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构建

作者: 刘小忠 罗祎格 胡文伟 彭展英

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构建0

[摘           要]  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之需,也有助于提升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优化数字化资源供给,推动高职教育育人水平提升、实现终身学习的未来之需。应学习借鉴国内外学分认定研究工作的成功经验,聚焦湖湘地区,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展开调查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政策与制度、现状与困难,从组织框架、监管流程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机制,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科学发展。

[关    键   词]  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高职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资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9-0053-04

如何确保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成果得到正式认可,并与传统校园教育体系中的学分制度相衔接,是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构建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2020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学分认定体系和标准,开展学分互认试点”。陈以藏提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1];王丽敏探索了学分银行引领的高校慕课学分互认机制研究[2];张伟探究了高职院校学分制模式下学分认定与转换策略[3];黄佳研究了基于高校学分认定机制下的MOOC教学平台建设[4];张琰研究学分银行视角下高职院校学习成果认证机制构建[5];董杰研究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6]。国外学者也从理论视角和实践应用进行了MOOC学分认定研究。ScottJaschik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大学MOOCs学分认定的难题[7];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等率先将MOOCs学分认定纳入学校学分体系;Coursera等在学分认定技术、学分考核制度等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综上所述,本课题将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政策与制度、现状与困难进行梳理,对其组织框架、监管流程、保障机制[8]等进行设计,明确各方权责,探索认定对策和机制。

二、调查分析

本课题组聚焦湖湘地区,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的调研。采用现场访谈、在线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个案分析、跨学科研究等调研方式,先后查阅和分析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献,以及“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的研究”等相关论文,从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部门、管理制度、开课现状等要素出发,调研了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40所高职院校,经过汇总、整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一)管理部门

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管理部门有无、管理部门组成、管理部门职责等要素,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校都响应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开设在线开放课程;100%的学校由教务处牵头负责,二级学院(系/部)参与。其中,有70%的学校督导处(室)、30%的学校信息中心参与,其他职能部门参与很少。二级学院(系/部)主要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督导处(室)主要负责课程运行监督,信息中心主要负责沟通教学平台的数据安全和平稳运行,教务处主要负责在线开放课程遴选和学分认定审核。

(二)管理制度

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保障制度有无、保障制度核心内容、课程遴选流程、学分认定流程等要素,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校都出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相关保障制度。比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出台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并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计算等保障制度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90%的学校对课程遴选流程描述不够具体,审核、管理和操作性不强。比如湖南某高职院校描述“对引进校外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所属二学院(系/部),责任教师应及时跟踪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课程实际效果”。80%的学校对学分认定流程描述不规范,内容简单、规范性不强。比如河南某高职院校描述“对于采取完全自主在线学习模式的课程,……学生在线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任务,通过课程考核的,记录相应成绩并获得相应学分”。

(三)开课现状

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性质、开课比例、课程来源、开课形式、学分认定方式、教师和学生意愿等要素,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校开设了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在线开放课程,但是75%为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20%为专业基础课,5%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85%的课程为高职院校内部自建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和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15%的课程为高职院校外部引入的省级、国家级和校际联盟课程。MOOC平台引入的课程非常少。在开课形式和学分认定方式上,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完全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上考试,成绩合格者按课程学时认定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采用线上学习理论和理论考试,线下练习技能和技能考试,再按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比例核算课程成绩,成绩合格者按课程学时认定学分。100%已开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愿意继续开课,65%未开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愿意申请开课。75%的学生喜欢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方式,25%的学生喜欢传统课堂。

三、机制构建

从组织框架、监管流程、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构建[9]。

(一)组织框架

构建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机制,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整体规划与执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层次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不足,因此必须明晰学分认定的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课程团队和技术团队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1.领导小组:由学校/学院高层领导担任组长,教务处、各二级学院(系/部)等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学分认定机制的顶层设计与决策以及学分认定审核。

2.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牵头,联合督导处、各二级学院(系/部)教学干事,以及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等组成,负责学分认定机制的具体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学分认定审查。

3.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组建的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组成,负责在线开放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资源建设与更新、开课运行与指导、课程考核与评价等具体的课程建设管理与在线教学工作以及学分认定资料提交。

4.技术团队:由信息中心主任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数据维护与安全保障等工作。

(二)监管流程

1.课程遴选

组织机构先厘清课程的性质与来源,再通过“三级”把关和“三契合”原则遴选符合要求的在线开放课程。

(1)课程性质:主要以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由于操作技能的需求,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较少。

(2)课程来源:一是高职院校内部自建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二是校外引入。三是MOOC平台引入。

(3)遴选课程:采用课程团队、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三级”把关和契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三契合”原则遴选在线开放课程。

2.开课流程

(1)申请开课:课程团队提出开课申请,内容包含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学时与学分等必备内容。

(2)审核内容:工作小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团队提交的申请内容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再报请领导小组审核通过。

(3)公示监督:工作小组依规在校内和网络公示开课申请结果,接受监督。

(4)上线运行:课程团队准时上线,定期开放教学内容,定时组织在线指导答疑。

(5)总结:准时结课,确认学生课程成绩。向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提交学分认定相关材料。撰写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开课特色与创新、反思与改进总结报告。

3.质量管理

领导小组建立教学督导、同行评审、学生评价等多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1)课程质量:从课程团队、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应用效果和特色创新六个方面规范课程质量。

(2)教学质量:通过考核、验收、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

(3)学习效果:从学习成果、学习满意度和学习参与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结课后统计学生的学业成绩,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满意度,查看学生观看视频时间、参与讨论次数、完成作业和测验等参与度。

(4)发展提升:从课程更新、技术创新和机构合作等考察课程的发展提升。根据学科发展、技术进步和学生需求变化,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探索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课程的国际化传播和认证。

4.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是在线开放课程监管流程的最重要环节,包括以下步骤。

(1)提交资料:学生先根据学校发布的学分认定政策,下载课程学习成绩单和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或教学平台提交申请资料。课程团队汇总学生提交的资料,填写课程成绩分析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一并提交给在线开放课程工作小组。

(2)初步审查:工作小组对课程团队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以及课程团队提交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3)审核效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小组审查的结果,重点审核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和学生成绩,给出初步的学分认定建议。

(4)认定学分:领导小组组长根据领导小组给出的初步的学分认定建议,确认审核过程的公正、合理和客观性,签字确认,并将认定结果通知学生及相关部门。

(5)公示监督:工作小组将学生姓名、课程名称、原学分、认定学分等关键信息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渠道进行公示。

(三)保障机制

建立课程质量、教学平台和经费与奖励措施保障机制[10],确保课程顺利开设、有效运行。

1.课程质量

保障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质量,应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再规范教学团队,最后具体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和学分认定方式[11]。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在线开放课程所特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安排、考核方式等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实施保障。

(2)课程标准:明确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的授课进程与安排;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教学实施与保障。

(3)教学团队:明确课程团队的结构、师德师风、教学表现力和亲和力、教学改革意识和数字素养。课程负责人的职称,教学经验、专业功底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