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气象站”少年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热
作者: 二向箔202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每个项目资助30万元,资助期限为2年或3年。入选的博士生中出现了一个00后的身影,他就是复旦大学2023级直博生傅正航。傅正航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知名科普团队“中国气象爱好者”的联合主创,因为在气象科普上的贡献,他甚至登上了上海科技节的“科学红毯”。
从“板凳气象站”开始
傅正航出生在重庆,每到夏天十分炎热。“我想自己量量重庆的夏天到底有多热。”傅正航10岁那年,一场极端高温席卷了重庆地区。他连着几天蹲守在天气网站上,每小时看一次气温数据。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傅正航尝试走出屋外自己去观测,于是就买了一个温度计。他把温度计放在地上,发现这样测量到的温度都是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和气象网站上公布的温度有很大出入,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他出门时把放在大门口的长板凳碰倒了。没想到他由此生出一个灵感:把温度计挂在板凳上,不就能测到空气的温度了吗?“板凳气象站”架好后再去测量,实测温度正好和网站公布的气温相差无几。后来,他才知道,这套非常简易的气象观测设备,无意之中满足了气象观测的一些标准,包括悬空、通风和在阴凉的地方。
这个“板凳气象站”从小学开始,一直陪伴着傅正航。一到高温天气,大家躲在屋里吹空调,只有他兴奋地去户外观测。每次去看温度数据,他都记录在纸上,做成一张自制的“实况温度表”。很快,家里的本子上画满了各种气象数据图。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只用笔头在纸上做记录,而是开始用电脑做一些更加规范的气温图表,并且定好闹钟,每隔一个小时去做一次记录,这样就能够得到一天中的气温曲线图。
小学时,傅正航就在气象台网站搜集观测雷达图。一次,他发现雷达回波正往家乡方向移动,将在一小时后到达,据此推测一小时后会有降雨,提醒父母收衣服。家人不太相信,此时外面正晴空高照。但一小时后,雷阵雨真的落下。父母觉得儿子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预报天气。
2014年夏天,重庆遭遇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当时雷雨和大风甚至把一些屋顶和房门都吹坏了,傅正航用照片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然后投稿给重庆市气象局。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把这件事情发在微博上,还做了专门的新闻报道。
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不仅没有拖垮傅正航的学习成绩,反而让他产生了动力去冲刺喜欢的大学专业。高考后,他被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录取。
走上“科学红毯”的科普人
上大学后,经朋友引荐,傅正航加入“中国气象爱好者”自媒体创作团队,成为核心主创人,主要负责极端天气和气候动力方面的科普。他擅长追逐热点,捕捉生活里有趣的气象现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一带发生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从7月17日开始,郑州就开始强降雨,持续了好几日。7月19日晚和20日早晨,政府接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人们以为这是夏日常见的暴雨,生活仍然照常运转。
965公里外的上海,傅正航从卫星云图里识别出了危险。他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暴雨。当时,在中国近海地区有两个台风,南海的查帕卡和西北太平洋的烟花。两个台风共同组成了两道“水汽高速公路”,往河南方向集中。水汽到了河南山区之后,被迫抬升,将造成猛烈降水。
“中国气象爱好者”的几位核心成员迅速核实分钟级降水数据,对比周边降水,观测雷达云图和其他数据。确认数据属实后,大家判断这将是一场破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吃饭,担心接下来的天气走势和可能造成的灾害。
首先要把暴雨的凶险程度及时告诉大家。傅正航实时发布数据解读,提醒网友减少出门,避免搭乘地铁等交通工具。河南网友不断发来洪水实况播报,大家实时盯着雷达看降水数据,进行实况科普解读。那天,傅正航更新了二十多条实时解读。“中国气象爱好者”的技术组迅速将收集整理的气象数据和讨论内容制成可视化图表,再配上文字,描述这次暴雨可能造成的灾害。7月20日晚上10点,“中国气象爱好者”在今日头条发布了长篇图文。通过图表,网友们可以直观看出暴雨的剧烈程度,暴雨为什么会这么大,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2024年上海科技节,傅正航应邀登上“科学红毯”。这是对他的莫大鼓励,使他坚守着对气象科普的热爱。
打破科研和科普的界限
科普不仅带领傅正航踏入气象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许多灵感支撑。2022年夏季,我国出现非常极端的高温天气,很多网友留言希望得到解答。“中国气象爱好者”团队花了两周时间,完成了视频《今年为什么热成这样?2022超强高温的底层逻辑》,播放量破300万。
事实上,那段时间不仅我国有极端高温,在青藏高原的另一侧,巴基斯坦也出现了极端高温和洪水,相当于当地同期的20倍,造成人员伤亡。在关于巴基斯坦高温的科普视频里,有一帧卫星云图上同时标注了长江流域的高温和巴基斯坦的暴雨洪水。傅正航看到对比的画面,顿时想,巴基斯坦和长江流域都在青藏高原两侧,它们之间是否会有关联?这个想法成为傅正航本科毕业论文的灵感。他开始研究巴基斯坦洪水和东亚热浪之间的动力途径,以期为我国防范极端高温灾害、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整整一年的研究,傅正航顺利完成了题目为《北半球夏季南亚西北部洪水和东亚热浪共发的机理研究》的毕业论文。2023年,他还前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地球物理联合会会议,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4月,傅正航的研究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期刊《科学进展》上。
如今,傅正航入选复旦大学第三期“卓博计划”,在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继续读博深造。在研究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问题时,他仍然坚持着气象科普。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科普,服务社会,是他始终不变的初心。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