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刘莹莹[摘 要] 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色资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增强了教育过程中的感染力。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体现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堪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其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塑造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旨在探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及实践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关 键 词] 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9-0073-04
广西百色是红色革命之城、英雄之城,百色起义的精神是一面旗帜、一种文化观念、一种象征,是百色人民心目中的精神丰碑,深深根植于百色人民的基因血脉。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廉政基因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蕴含丰富廉政特色、具有中华民族革命特色的先进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1]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刻领会到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一、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目前,百色地区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如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等,这些基地成为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百色廉政文化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出了全域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阵地
全域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阵地的打造,为高校思政课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广西百色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的“富矿”,共有百色起义相关遗址300余处,其中蕴含的廉政因子较多。为了持续推动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百色市打造市、县、乡、村、屯五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38个,不断拓展全域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阵地。这些示范点不仅涵盖了历史遗址,还包括了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还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廉政文化周等活动,以及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革命历史讲座等形式,使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阵地。
(二)推动了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广西百色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设置纪念馆虚拟展厅、开发红色廉政文化教育资源、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使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更加便捷、生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从而有效扩大了红色廉政文化的渗透力,推动了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使思政课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广西百色通过革命后代讲革命故事、“初心讲堂”“党史学堂”“忠诚课堂”等让红色主题和清廉主题教育在全域实现“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宣传教育,推动“硬”教育和“软”文化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向学生普及红色历史和廉政知识,还能通过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增强红色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正是在红色廉政文化的影响下,在革命精神的号召下,谱写了汉、壮、瑶、苗等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团结战斗的新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有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这对他们未来步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
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3]通过了解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传统与优良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认同感,从而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触动和教育。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融入,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廉洁自律和无私奉献精神,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能够深刻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内容上能够更加理解红色廉政文化的深厚意蕴,从情感上能够更加认同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大学思政课是传承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红色廉政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讲述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运用实地考察、红色故事分享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更加直观和互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和制度的认同
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这一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了解百色起义等革命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解其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三、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虽然在将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单一
广西部分高校在尝试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红色廉政文化的内涵。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引入了红色廉政文化的相关内容,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和讲解,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讨论。[5]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机会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悟百色红色廉政文化的真正意义。
(二)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尽管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丰富,但部分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不足,往往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安排在特定的历史课程中,而没有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教育体系。一方面,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红色廉政文化之间的桥梁没有得以建立,难以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相联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缺乏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关联,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三)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深入实施,离不开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目前,部分高校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制约了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廉政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此外,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部分高校教师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难以将红色廉政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传递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和机制
高校对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目前,部分高校在评价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成效时,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学生实际行为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忽视学生在红色廉政文化教育中的实际参与度和体验感。[6]
此外,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在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整合与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如部分高校在开展红色廉政文化教育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没有与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整合,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限制了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使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四、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素材。将广西百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廉政文化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红色廉政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结合地方特色,打造鲜明地域特色的“大思政课”
整合百色起义纪念碑、红七军指挥部、纪念馆、铜鼓楼等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与“大思政课”融会贯通,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思政课”。[7]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中讲授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时,可以引入百色起义的历史背景、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红色廉政文化的精神力量等案例内容,使学生感受地方红色历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此外,教师在讲授其他思政课程时,可以结合百色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如形势与政策课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讲授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时,可以引入壮族的“三月三”节日、壮锦文化等元素,可以在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地方特色,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红色廉政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能让学生在了解红色廉政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