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珩:这个春节,年夜饭的“年味”从何而来?
作者:赵珩赵珩,文化学者,原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发展,如今的春节已不用再提醒民众“请勿集中消费,暴饮暴食”,人们对春节、年夜饭的期待值也在逐渐降低,尤其是在今年疫情下,不提倡大规模家庭聚餐,那么年夜饭的“年味”又该从何而来呢?
在从事多年文化研究,出身文化世家的学者赵珩看来,由于地域、时代和社会层次的不同,从古代开始,其实年夜饭的形式便不尽相同。在过去,年夜饭和祭祀密不可分,祭祀是对先人的慎终追远,年夜饭则是和在世亲人交流、亲和的机会。宫廷中的年夜饭更加充满仪式感,比如每年初一,宫廷要例行朝贺制度,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宰辅大臣除夕的年夜饭很草率,九点祭祖吃过年夜饭便匆匆睡了,因为夜里三点就要起来去东华门朝贺”。
古到今,年夜饭也一直随着时代在变化,但无论你身在何处,做出怎样的菜品,不变的都是对团聚的向往。
Q:南方和北方过年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什么?
A:在南北方,有两种应口彩的食物:鸡和鱼。鸡代表“积累”,鱼代表“富余”,整鸡、整鱼都必不可少。北方地区都要吃饺子,但讲究的人家一定要有“素饺子”,用木耳、豆腐干等做馅,有着自己的寓意。南方地区则要吃汤圆,不仅个头大,而且还会用荠菜等蔬菜做馅。
Q:您家的年夜饭中有哪些特色菜?
A:我家虽然是北方人,但三代以上的女主人都是南方人,所以菜色是南北杂糅。保留的菜品有八宝暖锅,它是一个由鱼丸、蛋饺、鱼肚、海参等组成的热气腾腾的什锦锅,还有用十种素菜切成丝拼成的“什香菜”,和类似甜品的“豆沙八宝饭”。
具体的做法在音频中都有解读,还有彩蛋~欢迎收听
编辑 / 天健 设计 / 洪靖惠 音频 / 张译丹
| 封面大使 |
《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5、6期合刊《年里美味:这桌饭,为了团聚的念想》,关注今年特殊的年夜饭。美食,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一桌年夜饭,即便遥远,也足以慰思念。让我们进入本期杂志,享受一次饕餮盛宴。
古人春节是怎么放假的?为什么会有祭祀的传统? 想听赵珩老师更多有关年节习俗的解读,请点击课程标题/海报扫码收听课程《旧时民俗》(扫码需保存图片到本地手机中哦~)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