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0此玉山白玉质,玉皮呈黄褐色。月亮门外,一妙龄少女手持灵芝,轻盈地走向徐开的院门。周围赭色的假山、桐树、芭蕉、叠石,衬托出江南园林的安谧幽静。门内女子双手捧盒,与门外女子脉脉相视。位于前景的建筑、植被与置于后景的门内女子处在不同的平面上,拓展了景深,营造出庭院深深的意境。

此玉仿宫内油画《桐荫仕女图》的样式雕刻而成。底部阴刻乾隆御制诗一首:“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介绍了此器由玉碗取坯后剩下的玉材雕刻而成,称赞了玉匠因材施艺、化拙为巧的设计。最后两句将此玉与春秋时期的和氏璧并提,体现了此玉在乾隆眼中非同一般的价值与魅力。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12.大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玉龙以一整块淡绿色老岫岩玉雕琢而成,龙身蜷曲,曲线优美遒劲,成“C”字形,整体横截面为椭圆。玉龙躯体主干光素无纹,边缘打磨锐利。头部用简单的棱线雕出凸出的梭形长眼,鼻上翘,其吻长而前凸,嘴和下颚刻几道简练的阴线纹,脑后长鬣飘逸神气。龙身中部有两面对钻的孔,经测量,如穿绳悬挂,玉龙刚好达到水平平衡。因其头部似猪首,大玉龙也称玉猪龙。

大玉龙兼具写实与抽象的手法,造型虽简朴,但充满生命力,是我国红山文化先民的艺术代表作,更为学者了解早期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形象崇拜提供线索。分布在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的红山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500年,自20世纪初以来陆续出土大量玉器。

此玉龙原为著名的古玉研究专家傅忠谟所藏。1992年,故宫博物院收购了傅先生毕生收藏的396件玉器,其中就包括这件玉龙在内的3件红山文化玉器,这也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C”字形玉龙。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23.玉龟甲与刻图长方板(新石器时代)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葬M4出土145件随葬品,其中就包括这件叠加在两片玉龟甲之间的玉板。玉料各部受蚀鸡骨白化,硬度很低。玉板略呈长方形,表面有微黄沁色,正面弧凸,反面内凹,两面皆有抛光,边缘布列钻孔22个。玉板正面刻有大小同心圆,小圆内琢八角星纹,八条直线将两圆间的璧状平面分为八块区域,每区内各有一条圭状纹饰,大圆外又刻有四个圭形箭标,分指玉板的四角。玉龟背甲为椭圆形,腹甲为“”形,两甲边缘均有钻孔,扣合后可穿系绳索。

这一板两甲年代距今约5000年,被发现时置于墓葬死者的胸部,由于形制和雕琢精细,自出土后引起了广泛讨论。学者相继将这组玉龟甲与玉板作为新石器时代占卜方式的证据,结合河图洛书、八卦历法做解,但其具体功能与文化含义,至今仍有争议。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34.白玉夔凤纹卮(东汉)

此器通体为圆柱形,由优质的新疆和田白玉制成,玉中原有糖色,另有成片的褐色沁斑。器身之上配一隆顶盖,中心凸雕一柿蒂形花芯纽,四周分布3个几何云形捉手;器身表面刻有汉代典型纹饰,以勾连谷纹为地,浮雕两两相对的四只夔凤,凤身为几何化造型,饰有二字纹和网格纹,凤眼细长,颈部长羽后扬;腹中一侧的环形柄上有云形鋬,上有阴刻龙首纹;器底平,有3个蹄形足。

这件玉器早先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直到1962年,山西右玉县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两件与此玉器造型极为相似,依据青铜器铭文,此器才被认定为卮。原来,卮是周秦汉晋十分流行的饮酒器,主要特点为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但通常以铜、漆制,玉制者十分少见。这件平底的夔凤纹卮,在制作时掏膛难度很大,参考《汉书》《史记》,可知玉卮多出现在隆重的场面或酒宴。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45.白玉双人耳礼乐杯(宋)

此杯白玉制,微微发青,局部有褐色旧斑。内壁有32朵灵芝状云纹。外壁凸雕10人,或持笙、笛、排箫、琵琶等乐器演奏,或歌唱,且衣着华贵,又有寿鹿,应当表现的是大型礼乐场面。杯两侧各有一人形耳,其手扶杯口,脚踏云彩。此杯中的人物,衣物长而下垂,搭配斜云格锦纹,皆宋代服饰风格。

宋时对酒器颇有讲究,金、银、玉、瓷,皆工艺精细,这类内外都有装饰的酒杯,银器、玉器中多有出现。此杯双立人耳的造型在宋、元时期极为流行。安徽的宋墓中曾出土过与此杯类似的银质礼乐杯。此器在清朝初期流入宫藏,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清宫遗存玉器中有多件双女耳杯,其中还有乾隆时期的仿制品。

故宫藏六件珍贵玉器56.青玉云龙纹瓮(清乾隆)

清乾隆年间是我国琢玉工业高度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大型玉雕工艺,一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青玉云龙纹瓮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瓮采用新疆和田密尔岱山出产的青白玉,由如意馆画样,乾隆四十一年(1776)发往扬州进行雕琢,奉旨交由两淮盐政伊龄阿承办。清乾隆四十五年十月,玉瓮通过大运河送抵北京,陈设于乐寿堂,今亦如此。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细,代表了乾隆时期扬州玉器高超的工艺水准。

瓮身浮雕九条飞龙,出没于祥云之间,龙腾云滚,气势非凡。瓮下配海水纹铜座,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俗称“福海”。底镌乾隆皇帝御笔《玉瓮记》,称虽统一回疆、拥有玉山,但制作玉瓮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子孙,以为殷鉴。

(故宫器物部研究员徐琳推荐。实习记者张宇琦、张佳婧、常雅倩整理。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故宫博物院供图)

文物
玉器
乾隆
白玉
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
故宫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