的消息。
徐京坤回到家乡,跟亲戚做起了建材生意,但始终割舍不下对航海的热爱,坚持自学英语,从网上关注航海世界的消息。当了解到国际上有各种航海比赛时,?19岁的徐京坤当即决定要去环球航海。“海上航行困难重重,你一条独臂应付得了吗?”亲友为他担心,他却只关心船只在哪里、在哪里训练、怎么生活。
为梦想孤注一掷
2012年,徐京坤花了九个月时间,改造了一条有二十五年船龄的帆船,取名为“梦想号”,为第一次单人环中国海做准备。单人航海要掌握很多技能,使用和维修动力、引擎、机械、电子导航等设备,还要与赛事主办方、赞助商、媒体等接洽,徐京坤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
出海的日子里,徐京坤每天都窝在狭小的船舱里,吃着盐水拌面,看着星辰大海。途中,他与七八米高的巨浪、逆风等恶劣天气接连博弈,圆满完成长达2500余海里的单人环中国海航行。这次尝试给他增添了很大信心,继而朝着环球航海的目标进发。
2015年,徐京坤卖掉住房,买了一艘二手船,报名参加法国单人横跨大西洋极限挑战赛,比赛要求不能使用任何电子导航和通讯设备,只能靠原始的天文导航仪定位。整整一个月,他与世界失去了联系,独自驾驶一条6.5米长的小船,顶着狂风暴雨一路闯关,不间断地横跨大西洋。
在风力35节以上的海面上,前帆早早破损,船舵断裂,自动舵磁罗盘失效的那一刻,他一度想放弃。行驶在严寒里,附近海港早已封港禁航,根本没有救护船只,他咬牙坚持下来,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赞誉。
徐京坤的海上传奇之旅没有停歇。2017年,他带着妻子驾驶双体帆船,开始为期三年的环球航海。从土耳其启航,穿过地中海、大西洋、加勒比海,经巴拿马运河,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回到北大西洋大航海之路的起点,途经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行驶3.4万海里,四跨赤道,绕了地球一圈。他们一路躲过无数风暴肆虐,遭遇海盗猛追几十海里,误入巴拿马枪战暴动,因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被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四十多天,靠打鱼维持生活。途中,几千只海豚一路相随翩翩起舞,他形容“像天使团一般壮观”。
“是时候挑战‘航海界珠穆朗玛峰’了!”环球旅行之后,徐京坤目标直指“旺代单人环球帆船赛”,这个被称为“海上珠穆朗玛”的航海赛,开赛三十五年来,还没有中国人参加过。他想在世界单人极限航海的最高殿堂里,刻下中国人的名字。
勇攀“海上珠穆朗玛”
2021年9月,徐京坤只身来到法国买船,筹备比赛。资金紧张、资源匮乏、语言不通……重重困难摆在面前。为了节省成本和方便出行,他住在车里,买到赛船后,把家搬到船上。经过三年的训练和学习,一点点摸索、熟悉赛船的每一个配件和每一项操作。当他凭借个人积分拿到2024旺代环球帆船赛参赛资格时,海外航海家纷纷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2024旺代环球帆船赛中国首支参赛队伍,徐京坤的到来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世界航海爱好者的高度关注,组委会特意为他单独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2024年11月10日,在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的启航仪式上,第一位完成旺代环球赛的美国船长亲自为徐京坤掌舵,方便他跟两岸民众打招呼。现场来了40多万名观众,中国观众用力挥舞着五星红旗,一起大喊着他的名字,他瞬间有了主场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力量,随后开始为期三个多月、长达2.6万海里的“海上珠穆朗玛”之旅。
单人环海生活很单调,但每天的日升日落、霞光月影、不时拜访的海鸟和飞鱼,便成了难得的惊喜。徐京坤每日在视频号上分享航海生活,很惊险,也有很多幸福时刻。遭遇59节海风,有的赛友退赛,有的赛友靠岸修船。凭借多年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能,他成功绕过了风口。出发十四天后,他越来越靠近赤道。行至好望角时,一场壮观的海上日出让天空无比绚丽,那种美令人难忘。在进入印度洋之前,偶遇一艘来自山东的渔船,亲切的乡音给了他温暖。
除了比赛,徐京坤随船还带了一台重达40斤的ARGO海洋观测浮标机器人。在人迹罕至的海域,投放浮标对于科考船是莫大的考验。自从参加旺代环球赛的船长自愿参与ARGO浮标项目后,在南大洋和南半球海域投放浮标,极大地填补了长期以来的观测空白。行船第十九天,他收到海洋观察组织的通知,可以投放浮标。他减慢船速,在船尾缓缓将浮标丢入水中。浮标通过卫星将采集到的温度、盐度、压力等数据传输至观测系统,供全球学者免费调用,将一直持续工作八年。法国军港小学的学生是协助徐京坤制作浮标的伙伴,他们特意在浮标上贴了“一帆风顺”的中文标签。法国导演还围绕徐京坤与浮标的故事拍摄了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离岸水手与海洋科学观测的故事。2025年2月18日,经过99天19个小时的不间断航行,徐京坤抵达法国旺代省莱萨布勒多洛讷港,成为首位完成该赛事的中国船长。
编辑 王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