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妻子考证这两年
作者: 明前茶一
晚高峰回家的路上,郑瑞驾车拐进僻静区域,在老居民区的小巷中,她紧贴路边停下,头靠着座椅闭上了眼睛。
这种下班后突然困得睁不开眼的状况,已持续了半年多,每一次,郑瑞都会在半路找地方休息片刻。似乎是睡了一个小时那么漫长,突来的惊醒让郑瑞有一点儿慌张。在黑暗中,她打开手机,原来离她蒙眬睡去才过去十分钟。她赶紧驾车回家,车子转向高架桥后,可以看到右侧分隔带上的月季叶片染上了一部分古铜色,此时正值秋天,一种中年人颇难忽视的秋意涌上心头。在2022年,正是下班途中这股悄然袭来的秋意,让已经做了七年电话销售及售后服务的郑瑞起了去参加司法考试的念头。
这个念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婆婆反对得尤其厉害:“考什么法考,人家学法律的大学生都不见得考得过,你一个学工商管理的,不是给自己找堵?我看人家宝妈考证,都考育婴师、保育员、家庭教育指导师。”郑瑞直截了当地反驳说:“我可不是‘人家宝妈’,我考什么证,当然是考虑了很久的。”
丈夫小宋见郑瑞面色不快,赶忙拉自家妈妈的衣襟。郑瑞婆婆轻轻打掉儿子的手:“她要考的这证书可比人家宝妈的证难考多啦。就算考出来,谁想雇用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当实习律师?”
郑瑞温和平易又无比坚定地说:“考试难,说明这个证的含金量高。我想换工作,不想困在格子间里,这不是我要的生活。”讲完,她还别有深意地看了丈夫一眼,幽幽道:“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我当然应该管家务、管孩子,可我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现在要准备法考。”
二
自从郑瑞怀孕后,婆婆每天早上提着菜来儿子家“做服务”。有了娃,小宋也很少半夜起来为夜啼的孩子冲奶粉、换尿布。小宋的生活与单身时光没有多少区别——娃娃白天由妈妈带,等晚上媳妇一进门,就由郑瑞接手,小宋一周起码有两三次与同事一起聚餐、玩剧本杀。因此,小宋一开始对老婆硬磕法考这件事也是不乐意的,这意味着他要接过很大一部分育儿责任,他再也不自由了。
小宋暗中希望郑瑞是三分钟热度,但他显然错估了妻子的毅力。多少次儿子哭着拍打书房的门,郑瑞却在里面一声不吭,或者隔着门板高声背书。小宋从拗口的法律文本中,从妻子反复念诵关键词的急迫中,读懂了她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气劲。
郑瑞之前反驳过“孩子只要妈妈”的说法:“这难道不是你袖手旁观导致的?所有的育儿书都在强调父亲介入育儿的重要性,妈妈带出的孩子通常敏感、文弱,有分离焦虑;爸爸承担一部分育儿责任,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弱点。”
现在,小宋记起了郑瑞的话,他抱着眼泪鼻涕糊了一脸的儿子去洗脸,去劝慰。他不得不学会从儿子零碎含混的表达中,猜测他的需要;他不得不一遍遍摇着彩色摇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他也不得不学会耐下性子,把同一个故事讲上好几遍……很多事情,一旦亲历,才有可能打破固有思维,学会换位思考。
小宋学会带孩子之后,孩子哭得打挺、死活要妈妈的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刚学会走路就开始飞奔,刚学会抱球就开始拍球、踢球。小宋借机提议:“爸爸带你出去玩,让妈妈好好在家看书好不好?”孩子兴奋又热烈地点头,乖乖伸过脑袋,等着小宋给他戴上防风保暖的小兔子软帽。小宋忍不住亲昵地撸了撸他的头,孩子的柔软发茬触及小宋的掌心,痒酥酥的,一股热流忽然涌上心头:不知不觉中,孩子竟与他这么亲了。
法考当然没有那么简单,2023年法考,郑瑞差2分没通过。郑瑞婆婆叹了口气,刚要说话,小宋赶紧打断她:“郑瑞在法学领域是零基础,光靠听网课,一年就能考到只差2分,已经很了不起了。”郑瑞婆婆不解道:“为啥要这么辛苦去考证?三十几岁突然用功起来了。”
小宋笑着解释:“郑瑞也是在外面闯荡了这么多年,做的全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工资几年不涨,声带都讲得嘶哑,电话那头发火的人越来越多,她才慢慢觉得,要是不想等着被淘汰,就要尝试下新的领域。”
三
2024年夏天,小宋说服家人支持郑瑞辞职,全力备考。两个半月的冲刺时间里,每逢双休日,小宋一大早起来,把妻子的早饭和午饭都做好后,自己背上大包,带儿子出门,通常到下午三四点钟才会回来。郑瑞有点愧疚,问道:“你会不会觉得我太执拗?”
小宋突然抬手,把郑瑞头顶心一根耀眼的白发拔掉,诚挚地说:“你要是不够坚决,是没法说服我和妈妈来帮你的,那你就没法从困住你的环境里出去。所以,第一件事情是要狠得下心来啊,要是你不坚定,孩子一哭你就动摇,这好几千个知识点,你如何记得下来?”小宋直白地表示,郑瑞要考证,也是逼他从袖手旁观的状态里走出来,明白自己在这个家的责任。尽责任,当然得蜕皮,很痛苦的,可蜕皮之后,人才会成长啊。
2024年11月30日,郑瑞终于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12月9日,她在网上广发求职贴,意外地得到了回复,最终成为一名见习律师,上班的律师事务所离家只有五站公交。
两年的考证经历,让郑瑞意识到,小宋是靠得住的朋友,既是她的“带娃搭子”,也是她的羽毛球搭子、学习搭子、心理减压搭子。她永远记得看书看得颈椎不适时,小宋拉她一起去打羽毛球,舒展肩膀与颈背;她永远记得,最后的冲刺阶段,小宋不仅在吃饭的间隙冷不丁翻书,抽查她总是记不清楚的知识点,还讲各种搞笑段子,逗得她哈哈大笑,让她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她永远记得,小宋带着孩子来送考,让儿子跟妈妈击掌,以稚嫩的口气喊“加油”……两年考证,甘苦自知,郑瑞明白,在这段破釜沉舟的路程中,丈夫是她最可靠的“同盟”。她很幸运,她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编辑 林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