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里的逗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布克书名里的逗号0从图书馆回来后,我脑袋里逗号满天飞,它们实在太多了。走在一排排书架之间,不必抬手,只要边走边看书脊,光是书名里那些逗号就能让你打饱嗝。我稍微举几个例子。比如《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你没看错,这是两本书;比如《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战胜烦恼的自己》,你没看错,这是三本书;还比如《静下来,生活很美好》《静下来,一切都会好》《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静下来,一切会更美好》,你没看错,这是四本书。

它们都有逗号,长得也像,但风格却五花八门。有讨好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有怼人的,《闭嘴,我只想做自己》;有嚣张的,《有种,请坐第一排》;有温柔的,《不生气,你就赢了》;有简洁明了的,《做,就对了》;有莫名其妙的,《做自己,还是做罐头?》;有甩手不管的,《趁年轻,折腾吧》;有大包大揽的,《你的人生,我来整理》;有年少轻狂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有自白的,《因为痛,所以才叫人生》;有一根筋的,《不逼自己一下,你凭什么成功》;有两头堵的,《要努力,但不要急功近利》;有杀马特的,《活着,就要无声炸裂》;有农家乐的,《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有脑筋急转弯的,《明明很努力,却为何没有长进》;有般若波罗蜜的,《松开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还有一对儿回旋镖:《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和《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我被这些逗号书名整得魔怔,突然心血来潮数了起来。足足有170本!没夸张,我还拍了照片。而这些仅仅是我所在过道两侧的。

逗号就这么香吗?也不是。我只是误入了图书馆的“情感、意志、行为”区,说白了就是“成功学”区,或干脆可以简称为“学区”,反正一个意思。在整个图书馆的各种分区里,最“水”的就是这个区,它简直就是反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不会让人进步,反而会让人变傻。这里面的书凸显了世界的一个二元对立,那就是内容和形式。越没真材实料,越要花里胡哨,首先就得打书名的主意。而当文字被卷坏了的时候,就开始卷标点符号了。于是,逗号第一个倒了霉。

逗号很冤。每个标点符号都有一项独特的功能,但逗号是多功能的,因此也是出场次数最多的。它的断句不像句号彻底,反而是调整意思和逻辑;它的停顿不如顿号强烈,更像是增进节奏和韵律。它让作者既能完整、紧凑地说完一句话,甚至是很长的一句话,又能让这句话层次清晰。还有更重要的,它让人有时间呼吸。否则,读书就会使你面色红润,因为读着读着就都憋成了大红脸。

像所有的好东西一样,逗号被这些混“学区”的人给滥用至庸俗了。我不情愿称这些人为作者。你不能怪我愤世嫉俗,这里差不多一半的书都不是“某某某著”,而是“某某某编著”。一字之差,所谓创作就被兑了多少水。我甚至不情愿给它们加上书名号,不是为了图省事或者省篇幅,而是——也让我求助于逗号吧——它们,让我,实在,难以下咽。

出了“学区”,一切恢复了正常。为了反败为胜,我借了两本书——《永别了,武器》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逗号

上一篇: 休息的真谛
下一篇: 健康(133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