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拱爷爷”的古建空中课堂
作者: 子矜大半辈子跟古建筑打交道的王永先,平生最大愿望是让更多人看懂古建筑,爱上古建筑。为此,退休后的他自学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向人们普及古建筑知识,被年轻粉丝亲切地称为“斗拱爷爷”。
痴迷古建筑
王永先是山西武乡人,他并非古建筑科班出身,只是因为热爱而成为文物工作者。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同时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王永先的家乡有许多古庙、古寺,他的童年与神秘古老的庙宇殿堂为伴,从小就对古建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上中学时,一次老师带着大家去太原参观晋祠,面对如此精妙的建筑,王永先呆住了,只感觉挪不动脚步,久久站在原地不愿离开。他说:“可能从那时起,古建筑就长在了我心里。”遗憾的是,中学毕业后,王永先下乡插队,没能在喜爱的古建筑领域继续深造。
1972年,22岁的王永先结束知青生涯返回城里,进入山西省古建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文物的测绘、修复、普查、管理等。他从零开始,一边钻研古籍,一边在修缮现场奔忙,虚心向修庙的老工匠请教。
当年,山西古建筑大多分散在乡下,公共交通不发达,大多时候只能步行。王永先长年累月地在荒山僻壤勘察、修缮,往往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数九寒冬,只能在深山破庙里啃咸菜充饥,晚上就去老乡家里借住。一次,王永先和同事乘坐吉普车去晋东南的平顺县勘察,行到半路不小心压到鹅卵石,一个车轮飞了出去,差点翻车。还有一次遇到山体滑坡,巨石从高处砸下来,司机反应哪怕慢一秒,后果都不堪设想。
面对艰苦的条件,王永先也曾动摇过。后来,当他陪同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时,看到五十多岁的罗老师灵活地钻到了梁架上,专心致志地研究建筑结构,那种痴迷的状态深深打动了王永先。他意识到,这是一份能够钻研一辈子的事业,只要心里还有热爱,就应该坚持下去。
几十年间,王永先实地考察了山西数百座古建筑,撰写了大量勘察笔记。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五台佛光寺、朔州崇福寺、解州关帝庙、晋祠圣母殿、浑源悬空寺……越来越多的山西古建筑焕然一新,逐渐走到大众面前,让人们领略到古建筑的美。
退休后的“抖音博主”
2000年,王永先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去几十年对于古建筑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并自学木工技艺,制作古建筑斗拱模型。他心里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年轻时是急着抢修那些摇摇欲坠的珍贵古建;如今爬不动梁、上不了房了,他又迫切地想把古建筑的精彩告诉更多人,把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传承下去。
2017年,王永先被特聘为太原师范大学讲师,给学生讲授《中国古建保护与修复》课程。一次和学生交流时,谈及我国的古建筑文化,令他意外的是,话题并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反而对好莱坞电影、韩国电视剧津津乐道,这引起了王永先的深思。他想,中国古建筑文化好比一本名著,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只有做到大众化的普及,让年轻人都喜欢读这本“书”,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但怎么做才能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呢?王永先决定用短视频普及古建知识,注册了抖音账号“古建筑斗拱学堂”。他还拉上老伴和女儿,分工合作,他负责撰写方案、讲解,老伴负责拍摄,女儿则负责剪辑。
一番思考之后,王永先决定采用真人出镜的方式,通过深入现场,结合古代专业书目、古建筑斗拱模型解剖、手绘图、施工实践、科普动画等方式,向年轻人讲解古建筑知识。视频中,王永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身中山装、一双老布鞋,站在晋祠圣母殿前,现场绘出太原晋祠圣母殿歇山顶的构造图,然后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斗拱的内部结构。视频上传后一夜爆火,点击量达到了十几万。
视频受到欢迎,王永先心里有了底气。为了让网友获得更直观的视觉体验,王永先还搭建了一个工作室,准备了一些锯子、推刨和木料,当要讲解某一古建结构时,他先自己动手把模型做出来,给每个构件标上序号或名称,然后在镜头前拆解、组装。“我理解了,会做了,然后才把心得体会向大家分享,这样让观众更容易弄懂。”
为古建筑“传宗接代”
山西的古建筑分布在各地,晋南、晋北相隔六百多公里,乘公交车费时间,租车雇司机费用又高,为此,王永先动了考驾照的念头。老伴和女儿知道后劝说道:“年纪大了,别折腾了,如果一定要做视频,就近选取一些寺庙就行了,四处奔波身体吃不消。”但王永先仍然坚持己见,72岁高龄的他成功考取了驾照,之后便驾车奔波在山西各地,从平顺县龙门寺讲解“悬山顶”,到五台山佛光寺讲解“绰幕方”,再到定襄县洪福寺讲解“乳栿”……每次外出拍摄往往需要十几天,在寺庙之间来回穿梭,由于长时间的驾驶和拍摄,吃饭没有规律,每次外出回来,王永先都要瘦好几斤。
随着经验的积累,王永先拍摄的短视频观看量爆发式增长,单条视频达到上百万次点赞。王永先把短视频科普古建知识的做法称为“六结合”的“空中教学法”,即“结合古建筑现场、结合古代专业书目、结合古建筑斗拱模型解剖、结合手绘图、结合施工实践、结合科普动画”。
很多网友看了王永先的“空中课堂”后,表示想去山西看看,近距离观赏古建筑,领略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学生看了他的视频后,对古建筑产生了极大兴趣,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专业的研究生。
短短几年,“古建筑斗拱学堂”的粉丝数量突破了百万,王永先意外地成了“网红”。他说:“所谓的‘走红’,其实是山西古建筑走红,是古建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他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断优化视频内容,更好地为古建筑“传宗接代”。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许宵雪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