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件宫廷生活珍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这件通体珠宝、光灿晶莹的金质三足爵杯是故宫珍宝馆最令人瞩目的珍品之一。杯圆形、直口,杯身以点翠为地,錾满缠枝宝相花纹,若干大小、造型相异的花朵对称布列,花芯以珍珠及红、蓝宝石镶嵌而成。杯两侧有夔龙形耳,龙头嵌大珍珠。三足为象首式,卷曲的象鼻作足尖,纤细的象牙镂空于旁。杯外沿饰回纹一周,一面中部以篆书阳刻“金瓯永固”,另一面为“乾隆年制”款识。
华美的金瓯永固杯实为清代的重要礼器。自雍正始,每年除夕子夜,皇帝在养心殿举行元旦开笔仪式,书写吉语,浏览历书,祈求新年风调雨顺。金瓯永固杯正是这一场合专门盛放屠苏酒的器具。“金瓯永固”的寓意是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以金瓯比喻国土完整,至少可以追至《梁书》所记梁武帝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目前存世仅四件金瓯永固杯。故宫此杯制于嘉庆二年(1797),但因其时已经退位的乾隆帝仍掌握国家实权,杯上仍署“乾隆”年款。
2.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清乾隆)
此玺造型精绝奇巧,由一块巨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田黄产于福建寿山,质地温润凝腻,是极为昂贵的软料雕刻石。三印中,左印为正方形,以阳文篆刻“乾隆宸翰”;中印为椭圆形,居中阳刻“乐天”两字,出自《周易》,意为顺天施化乐于天;右印为正方形,阴刻“惟精惟一”,来源于《尚书》,表明施政思想。三印由三条细链连成一个整体,显示出玉匠高超的造诣。
此印为乾隆做太上皇以后随身所携之物,常钤盖御笔书画之上。乾隆帝爱书画收藏,更爱钤章,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笑谈,但在他一生拥有的众多宝玺中,这枚田黄三联玺依然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后来各帝也十分珍视。清覆亡后,溥仪曾将此印缝入棉衣,带出宫,后于1950年捐给国家。
3.黄色缎绣金龙纹铜钉乾隆帝御用棉甲(清乾隆)
大阅甲胄是皇帝军戎服饰中最隆重的。大阅,既是统治者对国家军事武备的全面检阅,也起到宣扬国威、扶绥安邦的作用。清代大阅制度初定于顺治八年(1651),经康、雍、乾三朝不断补充完善,在乾隆帝时期固定为一套完整的典礼规制。乾隆《皇朝礼器图式》规定,皇帝大阅甲“前悬护心镜,径五寸五分,周鋄金花,以金铰四属之”,皇帝大阅胄“制革为之,髹以漆”,这些制造标准在此套大阅甲胄上均有体现。
大阅甲以明黄缎制成,上绣五彩朵云、金龙纹,下为海水江崖图案,月白绸里,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衣正中悬钢质护心镜,两袖用金丝条编织,袖口月白缎绣金龙。裳分左右,裳面以金叶片、金帽钉、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此甲采用了正戗针、桂花针、平金等多种绣法,代表了清乾隆时代织造、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平。与甲相配的胄为牛皮胎髹黑漆,顶镂空金龙宝盖嵌珍珠,胄体篆梵文44字,意为“心咒诅念观世音菩萨”。
4.孝端皇后凤冠(明万历)
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其中最为精致华美的便是这顶六龙双凤冠。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即万历皇帝的元配。
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作胎,质轻而极具韧性。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冠口外沿一周镶嵌红蓝宝石。冠顶正面等距排列三条金丝编制金龙,口衔珠宝流苏,体态傲然。冠中层饰有翠蓝色飞凤一对,凤首朝内,口衔珠滴。冠背面再有三条金龙,作欲腾飞之势,另饰六扇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凤冠以爪镶工艺共嵌有宝石128块,珍珠5449颗,极显雍容华美。
凤冠为皇后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是最高级别的礼服帽。尽管汉代已有完备的男性礼冠制度,但女冠的规制直到宋朝才形成。据明永乐三年(1405)的《明会要》记载,当时规定皇后凤冠为“九龙四凤冠”,相较孝端皇后凤冠的不同,或可见明晚期对于明初的冠礼制度已不再严格执行。
5.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清乾隆)
此钟为清宫造钟处所作。乾隆四年(1739),康熙时期专门设立的“自鸣钟处”从内务府造办处独立出来,成为专门制造钟表的皇家作坊。此处汇集西洋钟表技术和清宫钟表制作修复技术,亦有西洋钟表师长驻,因此制造水平极高。
重檐楼阁更钟面宽70厘米,高150厘米,厚70厘米。钟体为紫檀木质,重檐楼阁式样,须弥式台座;楼阁的雀替、栏板、柱头处嵌有珐琅和玉石;楼阁下正面为两针钟盘,嵌于雕莲花的铜镀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钟盘中心嵌珐琅,上方有专为夜间打更使用的二小盘,左为定更盘,右为节气盘。
此钟传动联动系统由五组动力源发条组成,分别带动走时、打时、打刻、发更、打更五套齿轮,白日走时、报刻、报时,夜间打更。定更盘和节气盘可根据一年之中不同节气调节起更时间、报更时长。更钟为清宫造钟处独创,以精密的机械设计满足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是中西合璧的完美体现。
6.画珐琅开光提梁壶(清乾隆)
壶铜胎鎏金,八棱形。壶腹部八面开光,开光内相间饰有花鸟与山水图各四幅;壶上提梁镀金嵌金星料,中间握部为双瓶形金星玻璃,可隔热;八方式珐琅盖上有铜鎏金八方盖钮,钮下饰红珐琅边黄地大卷叶花;壶底施白珐琅釉,蓝珐琅双栏内署仿宋体“乾隆年制”竖行四字款。壶下有铜胎鎏金八方台座,四鎏金卷云足,架下为一可盛燃油的画珐琅菊花纹小盒,便于加温,盒底亦有年款。
画珐琅是珐琅器的一类,制作时以单色珐琅釉料直接涂画于金属胎,再用各种珐琅釉彩绘制花卉、人物、风景等纹饰,最后入窑高温烘烧,出窑后再经磨光与镀金等步骤。受西方影响,画珐琅器在清宫颇为流行,至乾隆年间得到空前发展。这件画珐琅提梁壶造型仿西洋式样,内画主题却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画,用笔工致,是一件典型的东、西方风格融合的画珐琅精品。
(故宫原宫廷部主任、研究员苑洪琪推荐。实习记者张宇琦、杨烁整理。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故宫博物院供图)