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和不配

作者: 李柏林

前几日,我突然想吃草莓。临近晌午,菜市场上的摊子已然不多,逛到一半才看到一个老奶奶在卖草莓,旁边还有人在挑选。可等我走过去才发现双方正在争执。老奶奶像开启了全身的防御机制,生气地说:“不卖,你们赶紧走吧,我不做你们生意!”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猜测这应该是个脾气暴躁的老奶奶,赶紧走开。

可逛完菜市场,我也没看到第二家卖草莓的,只好又回到老奶奶的摊前。她已经没了先前的愤怒,拿了一个草莓说:“你尝尝,这草莓是我自己种的,一大早摘的,不甜不要钱。”

草莓个头不大,却很甜。我说:“奶奶,您的草莓真不错,给我来一斤吧。”

老奶奶开始倒草莓,结果一称,一斤多,她说:“没事,反正是自己种的,送你吃,我也得赶紧卖完回家。”

我开始劝老奶奶:“既然不那么在乎价格,刚刚不如便宜卖了,中午菜市场的人很少,总比干等着强。”她脸一横说:“我卖给她?想都别想。说我的草莓不够红、不够大,不值这个价,还用那么长的指甲挑来挑去,草莓都给挑坏了。她不识货,才不配吃我的草莓!”

我才明白,老奶奶是在赌气呢。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个人在家,总想找点事情做。有一年暑假,她决定卖玉米。她坚持不打药,每天都去地里捉虫,成了“人形啄木鸟”。等玉米成熟,姥姥每天一大早就去地里掰玉米、装袋,等母亲开车来接。而我去镇上占位置,陪着姥姥卖完玉米后,带她回我家吃饭。下午,母亲再开车把她送回家。

有一天,眼看快中午,太阳恨不得把人烤化,我们的玉米还没卖完。正好来了一个女人,我仿佛看见了绿洲,赶紧推销玉米,“两块钱一个,还剩八个,你给十块钱就行。”

“就这也要两块钱一个?这都蔫了,不知道放了几天呢,一块钱一个,一共八块钱你卖,我就买了。”女人一脸嫌弃地掰开玉米的皮,用趾高气扬的语气说着,一边挑,一边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姥姥正在犹豫,我直接说了句:“不卖,就十块钱,爱买不买。”对方扭头走了,我一股脑儿把地上的玉米灌进袋子,扛在肩上就往家走,姥姥也只得迈着小碎步连走带跑地跟在后面。

那时我还说不清自己为什么那么生气,只是觉得她不配。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不是因为对方刻薄,而是因为那一袋玉米倾注了我们三代人的辛苦,她却轻飘飘地把我们都给否定了,谁又会真的在乎那两块钱呢?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死守防线,只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尊严被践踏。是你倾注了很多精力的事物,被人说不值;是你为之生计的东西,被别人贬低。于是,你宁愿结束这桩交易,也要保留自己的骨气。

当我们以贬低的方式来抬高自己,殊不知平等的交流反而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善待。高看别人的人,是因为他就在高处,贬低别人的人,也许永远在俯身。贬低了别人,也贬低了自己,好像你就值得烂东西、坏东西,不,我觉得你值得更好的。所以,别让那些不值变成自己的不配。

编辑 曹宏萍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人在中年爱读图
下一篇: 含笑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