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遇见,博士举重破纪录
作者: 依江宁2024年12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力量举联合会力量举亚洲锦标赛(以下简称亚锦赛)现场,郑晓萱深吸一口气,深蹲举起了175公斤的杠铃——这几乎是她体重的三倍。凭借优异表现,她以总成绩430公斤取得亚锦赛级别季军,其中深蹲总成绩破我国纪录,卧推达我国纪录标准线(三项全国纪录),成功拿到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入场券。
让人惊讶的是,郑晓萱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运动员,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级博士生。但正是“撸铁”这一爱好,不仅让她打破全国纪录,还帮助她走出情绪的低谷,遇到了情投意合的男朋友。
减肥路上遇知己
上高中时,郑晓萱就对化学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2016年她如愿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大学里,郑晓萱依然保持着“学霸”的劲头,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拿了两次一等奖;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她又捧回三等奖。除了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她还以第一作者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2020年夏天,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的郑晓萱被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她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一下子松弛了下来。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饮食规律紊乱,有一天照镜子,发现自己的体重飙升,以前买的衣服都穿不下了。
为了减肥,郑晓萱加入中国科大的龙舟队。三个月后的一次训练中,因为用力过猛,她的一只脚崴了,医生说近一个月只能卧床休息,一切运动计划被迫搁浅。
减肥计划不能泡汤,郑晓萱决定去健身房做力量锻炼。她发现有规律的运动确实能让自己找回自信,于是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去健身。
有一天,郑晓萱在学校健身中心做着深蹲,发现旁边有一个高大的男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便疑惑地问:“是我的动作做得不对吗?”男生笑了:“你深蹲姿势标准得像是写论文公式!”听到这个比喻,郑晓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喜欢严谨,每次看过健身视频后都会深深记在脑子里,照着练肯定没有偏差。”
男生自我介绍说:“我叫易若龙,是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两人一见如故。郑晓萱得知易若龙高她一届,还担任过健身社团的力量举教练,考取过力量举裁判,便相约以后一起锻炼,一来可以监督自己锻炼,二来也能跟他学习一些力量举的科学方法。
既要做学问又要举杠铃
健身房的偶遇改变了郑晓萱的人生轨迹,日久生情,相处下来,她不仅和易若龙发展成了情侣,还彻底戒了暴饮暴食,深深爱上了体育锻炼。
在易若龙的指导下,郑晓萱系统学习力量举的三大项目深蹲、卧推和硬拉。训练了一段时间,看到郑晓萱身体的协调力、极强的爆发力和一点就通的领悟力,易若龙忍不住感叹:“你完全有成为运动员的天赋,看来是被科研耽误了。”郑晓萱举起卧推杆,自信地说:“我既要成为科研达人,也要成为健身达人!”看着这个“既要又要”的女孩,易若龙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用两年时间帮郑晓萱走上专业赛场,破一个全国纪录看看。
从2023年8月起,两人就开始制订以“破全国纪录”为目标的训练计划。易若龙告诉郑晓萱,力量举首先必须要有力量,其次要有技巧。增强力量主要就是长肌肉,在日常饮食中,要大量摄入高蛋白物质。而技巧主要体现在动作技巧的提升以及训练计划的科学编排上。两人携手解锁“科研情侣”的隐藏副本——用文献综述法制订训练计划,用控制变量法调整饮食结构。
如何在短时间内使训练更有效果?郑晓萱同样用上了“科研式思维”。她把自己当作受试者,根据比赛日期将训练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当作一个小实验,训练的强度、频率和容量等作为实验的变量。在每个板块中收集数据找到问题,并在下一个板块进行相关变量的调整。两人的训练日志比实验记录本还详细,连杠铃杆的弹性系数都要算进动作轨迹。
这种“科研式训练”在2024年5月初见成效——在厦门举办的国际力量举海峡两岸邀请赛上,郑晓萱大显身手,在深蹲项目中先后以165.5公斤和170.5公斤两次刷新全国纪录,并在卧推、硬拉项目中表现亮眼。此次“小体重大力量”的破纪录首战,助郑晓萱入选国家队候选名单,更给了她和易若龙前所未有的信心,他们马不停蹄备战2024年12月份的亚锦赛。“只有先拿下这两场比赛,我才有资格参加世界运动会。”对于实现目标的路线,郑晓萱清晰而坚定。
男友助她站上领奖台
郑晓萱研究的是纳腔增强和频光谱技术,做实验要用到的大型仪器得提前预约使用时间。“深蹲175公斤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每天抢到光谱仪机后还能准时出现在健身房。”郑晓萱笑着说。为了提高科研时间利用率,她将实验步骤模块化,拆解成仪器预约、预实验、正式采集三段式,每一段都做好充分准备,规划好细节。
郑晓萱通常在午饭后的两小时去练习力量举,然后再高效地一头扎进科研中。博士生期间,她的期末考试综合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学科学》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并获得了国内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表达奖、优秀墙报奖。
参加亚锦赛前,郑晓萱有好几次打了退堂鼓。“我是应届毕业生,2025年面临毕业。赛前训练时正值秋招季,我要前往各地参加面试、找工作。最糟糕的是,距离比赛还有一个月时,我的背部受伤了,连70公斤重量的深蹲也无法完成。”她一度陷入沮丧。
易若龙鼓励郑晓萱坚持下去,还研究出一些独门秘籍帮助她备战亚锦赛。理论知识丰富的易若龙告诉她:“常规的静养疗伤法并不科学,会严重耽误训练进度。”他用反常识恢复法指导郑晓萱,通过“疼痛阈值内渐进负荷”,在身体可以承受的疼痛范围内,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刺激,让身体慢慢适应。
赛前心理建设也很重要,易若龙对郑晓萱说:“你可以转化一下情景,把竞技场当作平时熟悉的科研场景。”郑晓萱试了一下,焦虑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在学术答辩,站上举重台就像汇报JACS论文,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
状态调整到位后,在2024年12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力量举联合会力量举亚洲锦标赛现场,郑晓萱作为新秀再次突破自我。深蹲项目中,郑晓萱完成高难度试举,打破全国纪录,获深蹲单项银牌;卧推项目,她以95公斤获卧推单项铜牌,达全国纪录标准线;硬拉环节,她成功挑战160公斤,总成绩锁定430公斤,获该级别季军。
现在,郑晓萱一边忙于博士毕业论文,一边继续锻炼,为8月份将在成都举办的世界运动会做准备。科研与锻炼两不误,力气与美丽并举,郑晓萱探索着当代科研人的更多可能性。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