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 徐利飞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JKLX-132)研究成果。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探讨如何将德育有效地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道德品质这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德育新实践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思考[1]。研究表明,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互联网+”时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德育实践 信息素养 道德品质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它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品质。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时代中获取、理解、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而道德品质则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将德育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2],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最新的教学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互联网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解决问题。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个体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德育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为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不乏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这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忽视道德约束。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德育的渗透[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二、“互联网+”时代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新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如新闻报道、名人传记、公益广告等,将这些资源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时,教师引入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4]。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德育方式
互联网技术为德育提供了新的方式。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在线问卷、在线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创设虚拟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选择和行为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三)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渗透德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将德育理念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程序设计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在讲解信息处理时,教师可以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德育
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对于推进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如家长会、德育讲座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案例分析
以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时,引入了网络诈骗的案例。通过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诈骗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诚信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成为网络空间的守护者。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网络安全知识,还增强了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思考
1.德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需要注重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德育内容和方式[5],确保德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
2.德育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成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家校合作对于推进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因此,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德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时,还需要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成长。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实践将更加丰富多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华.“互联网+”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12):45-48.
[2]李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02):32-34.
[3]赵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王芳.基于“互联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5]刘涛.“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德育实践与思考[J].中国德育,2024(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