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心灵,关注青少年情绪障碍

作者: 任林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情绪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家长,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并掌握有效的家庭护理方法,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认识青少年情绪障碍

青少年情绪障碍并非单一疾病,它涵盖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如抑郁症,孩子可能长时间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丧失热情,出现睡眠障碍,或早醒,或嗜睡,食欲也会发生变化,体重波动明显。焦虑症则让青少年时常处于莫名的紧张、恐惧之中,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还可能伴随反复的担忧,对未来充满不安。双相情感障碍较为复杂,孩子的情绪在高涨的躁狂期和低落的抑郁期交替游走,躁狂时精力旺盛、言语增多、行为冲动,抑郁时又极度消沉。

这些情绪障碍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会干扰他们的学业表现,导致成绩下滑,注意力不集中。在社交方面,孩子可能逐渐孤僻,回避朋友,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甚至产生自伤、自杀等极端念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遭遇情绪障碍困扰,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情绪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青春期身体激素的剧烈变化,如激素分泌失衡,会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负责情绪管控的前额叶皮质,使得青少年较难像成年人一样理性驾驭情绪。另一方面,学业竞争的白热化、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让孩子不堪重负。再加上社交媒体带来的虚拟社交压力,网络欺凌、攀比之风盛行等,青少年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双重冲击下,心理防线极易崩溃。

家庭护理实操指南

家庭对于青少年情绪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温暖、包容、沟通顺畅的家庭能给予孩子面对内心风暴的勇气,反之,则可能成为情绪问题的源头。当孩子出现情绪障碍时,家庭支持更是重中之重。家长应主动与青少年建立平等、尊重的沟通模式,鼓励他们表达内心感受,无论是快乐还是困扰。避免批评或贬低孩子的情绪体验,要倾听、理解和共情。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间应避免频繁争吵,尽量以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分歧。当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有不同意见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执,而应选择私下沟通,达成共识后再行动。例如,讨论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问题,家长可各自阐述观点,然后协商制定合理规则,让孩子感受家庭的和谐统一。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居环境,让家成为孩子放松身心的舒适港湾。可以一起布置房间,在孩子房间挂置其喜欢的海报、温馨的小摆件、照片,增添生活气息。减少冲突,以爱包容。家庭成员间意见不合时,避免大声争吵,尝试冷静沟通。

有效沟通  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放下身段,以平等姿态对话。比如,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目光平视,耐心询问:“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儿或者烦心事想和我分享?”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中途打断。即使孩子的想法听起来有些荒诞,也不要急于否定,而应先表示理解,引导孩子充分表达情绪。

密切关注情绪变化  家长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每天留意孩子的情绪起伏。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举止,如发现孩子放学回家后长时间沉默不语、紧锁眉头,或者突然脾气暴躁、摔门进房间,这些都可能是情绪异常的信号。将孩子每天的情绪状态、可能的触发事件简单记录,一段时间后复盘,有助于发现情绪波动规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规律作息  帮助孩子制定并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保证8~9小时睡眠。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刺激大脑。家长可以陪孩子读书、聊天,听轻柔音乐放松身心,帮助他们放松入睡。

合理安排饮食  为孩子准备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D、ω-3脂肪酸等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鱼类、坚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大脑神经功能有益,有助于稳定情绪。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品。

鼓励社交  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社团、兴趣小组等,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就帮他报名绘画社团,让他在创作与交流中找到乐趣与自信。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营造轻松的社交氛围。家长应准备些小零食,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聊天,增进孩子的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

适度运动  鼓励孩子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像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激素,能有效改善情绪状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运动既增强亲子关系,又起到监督作用。

减轻学业压力  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任务看起来不那么艰巨。比如准备期末考试,把复习内容按科目、章节细分到每天完成多少,每完成一项就打个钩,给予孩子成就感。当孩子因学习困难而焦虑时,引导他们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不要独自埋头苦学。

若孩子需要药物治疗,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可以设置服药提醒闹钟,将药物放在固定显眼位置,确保孩子规范用药。定期带孩子复诊,向医生如实反馈孩子在家的情绪、行为表现,如服药后睡眠改善情况、是否还有自伤念头等,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家长的自我成长与情绪管理

在照顾孩子情绪的同时,家长自身的成长与情绪管理同样不可忽视。面对孩子的情绪障碍,家长难免会感到焦虑、自责,这些负面情绪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传递给孩子,加重他们的负担。家长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家长课堂,阅读专业书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家庭护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付出持续的爱与耐心。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孩子的守护者,要用温暖的怀抱、贴心的关怀、科学的引导,为孩子驱散阴霾。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家长了解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家庭护理要点,开启守护孩子心灵的旅程,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温暖的家庭怀抱中茁壮成长。这不仅是家长的期望,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